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方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封閉,交流不暢,語言發展不同步的原因。作為東北方言中的黑龍江方言,形象、生動、富于節奏感,與東北人的豪放、幽默的性格是分不開的。本文語音方面闡述了黑龍江方言的特點及與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區別,揭示了兩者的顯著差異。
關鍵詞:黑龍江方言;聲母;韻母;分區;語音系統
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1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言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語共同語;東北方言是指中國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的特定漢語。因為地域接壤的關系,除了北京話以外,東北方言是和普通話最為接近的方言了;而在東北方言中,黑龍江的方言就高度接近于普通話,是除了北京話以外最接近普通話的方言了,甚至有人覺得黑龍江好像沒有什么方言,但是和普通話語音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異。
黑龍江方言與普通話的區別主要表現在聲母、韻母、聲調幾個方面,尤其在聲調方面的差異最大。
一、聲母方面
①鼻化現象:普通話中以a、o、e開頭的開口呼零聲母字,黑龍江方言大都在前面加上聲母[n],如“棉襖”讀成mián nǎo,“餓”讀成nè,“安排”讀成nān pái,“鵝”讀成né,“挨著”讀成nāi zhe,“真矮”讀成真nǎi,“熬夜”讀成náo yè,“熬菜”讀成nāo cài,另一個典型的例子“俺們”ǎn men,本屬北方方言,但在東北老鄉的口語中卻變成了mǔmen,可謂方言中的方言了。這是發音時在韻母前加上了鼻音[m]。
②普通話中的r聲母字在黑龍江方言中大部分經常被讀成l\\y。如:吵嚷(rǎnɡ)東讀成吵嚷(yǎnɡ)、悶熱(rè)讀成悶熱(yè)、扔掉(rēng)“讀為扔掉(lēnɡ),花蕊(rǔi)讀成花蕊(lǔi);當y遇到不能與之相拼的韻母時,韻母則發生變化,例如,人民(rén)就讀人民(yín)。
③平卷舌混淆現象:在東北輔音系統中常見的另外一種現象是平卷舌不分,即掌握不好[z,c,s]和[zh,ch,sh]之間的發音差異。我們常聽到把“知道了”zhīdào le讀成zīdào le;把“吃飯”chīfàn讀成cīfàn;把“事情”shìqíng讀成sìqíng。同樣反方向的平卷舌不分現象也普遍存在。實際上,z組音和zh組音的主要區別在于:發z組音時舌頭前伸到齒背,舌尖頂住上齒背;發zh組音時舌的前端上舉,頂住硬腭最前部。即z組音向zh組音的變異屬腭化現象,而zh組音向z組音的變異屬齒化現象。我們把上面涉及到變異的現象分別描述一下:在上述兩組音中,尤其是zh組中也有內部的變異。
④z-zh、c-ch、s-sh平翹舌不分。在黑龍江方言中,平舌音和翹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與普通話體系不一致。普通話中的翹舌音和平舌音的區別是很嚴格的,而黑龍江方言中則是二者混用:黑龍江方言把普通話的絕大部分翹舌音都發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話的平舌音都發成翹舌音。如:早晨的早,和找到的找,我們經常就把找讀成了早,找不著,說成早不著;結束的束,我們說成結素;情人節,送一束花,說成送一素花等等,這樣造成了很多歧義,容易引起語音混亂,出現交際障礙。
二、韻母方面
