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過程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自覺積極地學習,掌握知識、訓練技能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雙方面的共同活動。教學過程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與學二者關系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要學好必須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的全動參與者。
【關鍵詞】中學生 英語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0-0069-01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更要關注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因此,中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非常重要。
一 上好第一節課
七年級新生的第一節英語課十分重要。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七年級學生剛從小學進入中學,他們懷著新鮮、好奇、興奮和期待的心情開始學習英語的,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第一節課尤為重要。筆者在上第一節英語課時,首先用英語做簡單的自我介紹,并翻譯成中文,讓學生感到新奇,把他們帶到一個嶄新的語言環境中去。接著,唱幾首簡單的英文歌曲,如《The ABC Song》《Happy Birthday》等,并讓學生跟著學唱,由于這些英文歌曲都朗朗上口,學生們學得很快,這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們感覺學習英語輕松而有趣。最后,筆者還了教一些日常用語如Good morning. Hello! 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Good bye.等,學生們學得都很專注又開心,不知不覺中對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圍著筆者問這問那,第一節課也在愉快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
二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很大程度上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參差不齊,這造成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生的社會家庭情況、生理、心理、年齡等因素,甚至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個人興趣愛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給予不同的幫助,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積極參與的意識。教師應熱愛、尊重、關心每個學生,讓他們經常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愛,讓這種情感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主動性,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另外,教師是學生學習情緒的主導者,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并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 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興趣成為推動學習的內在力量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笨鬃釉唬骸爸?,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許多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都有過這樣的感慨。唯有學生對知識有求知欲,并積極主動地參與,才能從根本上得以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一名教師,在各種具體的情況下,實現最佳教學方法的能力越強,他的教學技巧與技能就表現得越出色越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學效果就越顯著。因此,教師可從采用適當的教法入手。例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利用電教手段和直觀教具形象地有層次地將所學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將傳統教學媒體(如語言、教材、板書、實物、掛圖、模型等)與現代教學媒體(如電視、錄像、錄音、計算機等)相結合,強化學生的視聽感覺,充分發揮多種感覺器官的作用,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引發學生的興趣,激發求知欲,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滿懷激情地學習,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四 教學方法應隨時代而發展,應由研究教學方法轉向研究學習方法
沒有一種教學方法可以說是完美無缺的。一些學生用聽說法教比較合適,另一些學生用直接法教又更為合理,只有用適合他們的教學法才能讓他們學得更好。對于教師來說,教學大綱是確定的,但教學工具和教學方式就可以隨機應變。如現在的英語教學,不只是簡單使用掛圖、磁帶、錄像帶來創設英語環境,而是通過幻燈片、DVD、計算機軟件等來使教學更立體化。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先進的設備都能夠提供地道的語音材料和標準的語音語調輔助,重現真實自然的交際情境,形象直觀、生動活潑,有助于學生正確模仿、直接理解所學英語,強化記憶,促進學生用英語思維,培養其直接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
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每一位教師都要把教會學生如何正確有效果的學習作為自己教學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標。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是不是讓學生真正學會了學習?”以此不斷調整或是矯正自己的教學工作。使自己的工作能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在關注學生個體獨特性培養和發展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和努力實踐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理論和策略,力爭把“有效教學”化做切實行動,讓學生活起來主動學。這樣,培養的學生才能適應新世紀人才的需要,也才能成為新世紀合格的人才。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