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作為與新課程同呼吸共命運的語文教師應以教材為中介,追求走向學生主體性學習的新天地。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們的閱讀欲望,從而使他們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努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呢?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以下嘗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 精心設置問題
精心設置問題,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問題為核心,讓學生不斷地閱讀課文,不斷地尋找問題,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地提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可組織引導學生評論,哪些問題提得好,哪些問題對大家有啟發(fā),哪些問題最新穎,哪些問題最富于挑戰(zhàn)性,哪些同學發(fā)現(xiàn)的問題最多等等。對于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教師可以有目的地選擇部分問題和學生共同分析、研究、解決。因為“問題法”本身注重的就是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使用“問題法”教學,教師必須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第一,要鼓勵學生敢疑敢問。對提出的問題,只重數(shù)量,不計質量,實行問題無錯原則。第二,教師應教給學生尋疑提問的思路、角度、范圍和方法,讓學生提起問題來有章可循,有的放矢。第三,教師可以“拋磚引玉”,從不同的角度提些問題作示范,開闊學生的視野,誘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二 全情投入體驗
閱讀課上,教師總是習慣于從字、詞、句、篇到語法、修辭、邏輯、文學常識,從情節(jié)、結構、線索到人物、環(huán)境、主題,給學生做徹底的“生理解剖”。學生完全沒有了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一篇美文佳作,與其由教師剖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倒不如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體驗,把創(chuàng)造的空間還給學生。況且,對作品的感受因人而異,是不能統(tǒng)一的。如果語文教師硬要把自己的感受強加給學生,這無異于扼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教師應與學生一道去品味作品的韻,去領悟作品的魂,去探求作品的美。體驗法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可體驗的環(huán)境。可以讓學生在不同層次的要求下反復聽教師吟誦,聽朗誦錄音,聽配樂朗誦;可以是教師帶領學生品讀;還可以是學生的自讀自悟。其間還可輔以濃烈色彩的情感渲染、背景介紹、觀看場景等。如教讀《安塞腰鼓》一文,可讓學生邊讀邊看安塞腰鼓的舞蹈錄像,以幫助學生獲得更深刻的體驗。
第二,學生進入體驗境界。
第三,師生共同交流體驗,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
教師只有善于營造逼真、優(yōu)美、愉快的有利于體驗的氛圍,善于進行倩感渲染,才能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體驗作品的神韻,領略作品的美感,獲得情感上的愉悅,最終形成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能力。
三 放飛想象描畫
例如,在教授《春》一文時,可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根據(jù)課文內容畫出五彩的春之圖。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可以讓學生在讀中畫,在畫中讀。首先,正確理解原文,這是作畫的基礎。其次,把有關描繪春景的文字描述轉化為頭腦中的想象,這是作畫的關鍵。最后,圖畫把想象的內容表現(xiàn)出來,這是“畫圖法”的核心。在此過程中,需要進行兩次創(chuàng)造:一是把文字描述轉化為頭腦中的想象;二是用圖畫把想象的內容表現(xiàn)出來。前者屬創(chuàng)造性思維,后者屬創(chuàng)造性實踐。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就在讀與畫的結合中得到了培養(yǎng)。
四 深刻思考遷移
擺脫課文的束縛,局部地方旁逸斜出,從而進行相關的語文教學活動。其目的是要增加“新鮮活水”,擴大教學容量,拓寬思維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如教《月亮上的足跡》一課時,教師可拋開課文內容:“假設你此時正在遠離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過宇宙飛船的舷艙,你看到了美麗的地球……”然后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想象此時地球的樣子。最后讓學生各抒己見,在遷移想象中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
總之,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保證閱讀教學的高效進行,讓閱讀教學炫出最亮的色彩。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