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周榮(1977.12- ),女,江蘇贛榆人,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日語教育與日本文化;
孫彥(1993.03- ),女,吉林九臺人,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研究方向:日語教育與日本文化。
(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 江蘇 鎮江 212013)
摘 要:近年來我國高校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對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通識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日語本科教育注重培養多元化的社會實用型創新人才,注重校園人才的培養與社會實踐的結合,為高校日語專業本科生的成長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通識教育;日語專業;本科畢業生;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1
從2003年開始,我國高校盲目擴招導致畢業生人數激增,高校大學本科生就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日語畢業生的就業難現象也日漸明顯。隨著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對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以通識教育理念為指引,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提高日語專業畢業生的社會融合感,尤其是實務工作能力,積極應對日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困境,是高校人才培養和就業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我國高等學校本科生就業現狀分析
在高校持續擴招的制度性背景下,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已經成為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關注焦點。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滯后性使得普通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已經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長期一層不變的人才培養方式大大制約了人才的成長。在高校持續擴招的制度性背景下,我國日語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逐漸由賣方市場走向買方市場,而我國的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已是不爭的事實。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統計顯示,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680萬人,創歷史新高,首批“90后”高校畢業生陸續離校,他們能否順利就業備受關注。而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699萬,比2012年增加19萬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學畢業生最多的一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嚴峻,工作任務更加艱巨繁重。然而,每年國家和社會提供可就業的崗位卻在逐年減少,這就造成了大學畢業生人數快速增長與就業崗位減少之間的矛盾。身處其中的高校日語專業本科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
二.我國目前高校日語專業人才培養理念分析
根據最新的就業形勢,高校應該及時轉變教育理念,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由馬修·阿諾德多方倡導的現代大學“通識教育”影響廣泛,備受關注,逐步受到世界知名大學的認同。通識教育理念和傳統高等教育理念的最大區別在于是否培養社會人,即培養的人才是否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融入社會,服務于社會。然后,有些高校的日語專業課程設置和培養方案調整滯后,導致學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進一步加劇了本科畢業生的就業難。此外,一些高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及課程內容有很大盲目性,人才培養無特色,學生無特長,致使日語專業培養出來的一些畢業生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在通識教育理念廣為推行的時候,有些學校錯誤的理解通識教育就是開設通識課程,全校通識課程學分要求過高,導致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有限,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三.我國目前高校日語專業畢業生發展方向分析
1.部分同學選擇繼續深造
由于受到就業形勢嚴峻的壓力和自身職業定位,部分同學不滿足于本科學歷,選擇直接報考研究生。選擇在國內直接報考日語研究生的同學人數相對較少,一方面,國內目前日語專業發展較好的大學相對較少,而對于語言學習的同學來說,置身于語言的母語國家學習和生活是學習該門語言的最好的路徑。因此,選擇繼續深造的同學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會選擇日本的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甚至今后的博士學位。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仍然有不少同學努力在國內的大學進行進一步深造,從事日語的研究和學習,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作意向和發展目標。有部分同學今后進入高校,從事日語的教學或者相關工作。
2.部分同學選擇進入企業單位
進入日企單位工作是日語專業畢業的最主要就業去向。隨著2001年末中國加入WTO,我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國與國際間的經貿交流驟增。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的投資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日本跨國企業來華投資。因此,日子企業對人才的吸納已經成為日語專業人才的最主要就業出路。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由于歷史問題的存在,中日關系相對于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更加的復雜和敏感,往往因為各種矛盾和摩擦導致在華日企受到各種影響。因為歷史問題引發的經濟交流的緊張,在中日關系史上已經是多次發生。一旦發生這樣的事件,日企的營業目標大幅縮減,不得不大規模裁員,影響首當其沖的便是中國的員工。因此,從目前就業的綜合考量來看,日企是日語專業本科生畢業后的最通常的選擇,但是也是受中日關系影響最大的就業趨向。同時,日語專業畢業生不能一味只想就職于國際著名企業和各大事業單位,要認清自己的優勢所在,揚長避短,尋求準確的切入社會的起點。日語專業畢業生要樹立服務基層的就業思想。
3.部分同學選擇報考公務員職務
由于受到傳統的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部分同學畢業時選擇報考公務員。毫無疑問,這是目前中國大學生就業最熱門的選擇。相對來說,專門針對日語專業的公務員職務很少,而更多的是面向其他文科專業的職位。在公務員報考和職位選擇上,日語專業本科生沒有什么太大的專業優勢,而只能和其他專業的同學一樣,甚至受到專業的限制而喪失報考的機會。除非是特定面向日語專業畢業生的職位,而事實上這類職位實在是少之又少的。特定的專業要求限制了日語專業本科生在公務員領域的發展。
4.部分同學選擇直接赴日
選擇出國的同學往往首先要面臨的是基本的經濟基礎。在家庭經濟條件許可的前提下,部分同學選擇本科畢業后直接去日本學習或者工作,半工半讀等。在日語的母語的語言環境中生活,對于日語學習者來說是再好不過的。據目前教學的實際統計和資料反饋,來自沿海城市、蘇錫常、浙滬的大多數日語專業本科生大學畢業后,紛紛選擇去日本學習和工作,對于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鍛煉機會。在生活中學習和掌握一門語言,遠比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所得要豐富的多。這也是通識教育理念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體現。
5.部分同學選擇其他職業
由于我國目前的高校招生對于專業的選擇并非完全自愿,有些同學之所以就讀日語專業,可能是因為沒能達到好專業的分數線被調劑。有的考生對于自己的興趣愛好沒有明確定位,有的考生是完全聽從家長的要求,等進入高校開始學習以后,才發現自己與專業相距甚遠。這一部分同學本科畢業后,開始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和職業,部分人甚至永遠疏離了學習了四年的日語專業。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大學2012年“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高校日語專業畢業生的發展方向研究”(項目序號:119);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青年專項重點自籌項目“日本大學通識教育演變與發展研究”(項目編號:C-b/2011/01/26)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周榮.后金融危機時代日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困境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0(21).
[2] 謝志遠.關于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5(01).
[3] 程玲.日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與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 2009(10).
[4] 李爽.市場導向下的日語專業人才培養[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01).
[5] 張學煥.從就業視角看高校日語教學改革[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6] 曾志靈.日語專業畢業生就業心理準備調查[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