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圖是工具,可以直觀明了地展示地理內容。地圖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定位地理事物,從而發現其地理規律,掌握地理特征。學好使用地圖,可以提高地理學習的技能。
【關鍵詞】地理科學 地圖 直觀 地理位置 規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8-0057-02
從事地理科學研究和地理學科教育的人都知道,地圖在地理學科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地圖作為地理教學的工具,作為地理信息傳遞的載體,其所表達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應該說凡是具有一定空間區域分布規律的任何事物,無論是抽象的還是形象的,無論是微觀的還是宏觀的,都可以通過地圖來表現,它能夠最直觀最簡明地表達和展示地理事物。
在地理教學中,地圖的應用是多方面的。地圖的種類也極其豐富。可以說,地圖在中學地理學習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具有獨特的意義。在地理學習中,學生若以地圖為依托,可以將豐富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直觀地呈現在面前,在腦海中形成一種影像和地理空間概念。所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如何應用地圖,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 地圖能形成直觀影像,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地理研究對象有的直觀有的抽象。直觀的知識學習起來很容易,看得明白抓得牢,但是抽象的知識如何轉化成形象的來學習和記憶其方法就很重要了。如學習“地球的運動”這一章,若不借助地球儀就很難把一個星球的宏觀運動展示清楚(見圖1)。又如“大氣的運動”,大氣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但是大氣的運動卻是可以感受的。那么把大氣的運動用圖的方式展現出來(見圖2),就可以變抽象為形象。再用多彩多樣的圖文資料結合來講述,便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借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圖等直觀教具,把難以講清楚的抽象知識形象化、多樣化,學習效果自然大有提高。
二 看地圖知天下
地圖可以定位。任何事物都有其空間位置。如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可以決定其區域特征。學習一個國家或地區時,借助地圖能看出這個國家或地區的地理位置,形成關于這個國家或地區的空間概念,知道該國家或地區相鄰的地理事物。確定了地理位置后,就可以確定該地區的地理特征。例如,定位青藏高原后,就可以知道青藏高原核心特色是——高、寒。“高”的特征分析:形成的原因以內力作用為主,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向運動,經碰撞、擠壓隆起而形成,年輕、高峻是其主要的地形特點。地表形態表現為雪山連綿,冰川廣布。“寒”的特征分析:海拔高,氣溫低。由此,因高、寒影響下形成的其他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也能相應理解。又如,學習日本地理時,展開地圖就可以看到日本的地理位置,由此可以知道其四面環海的海陸分布狀況,從而了解其海洋性特征。
所以,借助地圖形成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空間概念,形成各種地理事物特征的空間表象,在地理學習中有重大意義。
三 地圖可以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態
地圖還可以展示各種地理事物的輪廓、高低、面積大小等。例如,各大洲、大洋、湖泊、國家的狀況;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海岸線長度及狀況;河流的流向流經地區;山脈的起伏和延展等。
例如,在中國地形的學習中,首先,利用分層設色地形圖(見圖3),使學生了解我國主要山脈、高原、平原、盆地的空間位置、區域范圍、海拔高度等,同時在圖中找出規律,得出我國地形類型豐富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基本特征。其次,利用地圖分析討論可以得出地形地勢對我國的氣候、大河流向及水能資源的影響。最后,將地形知識在地圖上歸納、總結,使較大的知識量匯集成一張地圖,非常方便記憶。
四 地圖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分布圖(見圖4)時可以發現,在洋流經過的地方等溫線會發生彎曲。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就可以得出結論:暖流經過等溫線向高緯彎曲,寒流經過等溫線向低緯彎曲。
總之,要想學好地理,就必須學會用圖。地圖的優勢在于其直觀性。這一優勢同時也決定了地圖比任何語言都更有吸引力。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習慣,運用地圖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對比和推理,挖掘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握地理規律,在地理教學中可以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慧宇.淺談地圖教學法的應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6
[2]蔡孟裔.新編地圖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高照〕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善用學生對地圖使用技能的訓練。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地圖,鍛煉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各種地理事物在地圖上是通過各種符號表現的。引導學生看圖例,通過觀察和分析,進而把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內在聯系找出來,探究其相互關系,歸納其地理規律。如觀察海洋等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