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何藝新(1966.5—),女,教授,法學碩士,四川大學政治學院黨委副書記。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四川大學政治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摘 要: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接受過程包括了接受主體、接受客體、接受中介、接受環境等四個基本要素。目前,從這四個基本要素方面來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接受過程還存在許多障礙因素,必須進行優化,促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接受,以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
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接受機理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2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大學生是十分重要的群體。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對于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刻的戰略意義。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要注重教育本身的科學性、實效性與針對性。研究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接受機制,衡量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接受程度,是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宣傳普及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衡量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標準。因此,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課題。
一
接受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人類對待與自己相關的事物都有是否接受、接受態度以及接受方法等問題。接受體現了作為主體的人對于客體對象的認同、承認、接納、吸收和內化為自我的態度。
從理論的產生與發展過程而言,接受理論最早產生于西方解釋學。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學者逐漸把西方的“接受理論”翻譯、介紹引入,并把這一理論和不同領域和學科結合起來。其中,有學者把接受理論引入并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接受”指的是,“主體在外界環境影響下選擇和攝取思想教育信息的一種能動活動。接受過程不僅受環境影響,與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者有關,而且與教育對象的心理活動緊密相連”[1]。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接受活動,“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接受主體出于自身需要,在環境作用影響下通過某些中介對接受客體進行反映、選擇、整合、內化、外化等多環節的活動過程。通過有效的接受,社會和社會群體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就可以被內化為接受主體的品德思想,并外化為品德行為”[2](p191)。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應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論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活動進行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不斷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過程包括的基本要素。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活動中,包括了接受主體、接受客體、接受中介、接受環境等四個基本要素。[3](p71)其中,大學生是接受主體,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直接參與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效果的體現者。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過程中,接受主體(大學生)具有主體能動性,接受主體(大學生)主動性的發揮直接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成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接受客體,它規定著接受主體(大學生)對信息的擇取范圍,決定著整個教育活動的性質和發展方向。接受中介即接受主體(大學生)、接受客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二者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活動中發生相互關系、產生相互作用的因素的總和,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活動組織方式、傳遞媒介、傳遞途徑等。可以看出,接受中介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過程中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接受環境就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活動賴以存在的、對整個活動產生著重要影響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接受環境在接受主體(大學生)的接受活動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過程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接收過程的基本環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接受過程包括了反應與選擇、整合與內化、外化與踐行等三大環節。其中,反應與選擇環節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接受過程的開端,是其他環節得以運行的前提;整合與內化環節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教育接受過程的關鍵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大學生逐漸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觀并形成價值判斷;外化與踐行環節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接受過程的終點,通過外化與踐行環節,大學生進一步把形成的價值觀固化,并體現于實踐活動中。總體上說,這三個環節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二
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接受過程中,有許多因素非但不能促進大學生充分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反而成為其障礙因素。
接受主體(大學生)方面的障礙因素。大學生自身的認知系統、價值取向和需求情況等存在的阻礙因素。首先,大學生的認知定勢。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就已經形成了自身的認知系統,在這種認知系統形成的同時,也就形成了自身的認知定勢。這種認知定勢往往具有定向、排他性,干擾到大學生對新思想的接受。其次,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價值觀反映了人們對客觀世界及行為結果的意義、重要性的總體性評價和看法,反映人們的認知和需求狀況,對動機有導向作用,影響和制約著人們的行為。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中價值取向主流是好的,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是,必須正視的是,一部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比如狹隘的個人主義、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現象嚴重;拜金主義的興起;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冷漠與價值偶像的錯位等。這些價值取向嚴重地導致學生對實際利益的追逐,而放棄了崇高理想信念。這對大學生個人乃至國家未來都有非常大的影響。第三,大學生需求動力不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接受上,大學生接受動力不足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出勤率低、上課抬頭率低,在整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接受過程中,表現為被動地消極懈怠地接受。
接受客體方面的障礙因素。作為接受主體的大學生,所面臨的接受客體其實是多種多樣,良莠不齊。除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信息和內容夾雜其中。特別是現代社會的多元信息,各種社會思潮以及對意識形態片面化的理解等都會給大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帶來阻力。首先,現代社會信息爆炸使得大學生在信息選擇上無所適從。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臻成熟,信息量趨向無限,信息更新速度日益加快,這為信息管理和信息控制帶來了難度和挑戰,人們對信息的甄別和選擇也越來越困難。大學生正值思想成熟關鍵期,往往對各種信息缺乏辨別力、判斷力,這樣就使得大學生的思想容易受到混雜于各種信息之中的不良價值觀念的侵擾。其次,大學生對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缺乏辨別力。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社會思潮雜亂紛呈,給我國思想文化領域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大學生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的關鍵時期,而恰好是這個時期,他們的思想非常容易受到各種思潮的沖擊,近些年來流行的淡化意識形態思潮、自由主義思潮、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等社會思潮對青年大學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接受中介方面的障礙因素。目前,接受中介方面的障礙因素主要表現在教育手段滯后。特別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還存在著形式主義、運動式、重說教的做法;在講授過程中部分教師存在著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方式;也還存在著部分老師不注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數字媒體技術,采用的教學方式不能吸引學生。這些不顧學生思想實際,機械灌輸意識形態的做法極易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產生抵觸、厭惡甚至逆反情緒。
