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功榮,(1985,4月),男,云南,云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方向。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本文從中日作文教學的目標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三方面做了比較細致的對比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得出了其對今日我國語文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日本;作文教學;啟示;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1
一、中日作文教學目標內容比較
中日作文教學的不同首先表現在作文教學目標的不同。
從我國2011年公布的《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作文教學規定來看,我國的作文教學目標有以下的特點:
1,注重激發寫作興趣和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以往我國的語文寫作教學不同程度的存在中一些問題,例如重視技能的訓練,忽視學生的寫作興趣,題目老、舊、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興趣,寫作興趣。
2, 注重發展個性,激發創新精神。作文應該是個人個性的流露,在作文過程中少一些束縛,“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激發出學生的創造熱情,創作精神。
3, 由注重“怎么寫”到“寫什么”的轉變。作文的技巧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但是這也得有一個度。寫過的過程中雖然也有寫作方法,但是這是細枝末節的問題,最根本的問題應該是讓學生有表達的欲望,有東西可寫,新課標的規定讓學生有話可說。
日本關于小學階段的寫作目標是這樣規定的①(此處僅引第一及第二學年):
目標:能夠清楚明白地記敘自己經歷過的事和想象的事,注意詞語和句子間的銜接連貫。培養學生積極愉快地表達的態度。
內容:通過以下事項的教學,培養學生寫作的能力。
1.考慮寫作的對象和目的。
2.搜集要寫的題材所需的資料
3.為明確自己的想法寫出簡單的提綱。
4.寫作的時候注意事物的次序、注意詞匯和句子的連接。
5.培養反復讀自己文章的習慣,注意文章中的錯誤。
內容的處理
在圖畫中插入語言;寫傳達簡單事情的信;從老師和身邊的人那里獲得信息并寫下來;把觀察到的事物用句子表達出來。
從上述日本小學作文教學目標的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小學母語寫作教學目標有以下的一些特點:
1,日本小學國語課程目標把母語表達能力放在第一位。無論是哪一個學段的寫作目標,都把“適當地表達國語國語能力”放在首位,第一條都是聽說目標,其次才是寫作目標,第三條才是閱讀目標,充分表達了日本國語教育以“表達”能力為中心的目標導向。
2,高度重視應用文寫作經驗。日本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各學段都規定了要求寫作的文體:見聞、書信、調查報告、記敘文、報道、課題報告、記錄報告等等。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幾個明顯的特點:其一,應用文體占了很大的分量,書信,調查報告等成為各年級寫作訓練的主要內容,有的甚至連貫到所有小學的學段。其二,日本的記敘文在教學中所占的分量很小,特別是一些記人寫事的回憶性記敘文更少。
3,寫作內容的生活化,是是在的“生活作文”。日本的小學作文課標強調寫作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結合,寫作內容側重在記錄現實生活中的實際見聞,因此有“生活作文”的概念。從其目標標準來看,其標準不是很高,就是“記錄從老師和身邊的人的信息”,諸如老師與同學的對話,同學之間的交往,父母那里聽到的故事等等,類似生活現場的記錄,不一定是有頭頭尾完整的事件。生活是作文的源頭,日本在這方面可以說是一個典范。
二、中日作文教學過程比較
從2011年公布的《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來看,我國的小學作文教學過程有這些特點:
1, 難度降低,限制性要求有所降低。課程標準指出“改進作文命題方式,提倡學生自主選題”,對中小學長期盛行的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方式有了一些改觀,降低了一些要求,不在嚴格束縛學生的思想的寫作方式。
2, 強調學生的自主寫作和自主修改。課標規定“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強調了學生在作文的過程中,自主寫作和自主修改創造條件,這是給學生寫作權力的標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練筆和交流修改提高自己寫作能力。
3, 客觀上關注了寫作的全過程。長期以來,在我國寫作教學中,只講結果,不重過程。為了糾正這種偏向,《標準》涉及了寫作過程中搜集資料、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各個環節。但是應該看到,這僅僅是客觀上關注到了寫作的全過程,至于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的時候,是不是關注了全過程,這可能不是樂觀的。
三、中日作文教學評價比較
對于作文的評價,我國2011年公布的《語文課程標準》這樣規定:
寫作的評價,應按照不同學段的目標要求,綜合考察學生寫作水平的發展狀況。第一學段主要評價學生的寫話興趣;第二學段是習作的起始階段,要鼓勵學生大膽習作;第三、第四學段要通過多種評價,促進學生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對于作文的評價還須關注學生漢字書寫的情況。
另外,還注重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作文修改的評價,關于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還可以用等級、展示、交流等方式。
在近幾年對國際上比較發達國家的課程的較深入的研究之后,我國的教學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從以上的課程標準可以看出,我國現今的作文教學評價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我國的作文評價,重視成篇的文章的寫作,完整性成了最基本的要求,似乎片斷、段落、問答、留言、通知等等都不算成“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偏見。實際生活中,交際需要不都是完整的“文”,更多的是寫一句話、一段話,只要意思相對完整,能表達清楚,都是實際交際所需要的。再從文章形成的過程看,一篇文章的形成是逐步綜合的過程,“結果”由“過程”而來。從寫作的過程看,我國的作文寫作是一個封閉的、靜態的過程,主要途徑是課堂作文:教師當堂命題,學生當堂寫作,然后是當堂收卷,學生本次作文任務完成。對于寫作活動過程中的“修改”、“評價”及“反饋”環節,絕大多數教師的實踐理解往往視之為學生的“文字修飾”和教師的評分工作。
日本作文評價關注的不僅僅是寫作的結果,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寫作的過程,如考查寫作前學生搜集了哪些資料,考查學生占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考查學生是否在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考查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內容和方法等。這種評價導向,促使學生既要奔波于圖書館查資料、奔波于社會搞調查,又要把收集到的資料整理成文,還要排版設計,打印裝訂。
總之,從以上對中日小學作文教學的目標、作文教學過程、作文教學評價的的對比研究中,日本作文教學可以給中國現今的小學作文教學啟示:只有注重教學過程才能把握結果,過程個結果兩者不可偏廢。作文源于生活,作文教學應緊密連接生活。全面關注寫作過程,作文教學評價應注重過程性評價。應該在現有教材教學條件下擴大應用性文章的寫作教學。
注解
① 轉引自吳忠豪.外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81-182頁
參考文獻:
[1] 劉占泉.語文教材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 林志金.中國小學語文教學史[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
[3] 王相文.語文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吳忠豪.外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