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更注重學生的解題能力。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列舉多種解法,我們自己覺得講得特別好,但是在過一段時間再考這個問題,我們發現還是有很多學生不會。實際上,當我們講得津津有味時,卻忽視了學生的理解,我們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比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實踐證明,當學生具有提出問題能力時,那么他們的新型能力就會大大提高,他們就會在自主學習中,去巧妙地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從而有所感悟,有所創新。下面就如何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談一些看法。
一、鼓勵學生“敢問”
在高中,由于學生的成長,很多學生開始怕問老師問題,總覺得我想問的這個問題很簡單,不好意思問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要解放學生的大腦,讓他們敢想;解放學生的嘴巴,讓他們敢問。由疑引發好奇心,由好奇引發需要,因需要而進行積極思考,進而促進學生不斷發現問題。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對于感興趣的事物總想向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有著強烈的問題意識,這種問題意識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決于是否有適宜的環境和氛圍。因此,教師要時時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尊重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充分尊重愛護學生的問題意識。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答錯了允許學生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想好的允許再想;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發表意見。對于學生萌發的各種問題,或是學生提出的不著邊際或不切主題、奇思異想的問題,教師應以和藹的態度積極引導,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啟發學生開動腦筋,不迷信教材、教師,敢于發表個人見解,闡述個人評價意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勇氣和習慣。
二、運用現代技術,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所謂問題意識就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經常會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感到疑惑不解,進而產生懷疑、困惑、焦慮、探究。而這種意識又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激發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能,不斷啟迪他們智慧。為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努力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他們會提問、愛提問。對此,運用媒體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多媒體技術能把復雜的數學展示得活靈活現,更能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研討問題,自覺地建立問題意識,進行綜合思考分析,最終實現有效解決數學問題的目的。
例如,在探索“正弦定理”時,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以軍事題材為背景,進行演示魚雷及敵艦行蹤,在探討魚雷發射角度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抽象出一個解三角形模型問題,指導學生提出下列問題:(1)考查三角形中的∠A的范圍的問題;(2)讓學生猜測“正弦定理”雛形;(3)啟發學生大膽想象:asinA=bsinB=csinC。之后,再引導學生提出如下問題:(1)如何驗證上面的等式?(2)這一結論的適用范圍是什么?這一結論能哪決哪些問題?讓學生進行嘗試,讓他們體驗到自己是發現者,成為創造者,享受成功學習的喜悅,從而增強他們的問題意識。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提出問題
新課程教學理念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強調學生要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能把所學知識進行整合,并能綜合地解決問題。那么,在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呢?要讓學生能夠提出具有一定價值的“好問題”,教師必須要創設好的問題情境或多種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促進他們善于觀察、思考、分析和概括,使學生的學習能在與現實情況基本相同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使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分地互相討論、交流,和諧、民主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這也是激發提出問題、討論問題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最有效的可靠保證。
例如:在探索“復數的三角形式的乘法法則”時,首先讓學生利用復數的代數形式,在小組里進行化簡(12 +32i)6,學生在小組里一時不得其法。此時,有的學生提出,能否用簡便方法解決。隨即說出:我們學習復數三角形式的乘法法則后,解決這類問題就手到擒來,只需幾秒鐘!這時,學生感到非常驚異,情緒高漲,他們不由自主地開始看書。之后,組織學生在看書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的編制問題,相互交流完成,并請各組學生提出解決問題方案。
通過對這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學生不僅明辨了是非,有效地鞏固了相關的復數知識,提高了解題速度,而且培養了他們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創造性。
四、巧妙運用方法,指導提出問題
新課程教學理念特別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學會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為此,我們要讓學生身臨其境,不斷讓學生實現和展開思維活動,指導他們掌握“提出問題”的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參與數學思維活動的全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我們還要運用多元方法,讓學生從新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激發他們創造性的想象,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潛能不斷激發出來。另外,我們可以通過實踐活動或實驗、教具等展現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讓學生去探索、發現問題,進而使學生引出新問題,使學生充分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探索“等比數列”時,筆者首先設計如下問題:設等比數列{an}首項為a1,公比為q,如何求此數列前n項的和Sn?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在小組里進行討論與交流。在交流中,學生發現運用錯位相減法時,哪些項被消去,還剩下哪些項,剩下項的符號有何變化。稍不留神,就會出現錯誤,并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有的學生直接得出Sn=a1(1-qn)1-q。筆者沒著急指出錯誤,而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反思,從而實現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升華,達到有效教學之目的。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優化課堂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思考,讓他們敢于提出問題和自己的看法,培養他們提出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