接受環境方面的障礙因素。目前,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接受過程中,政治、經濟等方面也還存在著許多影響大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因素。政治方面,一些負面政治現象引發消極影響。少數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奢侈浪費現象嚴重;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可以說,“當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與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和黨的宗旨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官僚主義、拜金主義、貪污腐化等行為導致了‘道德滑坡’現象的產生,直接影響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功能”[4]。經濟方面,市場經濟環境產生了一些負面效應。“一些人追求物質至上、金錢至上、享樂至上,淪為金錢的奴隸,物質的俘虜,而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價值觀、義利觀等精神寶藏則遭到摒棄甚至踐踏。一些人將個人利益置于他人利益、集體利益甚至國家利益至上,爭名奪利,無休無止,甚至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社會上出現了很多丑惡現象”[5]。這些丑惡現象激蕩著大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工作的巨大障礙。
三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必須優化接受過程。在分析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接受過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環節,以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接受過程的障礙因素之后,要從接受主體、接受客體、接受中介和接受環境等四方面著手進行優化。
接受主體方面,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接受能力。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接受過程中處于關鍵的位置,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首先,從大學生的需求出發,激發大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動機。馬克思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時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了這種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6](p286)。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接受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大學生的需求動機,結合大學生的專業學習、職業理想以及發展需求,通過榜樣示范、典型引導等方式,把社會主義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等結合起來,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其次,采取點面結合的方式觸發大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熱情。從“點”上講,就是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方式,從面上講,相同年級的大學生往往水平和素質相當,要注意開展分層教育和分類指導。第三,引導大學生關注現實,承擔社會責任。作為主體的人無論是與其他人、社會、自然界交往,還是在與自身對話的過程中,都是在從事關系型對象性活動。在這種關系型對象性活動中,應注重培養對他人的關心和對社會的責任。“我著重強調關心是一種關系,……人們可以擁有關心的能力。這種能力幫助人們建立關心的人際關系,或者幫助人們關心客觀物體和意識形態的知識”[7](p33)。大學生應該把自身的發展和國家民族的前途緊密結合在一起,在關心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過程中,關心個人價值的實現以及自身的自由全面發展。
接受客體方面,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接受客體的核心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內容。首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這是由馬克思主義鮮明的無產階級立場、嚴密的科學體系以及對實踐巨大的指導作用所決定的。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其次,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大學生同民主社會主義、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以及普世價值觀等社會思潮劃清界限,“確立社會主義應有的價值導向,有力地抵制各種與社會主義價值導向相悖的思想文化思潮”[8](p187)。
接受中介方面,創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方法。目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面臨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和條件變革。面對著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的大學生思想活動特點和思想道德實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方法創新,才能始終保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生機和活力,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第一,強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關心接受主體(大學生)的生活、學習與成長、發展,并且注意充分發揚大學生的個性,為大學生每個個體的發展創造空間,搭建平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貫穿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過程。第二,強化滲透意識,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合力。黨、政、工、青等齊抓共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專兼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密切配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滲透到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
接受環境方面,不斷優化社會環境,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目標與社會價值導向同向、同步。對社會環境的優化,主要從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文化因素等方面著手。政治方面,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既不能回避當前存在的問題,同時要加以引導,使他們形成正確的認識。從根本上講,遏制消極腐敗現象的產生,加大對消極腐敗現象的懲治力度,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是提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接受效果的根本對策。經濟方面,倡導社會主義經濟倫理,堅決打擊危及食品安全等給人民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的非法經濟活動,營造了良好的經濟環境。文化方面,大力倡導優秀的先進文化,堅決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接受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優化網絡文化和校園文化,不斷為育人創造優良的文化環境。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專項)“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接受機制研究”(10JDSZ3067);四川省教育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專項研究課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接受過程研究”(CJS10——001);四川大學2010-2012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邱柏生.思想教育接受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 張耀燦、鄭永廷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3] 張世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規律論[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年版。
[4] 千保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礙成因分析[J].《魅力中國》201 0年17期。
[5] 徐啟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障礙及對策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7] [美]內爾·諾丁斯著,于天龍譯.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
[8] 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2版)[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