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云(1980—),女,山東省菏澤市人,天津師范大學本科生,江蘇無錫太湖學院教師,助教。研究方向:中國花鳥畫技法。
(江蘇無錫太湖學院 江蘇 無錫 214064)
摘 要:在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出現“徐黃異體”。徐即徐熙;黃即黃筌。“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他們繪畫風格的差異,奠定了后來花鳥畫的基本面貌。以后花鳥畫的劃分也大體分為兩派,即富貴、野逸兩派。徐、黃兩家對以后的畫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有的宗法徐、黃兩家中的一家;有的同時受他們兩家影響;有的宗法一家又博取眾長,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學習傳統又發展了傳統,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我們今天學習中國花鳥畫既要學習傳統、師法自然、博采眾長也需要用恰當的繪畫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藝術思想,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繼續發展中國傳統花鳥繪畫。
關鍵詞:黃家富貴;徐熙野逸;院體畫;文人畫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1
一、徐黃異體(黃家富貴與徐熙野逸)繪畫風格的差異,奠定了后來花鳥畫的基本面貌。
(一)黃家富貴
黃家富貴主要是指1.黃家為宮廷作畫,皇家畫院以黃家為格,地位顯赫,身份富貴;2.黃家所畫題材多為花卉、鶴等“珍禽異獸”,題材富貴;3.黃家畫法采用“雙勾敷色,五彩布成”的工整艷麗畫風,畫法濃艷富貴。
(二)、徐熙野逸
徐熙,出身“江南名族”,一生沒有做過官,“以高雅自任”,厭惡那種奢侈頹靡的生活。擅畫江湖汀花水鳥、蟲魚蔬果。所做花木,粗筆濃墨,略施雜彩,使墨跡不隱,素有“落墨花”之稱。
(三)、黃家富貴與徐熙野逸的差別
徐、黃兩家的差別我個人認為主要是表現題材風格的不同,用筆、用墨、設色風格的不同以及作畫的目的不同三個方面。
先說兩人所處的環境不同,生活感受不一樣,所以繪畫的題材不一樣;處境不同,意趣各異,所以取材側重不同,則表現的風格當然也不一樣。
再說用筆、用墨、設色的不同,徐黃異體,主要異在用墨與設色上,徐熙是水墨淡彩,就是不用墨筆直接以彩色圖之的“沒骨”也稱“墨骨”,黃筌的畫法則是先用墨勾勒輪廓,然后施以濃艷的色彩,著重于色彩的表現,即所謂,“雙鉤敷色,用筆極精細,幾不見墨跡,但以五彩布成,謂之寫生”。
最后說他們兩人的作畫目的,黃家為宮廷畫家所作的畫必定要符合皇家的喜好,所以黃家采用皇家喜好的“富貴”畫風;而徐熙不仕皇家,作畫隨心所意,自由發揮,用筆自由,用墨隨意、清雅,所以徐熙形成了自由“野逸”畫風。
這些差別也是形成他們各自畫風的原因。這不同的繪畫風格奠定了中國花鳥畫的基礎而且影響深遠。
二、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對以后中國花鳥畫的影響
(一)受“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影響下的宋代院體畫、明代院體畫及一些畫家推動了中國花鳥畫的繼續發展
1.宋代院體畫
當時宋徽宗規定畫院以黃家畫法為“標準”,宋代院體畫受“黃家富貴”影響最為直接也最為深遠。“黃家富貴”的“再現型”畫風奠定了宋代花鳥畫的基礎,(所謂“再現型”繪畫就是高度的寫實、優美的畫面、完美的構圖)宋代畫家走到了中國“再現型”繪畫的頂峰,把“再現型”繪畫發展的精妙具備。可見,“黃家富貴”畫風奠定了宋代院體花鳥畫的基礎,“黃家富貴”的弟子們與宋徽宗共同創造了宋代院體畫的輝煌。
2.明代院體畫
元代沒有設立畫院,文人畫在元代發展興盛,到了明代,重設畫院,明代院體畫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明代宮廷畫家不單單受一種畫風的影響,明代畫家工寫兼能將“黃家富貴”與“徐家野逸”兩種畫風兼容并收,又溶入時代的追求。明代宮廷(院體)花鳥畫的代表邊景昭、林良、呂紀,繼承傳統繪畫同時也融入自己的特色和時代的特征繼續發展了中國花鳥畫。
(二)受“徐熙野逸”影響下的水墨寫意畫、文人畫
