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景,單位: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寫作方向):舞蹈
(福建師范大學 福建 福州 350100)
摘 要:本文通過淺析舞劇作品《原野》的藝術表現。感悟編導充滿個性的詮釋及其對生活的真實之中堅持自身的審美追求。
關鍵詞:藝術表現 舞蹈賞析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1
1.原野巧妙的舞蹈鏈接
鏈接 是指以某種方式進行轉換,即編導為了使作品更加的渾然天成,富有內在邏輯性而采用的在結構上或者語言上的鏈接手法。根據轉換的方式,鏈接可分為緩轉,急轉和暗轉。
① 緩轉:指的是漸變,慢慢或者自然的過渡,即通常所說的淡入淡出。這種鏈接手法非常自然,如舞劇原野第一次三人舞蹈火苗的雙人三人舞的送男主角出行。到男主角回來,把敘述時空自然地留給了主人公從而編導順利的完成了舞蹈的鏈接。
② 急轉:指所有的鏈接都在瞬間完成,即剎那間進行轉換,也叫突切或者切換。這種鏈接方法可以使舞蹈瞬間切入到另一個全新的時空中。如原野第一段群舞到三人舞中的男主人公的倒敘,打破了常規的敘述手法,在短的時間內轉入到另一個時空中。使舞蹈在瞬間得以流暢。
③ 暗轉:指的是以外在的環境和人物內在的心理直接的切換,主要借助于燈光來完成。這種方法即可以描寫外部環境、事件和人物,可又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中去、表達人物內心活動和思想情感。同時又能表達一定的寓意如舞劇中的前三人到后面的三人雙人主角動作從隨和到和燈光暗轉。一方面表現隨和合。一方面采用暗轉的鏈接手法,從外部的空間轉入到舞段的人物的內心世界。
根據創作不同的階段,鏈接又可以分為舞蹈動作之間的鏈接,舞句之間的連接,舞段之間的連接獨立的舞蹈和舞蹈之間的連接。場上與場的連接,幕與幕的連接。在整個結構中連接是最難的。
舞劇《原野》中使用的連接都是自然,流暢的有效連接。編導充分利用時空變化和調度技術。多次巧妙的利用視線和面向的變化使得整個作品渾然一體,一氣呵成。既有內在的邏輯,又有技術含量,從而整個作品具有合理的表達,直至最后,還是意猶未盡。
2、原野特殊的人物呈現視角
人物的普適化是舞劇《原野》的突出特色。編導擺脫了人物臉譜化,典型化和類型化的模式,并非常自覺地走向了普適化的路子。
首先,沒有明顯的好人和壞人。真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之分,跟更無階級的劃分。只有一般意義上的人,并且每個人的每件事都有其主觀或客觀的原因和理由;故也沒有對和錯的評判。如《原野》中的三個主要人物,都在自己的軌道上不斷的掙扎,是表現普通人的生存狀態而不再有對錯之分。
其次在《原野》中,只有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之間的故事和矛盾沖突,只不過是一男一女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故事矛盾和沖突。其實在劇中這幾個人物都是典型化的人物代表。各自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命運和故事。但在舞劇中,合為二甚至合為一。編導在《原野》中多次巧妙的運用人物的普適化的方式,使得所有不同的男人和女人都變成了一樣意義的人,來表達古往今來全人類的愛情,親情,絕情,仇恨,衰老,無奈,痛苦,歡樂等共通的情感。表現追求,泡起,衰老,抗爭,死亡,夢想等每一個人都要面臨或者經歷的事情。從而使作品的表達超越了其本身特定的內容。具有更加普遍和深刻的思想內涵,達到了終極關懷的高度。這就是《原野》中人物普適化的真正意義之所在。
3、舞劇對比的運用
在每段舞蹈特別是雙人舞的強烈對比,有利于推動情緒,強調表達。敘述。和交代人物關系。所有的表達都是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編導在劇中用調度來說話。起到了語言作用,如在前三人舞中編導就充分運用了調度,把三個人物的內心性格交代清楚。不斷的糾纏于送行段落,的復雜心理活動。在三人舞開始出,雙人先出,男隨女,表現男女愛情。后區一老人在后的兇的表現,表現出老人的身份以及三人關系。
4、原野沖突矛盾的運用
從一開始人與木的矛盾到人與人的矛盾。從人與木的動作沖突,到人與人的動作沖突,貫穿始終,在每個段落都表現在對抗,沖突以及掙扎。表現敘事的同時也表現主題,希望,命運抗爭以及人物的精神世界的自我抗爭。劇中舞者通過豐富準確的舞蹈與會表達出人物復雜的心里內容,這一組組心理活動的舞蹈不僅僅是情節發展的一個環節也是表現一個壓抑的年代。二,一個復雜的心理。三,一段追求美好,自由愛情的情節,四、一曲悲哀的人性暢想。
因此,《原野》利用豐富的藝術表現出人心理活動的斗爭。編導在感染著觀眾,并散發著人文主義的光輝,使觀眾在感懷作品巨大情感力量和豐富的意蘊內涵的同時,強烈的感受到與命運斗爭以及精神的自我斗爭?;蚴嵌窢?、或是反抗、或是希望。給人留下不盡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