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全國導游基礎知識》是旅游管理專業所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旅游從業人員取得全國導游資格證的必考科目之一。在旅游職業教育中,它的地位不言而喻。基于該門課程的特點,在課堂教學的環節中,教師應該突破常規,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全國導游基礎知識 職業教育 教學方法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是旅游管理專業所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的必考內容,在旅游職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這門課程有著較強的綜合性,知識密集、涉及面廣,其中涵蓋了歷史、地理、宗教、園林、建筑、民俗、風物特產、飲食等等,因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能夠突出重點難點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在該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突破常規的教學思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為學生以后的工作積累專業知識。
一、認真編寫教案,靈活使用教學方法
一堂好的教案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老師首先要對所要講授的章節做合理的剪裁,突出重點和難點,并且對于有些內容還會做相應地拓展和知識鏈接,以補充教材內容的不足。因為這門課程知識點多,內容繁雜,老師如果在講授時不分重點,平均花費時間,就會讓學生難以把握教材,同時也會使得這門課程失去吸引力,學生難以產生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因此教師在準備教案時,首先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查閱相關的資料,充實課堂的內容,其次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科學地設計教學形式,合理安排教學結構,由課堂化教學,進入社會化教學,從理論到實踐,實踐知識為學生將來的工作打好基礎,使導游專業教學跨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二、使用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這門課程,內容的廣博性是其顯著特征。其中既有中國文化基礎知識、歷史知識、地理知識、民俗知識、園林建筑知識,又有少數民族風情,還有外國民俗知識,以及臺、港、澳地區的風俗民情、地理文化知識,其內容的復雜性、豐富性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再加上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大多是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的學生,升入職業高中后,又面臨所學專業的各門與初中學習階段完全不同的專業課程,這些課程有的知識量大,有的要求動手能力強,有的要求學生能具體地解決各種問題(如《導游業務》)。由于學生在初中階段形成的學習習慣,加上基礎差,因此運用多媒體方法進行輔助教學,可以將《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內的各種知識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避免了教師單向填鴨式灌輸知識的弊端。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建筑這一章節時,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師一般都是采用講解法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只能是想象出古代建筑的臺基、墻、柱、梁、屋頂、斗拱等是什么樣的,但是如果教師在課前認真搜集資料,就可以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教師簡單介紹這章節的相關知識后,在屏幕上打出多媒體課件的內容,然后展示各種古代建筑的圖片以及平面分析圖,這樣學生就可以生動形象地真正了解到古代建筑中的各個部件的結構,深度了解教材中要求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基于此,教師要大膽革新課堂教學方法,采用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來增加課堂吸引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促進對于知識的吸收和消化。此外還可以利用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室,如模擬導游室、中餐模擬宴會廳、客房模擬標準間等,借用景區景點的導游瀏覽軟件,結合導游基礎知識相關內容,讓學生進行模擬導游、中餐服務、客房服務訓練。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多都很高,所以就不會使學生出現厭學情況。
三、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中的有些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如果由教師單一的講解,那么學生只會花大量的時間死記硬背,并沒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知識,而且所收到的效果很不理想。那么,我們可以換一種教學模式,它不是以教師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學生為中心。而是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時處于中心地位,學生有時處于傳統模式下的學習狀態,但更多的時候是在教師幫助下進行主動思考與探索;教學媒體有時作為輔助教學的教具,有時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教材要素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出發點。同時,采用現場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教學方法;特別重視實訓、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以真實或仿真的任務為實習實訓項目,將實習實訓與項目結合起來,強調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在實踐中應用,積極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并帶動學生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主動走出課堂,利用課余時間、節假日等,教師帶隊親自到各個旅游景點體驗現場講解的經歷。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再是師生關系,而是導游與游客之間的關系,當一個同學講解完后,由另外一部分同學進行打分,最后由教師進行評價,指出其優缺點。盡可能多方面豐富學生課堂教學內容,使其開拓學生思維,培養獨立自主,具有創新精神的靈活應變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種模式的理論基礎既有傳統教學理論和知識,又把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的淋漓盡致,從而達到培養高技能新型人才的需要。
四、注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提升學生人文素質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把旅游作為生活的一部分了。在旅游的過程中,旅游者對于旅游的要求不再是最初的看景、拍照,而是希望獲得景點的旅游文化的認知,這就對導游人員的講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游絕不能把自己定位為向導,而是一個講解內涵、傳播文化、傳遞美感的使者。基于此,在這門課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要一方面強調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人文素養的重要性,一方面通過教學內容的設置給學生提供提高人文素養的途徑。
總之,中職旅游人才的培養,是綜合素質的培養,必須深化教學改革,精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學機制,為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和終生發展打下基礎。
(作者單位:江西省景德鎮第二高級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