徐熙野逸與水墨寫意花鳥畫、文人畫徐熙野逸促進了水墨寫意花鳥畫、文人畫的發展。水墨寫意花鳥畫的發展與文人畫的興起有密切的關系,它與水墨技法的運用關系更是密切。徐熙為水墨寫意花鳥畫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寫意水墨畫又為文人畫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宋代的花鳥畫中開始出現了專工墨花的畫家,徐熙“落墨為格”的自由筆墨受到了文人畫家的偏愛,也為文人畫提供了墨法、藝術技巧等條件,文人、士大夫找到了適合于他們表達自己觀點、主張,發泄自己感情的藝術形式。自由筆墨的寫意畫也正好能與文人士大夫的寄情遣性及吟詩寫字相配合,所以,以水墨寫意為主的文人畫獲得了迅速發展,這與“徐熙野逸”的畫風是分不開的。后來,文同、蘇軾的墨竹,釋仲仁、王冕、楊無咎的墨梅,趙夢堅的墨蘭等,又在題材上加進了新的內容,成為文人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審美中的寓意、移情等功能溶入到花鳥畫中,使花鳥畫有了更深刻的內涵。
文人畫的發展使徐熙野逸畫風得以發揮。隨著文人畫的發展,元代的花鳥畫發生巨大的變化,元代花鳥畫發展的總趨勢,不再取悅于工麗,以清淡的水墨寫意為主,成為這個時代在繪畫發展上的一個特點。這個時代士大夫文人畫與水墨寫意畫相互促進而發展。這是“徐熙野逸”畫風與文人共同作用的結果。“徐熙野逸”畫風與文人共同作用使中國花鳥畫在元代由工筆向粗筆轉換。這一轉化奠定了明清繪畫的基礎,明清繪畫幾乎全然是水墨寫意一路的文人畫的天下。
論文寫到這里,我們基本上看到了徐、黃兩家對中國花鳥畫風貌的形成產生的影響,也看到了徐、黃兩家對一些畫家自身繪畫風格的形成產生的影響。宋代畫院以“黃家富貴”為格奠定了院體畫的風貌,但是明代宮廷畫家并沒有像宋代院體畫家一樣只是重“黃氏畫法”,是宗法“黃氏畫法”又有新的突破;“徐熙野逸”畫風與文士大夫結合使中國水墨寫意畫得以發展,使文人畫得以發展,同時也使“徐熙野逸”畫風在更廣闊的領域里得以發揮。徐熙影響下的畫家也并沒有局限在“落墨為格”的圈子里。是宗法徐熙“沒骨”同時又發展了“沒骨”。
由以上畫家可見,一個出色的畫家并不只是受一派、一家的影響;也不單單擅長一種畫法,主要是看他能不能博采眾長而逐漸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畫風可以同時影響一個畫家,只是這個畫家比較傾向于工細富貴一路,還是傾向于寫意野逸一路,或者是這個畫家這個時期傾向于工整富麗,而另一個時期又傾向于文人野逸的風格。所以說“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的畫風能同時影響一個畫家。我在我的文章里雖然分開寫徐黃兩家的影響,只是為了組織文章的需要,其實很多畫家既是工筆高手同時也是寫意高手。
三、我認為我們今天
我們今天學習中國畫既要學習傳統、師法自然也需要用恰當的繪畫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藝術思想,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繼續發展中國傳統繪畫。
我認為,一個出色的畫家不應該單宗法哪一家、哪一派、哪一種風格,最重要的是要有創新,能博采眾家之長,逐漸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我們今天也應該像古代畫家一樣正確對待傳統,“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兩種繪畫風格的出現使中國花鳥畫分為工整與寫意兩路,但工整與寫意兩路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我們即學習傳統、師法自然、用適當的繪畫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藝術思想,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觀察方法與表現方法,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屬于自己的感受,從而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
參考文獻:
[1] 王伯敏.中國繪畫通史[M].三聯出版社,2000.
[2] 陳履生,張蔚.中國花鳥畫[M]廣西美術出版社,2005.
[3] 洪再新.中國美術史[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8.
[4] 郭廉夫.花鳥畫史畫[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