復韻母ou在p、m、f后多讀為ao,如“解剖”(jiěpōu)說成jiěpāo,有的ou韻母在方言中甚至丟掉了韻腹o,如“咳嗽(sou)”說成su,“掃帚(zhǒu)”說成zhu;黑龍江方言中沒有nong這個音節,把nong讀作neng,如“農(nóng)民”說成néng民“,弄”說成nèng。普通話中的e韻在黑龍江方音中與聲母g、k相拼時變成a,如“疙(gē)瘩”說成gā瘩,與聲母z相拼時e變成ai,如“責(zé)任”說成zái任;黑龍江方音中鼻韻母eng變為ing,如“打更(gēng)”說成打jīng。普通話中的單韻母i在黑龍江方言中變成了ei,如“披(pī)衣”說成pēi衣;以i作韻頭的韻母在方言中韻頭變為ü,如“屑(xiè)”說成xuè。黑龍江方言沒有nuan、luan兩個音節,uan變為an,如“暖(nuǎn)壺”說成nǎn壺,“卵(luǎn)”說成lǎn;個別的把uo讀成u,如“唾(tuò)沫”說成tù沫,把u變為uo,如“塑(sù)料”說成suò料,把üe變為iao。
三、聲調方面
調值不到位。普通話處于高音區的調較多,聽起來抑揚頓挫,清亮活潑,而黑龍江方言則顯得平淡,含混,缺乏起伏變化。主要是因為黑龍江人在發音時口腔的緊張度不夠,使得聲調的高低升降的變化程度不夠,調值相對音高較低。普通話的陰平是高而平的“55”調值,是普通話中調值最高的,而黑龍江的陰平調值普遍偏低,一般只相當于“44”或“33”,很少能達到標準的“55”;普通話的陽平是高升的“35”調值,而黑龍江方言的陽平調值一般只相當于“13”或“24”;普通話的上聲是降升調,調值為“214”,音長是4個聲調中最長的,而黑龍江方言的上聲則升得不夠高,調值一般只相當于“213”度;普通話的去聲是全降的“51”調值,音長是4個聲調中最短的,而黑龍江方言的去聲調值一般只相當于“53”,降的幅度不夠。
字調不一致。黑龍江方言與現代漢語普通話除了在調值上存在差異之外,還有很多得音節和普通話所屬的調類也不同,這不僅僅是調值不足或太過得差別了,而是一種聲調的改讀。普通話是陰平,黑龍江方言是陽平。例如,胚胎(pēi)黑龍江方言讀成胚胎(péi);普通話是陰平,黑龍江方言是上聲。例如,插座(chā)黑龍江方言讀成插座(chǎ);普通話是陰平,黑龍江方言是去聲。例如,氣氛(fēn)黑龍江方言讀成氣氛(fèn);普通話是陽平黑龍江方言是陰平。例如,填空(tián)黑龍江方言讀成填空(tiān);普通話是陽平,黑龍江方言是上聲。例如,仍然(réng)黑龍江方言讀成仍然(rěng);普通話是陽平,黑龍江方言是去聲。例如,乘車(chéng)黑龍江方言讀成乘車(chèng);普通話是上聲,黑龍江方言是陰平。例如,針灸(jiǔ)黑龍江方言讀成針灸(jiū);普通話是上聲,黑龍江方言是陽平。例如,享受(xiǎng)黑龍江方言讀成享受(xiáng);普通話是上聲,黑龍江方言是去聲。例如,頸椎(jǐng)黑龍江方言讀成頸椎(jìng);普通話是去聲,黑龍江方言是陰平。例如,內疚(jiù)黑龍江方言讀成內疚(jiū);普通話是去聲,黑龍江方言是陽平。例如浙江(zhè)黑龍江方言讀成浙江(zhé);普通話是去聲,黑龍江方言是上聲。例如,質量(zhì)黑龍江方言讀成質量(zhǐ)。
參考文獻:
[1] 詹伯慧.現代漢語方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2] 詹伯慧.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3] 候精一.漢語方言概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6.
[4] 聶志平.黑龍江方言概說[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6).
[5] 陳章太,李行健.普通話基礎方言基本詞匯集[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
[6] 賀巍.東北官話的分區(稿)[J].方言,1986,(3).
[7] 郭正彥.黑龍江方言分區說略[J].方言,1986,(3).
[8] 林燾.北京官話區的劃分[J].方言,1987,(3).
[9] 游汝杰.黑龍江省的站人和站話述略[J].方言,1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