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課堂教學改革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隨著新課程的逐步深入與推進,為追求高效的課堂教學,各種教學模式層出不窮。我在教學實踐中經過比較,發現實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學案”教學模式是構建高效課堂較為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學案 教學模式 高效課堂
當課程改革走到今天,各種新的主張、新的理念,各種嘗試,此消彼長,實屬必然,當然亦自然。當各種觀念紛至沓來時我們必須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談到“如何構建高效的課堂”這一問題,每位老師都有各自的見解,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終要達成的問題是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教育部在《基礎教育改革綱要》中指出,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教育角色的轉變。如果說教師作為導演,學生作為舞臺的主角,那么教師手中拿的應該是劇本——學案。我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經比較發現,實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學案”是優化教學模式、建構高效課堂較為有效的途徑。利用“學案”進行教學是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它追求的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交往和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和補充,教師的作用體現在設計教學環節中的指導、啟發、提示、點撥,而學生才是真正的學習主角,使得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生動活潑而又和諧地發展。我所設計的“學案”的基本流程可概括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課內互動→精講釋疑→分層練習→小結反思。我在教學中嘗試著實行“學案”,自感收獲頗豐。
一、學案預設,牽著學生高效預習
課前預習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環節之一,認真抓好學生的課前預習,讓“學生先行一步”,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環節。在先前幾年的教學中,我往往覺得布置的預習收效甚微,沒有讓學生體會到預習的重要性。“學案”的運用,讓學生的預習變得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切實有效地優化了課前預習。
優化一:“學案”是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一盞明燈。“學案”本身的一大特點就是可以把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事先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得學生的預習更具有方向性和針對性。
優化二:由于學生課前作好了充分的預習,所以在課堂上,當自己在預習中的思考得到肯定或只要老師稍加點撥,就可以輕松地攻克在預習中遇到的困難。那么如何在“學案”中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呢?下面是我對牛津英語8B第二單元Reading的單詞預習題案的設計:
1.朗讀并默寫下列單詞。
①極好的_______
②包括_________
③激動_________
④魔法_________
⑤鯨_________
2.朗讀下列單詞,標出劃線部分的音標,并寫出中文。
①theme_________
②march_________
③castle_________
④shiny_________
⑤cute_________
3.朗讀課文,劃出課文中重要短語。
這一課生詞多,且有很多卡通人物名、迪斯尼公園名,筆者在設計預習題時將重點放在解決單詞、短語上,首先為學生的閱讀掃清障礙。學生通過完成“學案”預習部分,對課文內容有所了解,為進一步學習閱讀材料打下了基礎。同時,通過預習喚起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使學生積極投入課堂,課堂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學案粹取,跟著學生優化選講
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更多地關注知識的本身,而不是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于是低效的課堂教學現象也就頻頻出現。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教師的智慧教學方法也就能夠體現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少。“把課堂還給學生”是近幾年來時常提及的話題,教師的講如何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這也是伴隨而來的思索的問題。既然“學案”遵循“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原則,那么就迫使教師首先進入“學案”,精選“學案”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習題,通過學生預習來集中呈現學生在預習中已知點和未知點。于是教師便通過課堂點撥或精講,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歸納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例如:牛津英語8A第五單元語法項目三中副詞的用法,我設計了如下的學案。
1.寫出下列形容詞的副詞形式。
Slow;quick;bad;nice;polite;happy;easy;possible;gentle;true
形容詞是如何變成副詞的呢?我來歸納一下: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2.比較句中sad和sadly的不同用法,從括號內選擇合適的詞性。
①What's the matter? You look so sad.
②The famous singer is singing the song sadly.
③He felt very unhappy at the sad news.
句①中sad是_____,用在_____ look后面,做表語。
句②中sadly是_____,修飾____ sing,用作狀語。
句③中sad修飾_______news,用作定語。
(動詞,形容詞,副詞,名詞,系動詞)
你能嘗試歸納形容詞、副詞的用法嗎?舉例說明。
形容詞的用法:____________
副詞的用法:______________
本單元的語法項目(三)要求學生掌握形容詞變成副詞的構成規則以及副詞在句中的用法。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這個語法項目,本課的目標是使該部分內容系統化,使學生在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脈絡。我在設計學案時,嘗試讓學生歸納了形容詞變成副詞的規則,以及形容詞和副詞的不同用法。
所以課堂無需“滿堂灌”,只需講重點、難點和疑點;講知識結構和內在聯系;講知識歸類和知識規律,在精講中啟發學生思考質疑,促進知識遷移,進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起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
三、學案分層,引導學生高效參與
新課程觀認為:“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質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那么,怎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獲,讓課堂教學變得高效呢?我在實施“學案”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分層來適應學生的實際需要。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四到六人的學習平行小組,其成員分別是學習知識和能力層次各異的學生。讓學習小組之間競爭,小組內部成員之間互幫互助互促。
四、學案反思,師生攜手高效提升
黑格爾說,“反思是黃昏后才起飛的貓頭鷹”。黑格爾之所以用貓頭鷹來喻反思,我想是因為貓頭鷹那雙在黑暗中仍能明察秋毫的眼睛。深入進行課堂教學的反思,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更是對高效課堂的提升。在“學案”最后,我設計學生課后反思和教師課后反思。教師在完成每一節課之后進行自我反思,反思教學方案的實施情況: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效果如何;總結自己本節課有沒有亮點,亮點在何處;有沒有不如意以至失敗之處等等。學生的反思是學生根據課堂自學、討論、教師點撥情況,進行自我總結。讓學生寫課后反思不僅能使學生對所學新知識及時回顧小結,查找存在的問題,也是學生進行自我分析、自我反思的新方式,從而在學生自己獨立解題時具備更嚴密的思維與更敏捷的解題思路。
基于“學案”下的高效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不是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否定,而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優化,“學案”的實施,教師是關鍵,課堂是主渠道。“赤橙黃綠青藍紫,‘手’持彩練當空舞”,在英語教學的天地中,不斷摸索,以期高效提高課堂教學,正是你我共同的追求。
【參考文獻】
[1] 丁安廉. 主體性教育的教學策略探索[M]. 天津社會學院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2]《九年義務教育普通初級中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3] 季洪旭. 學案導學:課程變革的細節[J]. 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5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