英語課程標準對于閱讀教學目的是這樣闡述的:樂于閱讀,基本養成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概括大意、理解詞義、預測故事情節等基本閱讀方法,基本掌握常用閱讀策略,初步形成語感。教師先教單詞,學生朗讀,教師逐句翻譯講解,并對重點單詞和句法進行操練,通常還有朗讀和背誦的檢查。現實教學中,教師卻把大量的時間、精力用于知識點的傳授、操練、復習、鞏固上,以至于學生在學習語篇時忙于詞匯的構建,卻疏于對文章進行深入的理解和聯系現實進行反思。所以,如何優化英語閱讀教學成為了一個迫切要解決的難題。
一、教師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學生可以終生受益,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實現行為控制,保持智力活動的恒常性。特別是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往往需要在極其短的時間內,從接收到的大量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或對自己有用的話題和內容。這就需要在平時多進行閱讀訓練,提高閱讀速度。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應該要求學生做到六忌六要:
1.忌出聲閱讀,要默讀
閱讀時,有的學生大聲朗讀或小聲念出每一個單詞,有的學生雖然沒有出聲,但腦子里卻出現詞語潛在的語音形式,即心讀,這種閱讀方式把閱讀速度限制到講話的速度,不僅大大減慢了閱讀速度,而且還會影響理解內容。因此,教師應該訓練學生采用默讀的方式,即通過視覺器官進行感知文字符號的閱讀方式,然后再培養學生用眼和腦一起快速掃讀的閱讀習慣。
2.忌多余動作,要移動視線
閱讀時,有的學生下意識地隨目光的移動而搖頭晃腦,有的學生則習慣用手指或筆尖指著單詞逐個逐個的讀,這種不必要的動作不僅不能有效地進行閱讀,反而會分散學生閱讀的注意力。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養成閱讀時只移動視線的習慣,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心大意上。
3.忌回視重讀,要盡量往下讀
有的學生擔心自己忘了讀過的內容,不厭其煩地倒回去重讀,有的學生對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或理解不透的內容,也喜歡不厭其煩地倒回去重讀,這種習慣必將影響閱讀速度,甚至會產生見木不見林的現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盡量往下讀,抓住文章的中心,把握文章的整體理解。
4.忌逐詞細讀,要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閱讀
閱讀速度慢的學生,喜歡逐詞逐句地讀,要徹底弄懂每個單詞、每個句子的意思才會接著讀下去,這種閱讀習慣中斷了閱讀的連貫性,破壞了邊閱讀邊理解的正確思路,也影響了對文章中心意思的把握。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識別意群,擴大視幅(視幅指的是視線在印刷符號上的停留范圍),他們的閱讀速度就會大大提高。
5.忌詞典伴讀,要養成推測生詞詞義的習慣
有的學生在平時閱讀中,一遇見生詞就查字典,這樣必然影響閱讀的速度和連續性。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根據不同的方面來猜測生詞詞義的習慣。如:根據上下文、構詞法、文化方面的線索等等。
二、教師要教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方法
學生目前普遍存在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問題;多數學生采用逐字翻譯做法;學生的閱讀量少,課外讀物少。因此,教師就應該教給學生適當的閱讀方法,使得學生科學有效地進行閱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一:跟讀法
跟讀是指學生跟著原汁原味的英語磁帶逐句讀的方法。這樣使學生在充分感知標準的語音、語調、爆破音、連讀、意群、停頓、句子重音、節奏、語氣的基礎上,建立聲音記憶,形成英語的語感。此種方法適用于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而且應在課外多進行。只要經過堅持不懈的跟讀,學生的語音、語調都會取得明顯的進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也會有所提高。
方法二:朗讀法
朗讀,即大聲讀出文章。有表情的朗讀是學生學好英語的一種無可替代的方法。朗讀可以有效地糾正學生的讀音和語調,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語言意義的理解。朗讀可以使學生熟練掌握英語語言習慣。通過朗讀,學生們的口、眼、耳、腦一起感知語言,接受語言,從而對語言形成了更高級的認識。但是,在新授課上學生不能過分地依賴朗讀,致使自己的思維活動松懈下來,在沒有完全掌握新課時朗讀,學生也會出現朗讀不流暢的情況。在復習課上的朗讀,學生應該在充分練習之后進行,使朗讀成為一種鞏固新課的手段,并能夠起到為語言交際服務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要求學生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清晰、洪亮的聲音,帶有表情的朗讀。通過講解朗讀規則并示范,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做各種各樣的朗讀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的朗讀技能。
方法三:泛讀法
泛讀是指課外閱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僅僅依靠教材中的課文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這才有助于學生體會英語知識的實用性,堅定學習英語的信心;有助于學生吸收更多的英語知識,擴大詞匯量;有助于學生及時吸取不同領域的信息,擴大視野;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結實的基礎。教師可為學生選取難度適中、題材豐富的閱讀材料,并給予足夠的指導,做到有計劃、有目的、按階段進行。
方法四:默讀法
默讀是無聲的閱讀,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是快速閱讀的基礎。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尊重學生學習中體現的不同個性。默讀法則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和閱讀,克服自己的薄弱環節,揚長避短,提高閱讀效率。開始練習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抑制發音器官的動作,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回視,最后達到消除在腦子里出現的詞語的潛在語音形象,通過視覺器官快速地感知語言文字信號,學會用英語思維來思考問題。
方法五:速讀法
速讀就是快速閱讀,在有限的時間內,有目的、有方法、有效果地通讀全文,能在讀后獲取所需的信息,根據文章內容回答所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握整句整段的意思,抓住關鍵詞、關聯詞;閱讀時眼球要不斷地移動——停頓 ——移動,理解就在停頓的瞬間進行。為了使停頓的時間相對增加,就應該擴大視讀的廣度,把逐詞逐句的點式閱讀變成一次掃視一句的線式閱讀,并且把看到的內容迅速報告到大腦,形成眼腦較快的直映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應變能力和快速理解能力。
略讀是一種快速瀏覽方式,其目的是了解文章大意,以最快速度獲取信息;掃讀是指通過對文章標題和首尾句的閱讀,對文章的內容結構有一個整體印象,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作者的意圖;跳讀是指為獲得特定的信息而進行的符號辨認過程,讓學生能很快抓住中心句,并能對生詞做出猜測,以提高學生的自學生詞的能力;為了獲得個別具體信息,如數字、年代、人名、地名,就應使用找讀。預測是指讀者根據已知的內容和背景知識來推測未知內容。
在讀中階段,每一遍的閱讀活動都不能停留在一個層面上,而應該推動理解向縱深發展和進一步獲取新語言信息。一般而言,一篇閱讀材料學生應讀到三遍左右。通過第一遍的閱讀,學生應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通過第二遍的閱讀,學生應對文章的內容有較為細致的了解,進一步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目的;通過第三遍的閱讀,學生應在前兩遍的基礎上對文章的細節有更深的了解,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對篇章的結構和發展脈絡進行更全面的認識,不僅要更深層次地理解文章,還要觀察、欣賞和學習作者如何遣詞造句、構建篇章,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因此,教師要在不同的閱讀活動中灌輸不同的閱讀策略來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天潤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