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郭雷,華北電力大學(保定)外國語學院,教授;
孫娜(1989—)女,山東濟南人,華北電力大學(保定)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外國語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3)
摘 要: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離婚觀念在中西方存在差異。本文即針對中西方人戀愛結婚的目的、價值觀念、中西方男女地位差別、離婚成本和宗教信仰幾方面差異進行比較分析,從中透析中西方的文化差異。
關鍵詞:離婚觀;中西方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1
1.離婚率差別引發原因探討
據調查,目前全世界的離婚率普遍升高,中國已達到40%左右;日本大約是38%;美國50%左右;而世界上離婚率最高的是比利時,高達75%。從數據表面來看,全世界的離婚率有大幅度的上升,而中國的離婚率仍舊低于西方。導致中西方離婚率存在差異的原因要追溯到很多方面,而本文即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討論:
1.首先,中西方在戀愛結婚目的上存在差異。中國傳統的結婚目的是“結緣”與“繼統”,前者即通過聯姻合家族之優勢,擴大親屬同盟,后者則是男性為了繼承家庭的血統,即傳宗接代。而西方結婚目的大部分是為了升華自己的愛情,希望戀情有一個完美的結果或者是尋找長久的異性生活伴侶,從而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得到滿足。由此,90%的美國人相信,維持美滿婚姻的首要條件是愛情。而在中國,男女因愛情而結合的婚姻只占四分之一左右。所以,當西方人感覺自己的婚姻沒有了愛情之后,就會選擇離婚。而愛情不作為婚姻首要條件的傳統的中國人維持婚姻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2.其次,中西方在價值觀念上存在差異。從文藝復興開始,西方人就開始崇尚以個人為中心,宣揚個人主義至上。所以西方人認為:婚姻純屬個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時婚姻不屬于道德問題,一個人有權選擇和他、她最喜歡的人生活在一起。
而中國自古以來一直是以“群體為主體”的社會,這種群體主義的價值取向提倡凡事以家庭.社會和國家利益為重,個人利益在必要時可以忽略,而且中國非常重視家庭親友的關系,因此婚姻一般都講求百年好合,一定終身。這種價值觀念上的差異,導致中國人對待離婚慎之又慎,寧可委曲求全也不會離婚。
3.再次,中西方在男女地位的觀念上存在差異。中國自古受傳統的儒家思想影響,認為男尊女卑,用“三從四德”、“三綱五常”來束縛壓迫女性,并宣揚“從一而終”或單向的女性貞操觀念。而且還導致人們在看待離婚的女性和男性的觀點上也有所不同。離婚的女性通常被人們所排斥,并且再婚的選擇性很少,相反,離婚的男性相對于女性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再婚的選擇性也不受任何影響。因此,即便是如今,在失敗的婚姻中女性選擇離婚的很少,而委曲求全的占絕大多數。
在西方,早在18世紀末期就產生了女權運動,女性爭取平等權利的意識萌發比中國要早。通過斗爭,西方女性的社會地位逐步得到提高,社會分工也大致平等。由于這種深入人心的男女平等意識,人們在看待離婚的男性和女性觀點上是沒有差別的。
4.另外,中西方在看待離婚成本的觀念上存在差異。離婚就會產生離婚成本的問題,離婚成本中第一個就是孩子的問題:夫妻雙方必須考慮孩子的成長,無論自己是否是與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都不能逃脫對孩子教育的責任。在中國,單親家庭的孩子成長會面臨更多的問題,比如會受到嘲笑或者被視為異類,而父母也不能像之前一樣給予孩子們完整的關愛。在西方,離婚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所以孩子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傷害,而且到了節假日,昔日的夫妻還可以帶著孩子們去海濱、公園游玩,孩子們也同樣可以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
離婚成本中第二個是財產問題:在西方,結婚前普遍都會簽訂婚前協議,將夫妻存續期間的財產都約定好,實行夫妻分別財產制,自己的財產自己保存,所以到離婚時很少涉及財產分割的問題。但是在中國,婚前協議的意識比較弱,甚至認為簽訂婚前協議會破壞夫妻之間的感情,而且即便是有婚前的財產公證,但是婚后實行的是夫妻共同財產制,財產又混在一起了,所以,離婚時不可避免的會涉及財產分割的問題,而且在財產分割方面往往不能達成一致,男女雙方一次次的談判,總是不歡而散,沒有結果,既浪費時間又傷害感情。這也是導致中國人寧可維系失敗的婚姻也不選擇離婚的原因之一。
離婚成本中第三個是經濟成本:在西方,夫妻之間協議離婚多于訴訟離婚,這是因為西方人講求自由和效率,而協議離婚是最節省成本和時間的方式。在中國更多的則是訴訟離婚,因為在財產分割方面或感情是否破裂方面不能達到一致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產生很多的訴訟費用,其中包括律師費、法院的訴訟費、房產評估費等各種費用,而且訴訟離婚花費的時間特別長,這也是影響人們是否選擇離婚的一個因素。
離婚成本中最后一個是精神壓力問題:在中國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下,訴訟離婚過程中任何一方當事人都會面臨來自社會的壓力、來自父母的壓力,甚至來自自身思想的壓力。離婚的事,將會從兩個人的事,發展到兩個家庭甚至兩個家族之間的矛盾,這會使當事人產生很大的愧疚感,覺得連累了父母等等。因此,在整個離婚訴訟過程中,當事人都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壓力。而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因為在人們的觀念中,離婚和結婚是相同的,離婚是個人選擇幸福的權利,是解除夫妻雙方束縛的一種手段,其他人只會祝福雙方各自幸福,而不會對他們另眼相看。
2.中國離婚率上升引發的思考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全球化的不斷蔓延,中國逐漸與世界接軌,經濟與社會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而與此同時,中國的離婚率也一直持上升的態勢。從全國平均水平來看,1979年離婚率僅為4%,1999年達到13.7%,2003年達到15%以上,目前已達到40%左右。許多人因為離婚率的不斷攀升而產生憂慮,認為社會風氣日趨下降,人們的責任感慢慢在淡化。然而,離婚率上升不能簡單歸于社會風氣不好,在一定程度上,離婚率的升高是社會漸趨文明的標志。第一,離婚率的升高說明個人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人們開始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第二,說明女性政治、經濟地位得到了提高,男女地位趨于平等,婦女已不再需要依附男人才能生活,女性可以大膽的對男人說“不”,追求屬于自己的生活。第三,性觀念漸趨開化,性不再只是為了傳宗接代,人們越來越能夠正確地對待性與婚姻。第四,人們對婚姻質量的要求提高,不再只局限于門當戶對和經濟水平,而更多的開始要求精神層次的對等。總之,時代已不同以往,隨著中國經歷了“經濟發展的奇跡”,社會各個方面也發生了改變,離婚也不再是一種恥辱,我們也應該更加理性的看待這種變化。
3.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人和西方人在離婚觀念上存在諸多差異。究其根源,是由于中西方兩種文化的差異。離婚觀念的不同,只是兩者差異的一個方面,還有諸如在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社會關系、社會禮儀及社會習俗等等很多方面的差異。在中西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對于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能幫助我們正確理解西方人的言行,在交際過程中,充分了解對方,尊重對方的習俗,以取得最佳的交際效果。
參考文獻:
[1] 蔡琪,孫有中.現代美國大眾文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
[2] 楊大義.婚姻法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3] 于琨奇,花菊香.現代生活方式與傳統文化[M].北京:科學出版杜,1999.
[4] 袁亞愚.中美城市現代的婚姻和家庭[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