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開展和深入,許多教師對語法的教學產生了困惑 ,對是否要講解語法和語法講解的深淺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就筆者的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關于高中英語語法的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高中英語 語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0-0051-01
一 新課程改革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上仍存在問題
1.沿用傳統的語法教學,語法講解過于寬泛化
雖然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在各校如火如荼地開展,但部分教師在講解語法的時候還“新瓶子裝老酒”,過分地強調講解,把語法課上成“滿堂灌”,人為地給學生造成繁、難、雜的印象。久而久之,學生對語法學習產生畏懼心理,甚至討厭語法的學習,從而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當然,也不排除許多學生喜歡教師用傳統的歸納與演繹的方法來進行教學,習慣了坐在教室里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語言點。喜歡教師集中解釋,同學們共同操練語言點??蓪W生并不能真正理解這些語法在實際操作中所要體現的語意功能。由于語法知識機械地記憶,難以融會貫通并且牢固掌握,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也就很難提高。
2.不講語法,過度弱化語法教學
高中英語新課改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英語課堂上對語法的講解有意識地進行淡化。有人就誤認為語法學習不重要,有的教師甚至不教語法,遇見語法的相關知識就讓學生自己去看,還自以為是“高效課堂”;而新課改加大了英語聽說的力度,也有人誤以為這是在弱化語法,更有理由不學語法;再者,一些社會人士也不斷地鼓吹在國內學語法沒有用,說在國外生活幾年完全可以學好英語,還舉例說外國人就不懂語法,可是英語說得非常好。事實上,國內全民都在學英語,真正能出國并在國外待幾年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中國人都是在“去語境化”的背景下學習英語的?,F實中留學國外的人雖然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與人溝通沒有任何問題,但在書面交際中,由于缺乏基本的句型和篇章結構的練習,他們寫出的文章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所以,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是很有必要的,符合中學生認知規律的循序漸進語法教學,能夠迅速有效地幫助學生準確的理解和掌握英語。但英語教學的目的并非語法教學,而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應用語言。因此,學習語法最好的方法是“在用中學,在學中用”。
二 教學創新
1.整合教材,重視積累
新課改下的語法教學體現的是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原則。教師可以設法將語法內容進行適當的整合,在原理相通的情況下,刪除一些過于瑣碎的部分,采用聯系、歸納、演繹、圖示和對比等多種方法,是為了讓學生系統地掌握語法,使他們整體地了解語法的基礎知識。在教學中,一再強調語法要活學活用,可如果沒有最基礎的知識,是談不上活用的。記得有一位英語專家說過學習英語最簡潔的方法就是“先死后活,死去活來”。
2.創設語境,在用中學
筆者常常聽教師埋怨,“一個簡單的語法,講了不下三遍,可學生就是不會做題”,還遷怒于學生,責怪他們不會知識遷移。其實,由于沒有合適的語言環境,中國學生在學習語法的時候往往都是死記硬背,在做題的時候也是生搬硬套。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得面對新的挑戰,在講授語法的時候要創設不同的語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應用語法,輸出篇章,培養學生的語篇分析和應用能力。新教材改變了以往單獨講解語法的做法,語法不再是文章的主線,但是在其信息的輸入方面占的比重很大,它是為本單元的中心服務的,教學實踐恰恰證明了這一點。在新教材中語法不僅是學生掌握做題技巧的橋梁,更是打開學生英語世界的一把鑰匙。因此,語法的教學重點應是語法知識的應用,教師不宜過多地強調語法的形式。隨著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境創設的教學思想已逐步為我國外語教學界所接受,有的學校到了無情境不上課的地步。過去那種以講為主的語法教學,在現今以功能意念為主的英語教學活動中被慢慢地淡化了。
3.注重差異,因材施教
不可否認的是,學生在接受英語語法時能力上是有差異的。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掌握知識就快;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較慢,但絕非學不會。這就給教師在講解語法時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對語法的操練,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實行分層教學,這樣一堂課下來,就既能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中等學生“吃得好”,又能保證“學困生”“消化得了”。作業的布置上也要劃分層次,分出必做題,即基礎題;選做題,即拔高題。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鞏固和加強。換言之,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注重因材施教。
4.求同存異,注重結構
語法的教學是一個復雜而艱巨的過程,轉變傳統的語法教學模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相信在高中英語新課標的指引下,一線教師會更加重視語法教學,在教學中堅持“突出語境,語法為語言服務”的原則;適時適當地創設語境;注意交際法與傳統法并用。在科學理念的引導下,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高中英語語法教學能夠呈現嶄新的面貌。
參考文獻
[1]馬智慧.高三英語語法復習課的設計和實施[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9(9)
[2]張金初.“觀察—發現—討論—鞏固—應用”語法教學模式初探[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0(6)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