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如何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通過幾年的教學研究,我認為作文是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運用語言文字表達生活的統一體,它是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運用。教師要善于以放為主,以扶為輔,認真評議,培養學生良好習慣,讓學生在欣賞中提高作文水平。
一、注意觀察生活
寫作離不生活,當然老師首先要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提高觀察興趣,訓練觀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并學會用語言總結自己的觀察、探索的內容。學會在自然界中觀察動物,觀察大自然,在課上觀察科學實驗,在美術課上學生寫生、臨摹、制作各種小物品,設計喜歡的東西,既學會認識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繪物體形態、色彩的能力,積累寫作素材,在體育課上學會觀察描繪把握動作,增強動作的協調性。
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小學生必須熱愛生活,對生活有敏銳的感悟力。熱愛生活,心中的話才會淌出源源清流。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丑,積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擁有自己的思想,對周圍的點點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獨到的見解。對生活觀察得越細致,描寫的事物越生動形象。有的同學提筆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來,一氣呵成,大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勢,究其原因,便是在積累上下過功夫,材料儲備豐富。不少同學寫作苦于無言,只好“望題興嘆”,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因此,要說作文先觀察,這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過程。
二、善于積累
積累是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它包括思想上的、經驗的、知識上的、語言技能上的等等。只有有了一定的積累才能在寫文章時把這種積累化為優美的文字。因此,有積累,才能表達,才能有感而發。那么,怎樣積累呢?
首先,在平時要求學生準備積累本,指導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搞搞摘抄,積累詞語;讀讀文章,找到“寫作的模樣”。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現象,抓住細微的“小事”,抓住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的一瞬,動腦筋思考,寫成日記。這也是平時積累素材的結果。經常練筆寫日記,不僅可以增養學生觀察的興趣和習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生活,積累作文素材,豐富寫作內容。
其次,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積累感悟能力的培養是一種指導寫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名言名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精彩片段,積累課內外、國內外的優美詩文,積累文學文化知識等,并且經常在課上交流,不定期地對學生積累的內容進行檢查,了解學生積累、掌握的情況。經過一段時間循序漸進的閱讀、摘記、背誦,學生的語感有了明顯提高,而且閱讀能力大大提高,表達能力也有較快的增強,學生的寫作也得心應手了。
總之,學生寫作的過程是觀察、記憶、想象、邏輯、整合等能力的集中的表現。教師應指導學生扎根在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所學知識,將所學知識去實際應用,寫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手段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思路,指導學生習作,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想這樣學生不會一提到寫作文就唉聲嘆氣,不會一寫起作文就像擠牙膏一樣。
(作者單位:江西省余干縣梅溪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