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建筑本身就是一種語言,它可以作為一種符號形式來傳達意義,是人們進行交流的手段之一。本文運用符號學的一些觀點,分別從形式、意義和應用幾個方面來分析和解釋建筑這一特殊符號。
關鍵詞:符號學;建筑符號;形式;意義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1
符號是在人們的認知體系中,指代一定意義的意象。每一個城市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受到地理、氣候、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響,一定會形成不同城市建筑的獨特的風貌特色。不同的城市建筑特色又通過若干獨特的符號沖擊著人們的視知覺,成為一個城市的鮮明特征。因此,建筑符號是能代表城市文化特征并具有傳承價值的事物。
一、建筑符號的形式
建筑符號可以認為有三種符號形式,即指標性符號、圖形符號、象征性符號。指標性符號,是指那些能指與所指之間有因果關系的符號,如煙與火、腳印與腳等。在建筑上,每個符號都含有指標性部分,如玻璃門指明本身是一個門,并指示可以穿越,風向儀式則指示風的方向,指標性符粵一般限制性較強,設計者不與其發生交流,因為指標性符號的形式上固定的。在這個意義上,作法固定的鄉土建筑或者完全反映功能要求的業建筑等均屬指標性符號。 圖形性符號,是指能指與所指之間有一種。形象相似的特性,如地圖、照片、建筑圖等。很多功能意義的建筑也有圖形性符號的特點,如鴨蛋形觀眾廳營形通廊、體現結構力學的橋粱等等。二十年代柯布西埃與格羅皮烏斯等現代建筑師所謂的由功能、結構和知覺而自然延伸出來的國際式建筑,就是一種基于圖形性符號的建筑語言。但是圖形性符號與指標性符號一樣,具有較強的限制性,要讀懂它需要更為象征性的啟發,所以基于圖形符號上的國際式建筑廣傳于世。但與大眾的交流程度卻是很低的。
二、建筑符號的意義
符號和意義是一個整體,一切為滿足交際過程需要而有意創造的符號,都是意義的媒介物。而建筑正是人類有意創造的一個特殊的符號體系,因此建筑符號必定也具有意義。英國語義學家利奇在其《語義學》一書中羅列了語言符號的7種不同的意義,即概念意義、內涵意義、風格意義、感情意義、聯想意義、搭配意義和主題意義。在此,我們將其意義主要概括為以下7類:
1.概念意義
概念意義是指建筑符號本身在現實生活中所表達出來的基本含義,它是對客觀建筑物的特殊屬性的反映或概括。比如說“門”,在一般人的映像中就是一個可供出入的標記;“房子”的概念意義就是用來供人居住或工作的場所;寺廟就是人們求神拜佛、祈求上天保佑的地方等。
2.內涵意義
內涵意義是附加在概念意義上的意義,實質上是一種“附加意義”、“伴隨意義”,即某個社會、階級、階層、集團甚至個人附加在某個詞之上的意義。同樣的,建筑符號的內涵意義也是附加在其概念意義之上的伴隨意義。如長城,除了指春秋戰國時各國修建的抵御外族侵略的城墻之外,還暗含雄偉、莊嚴、重要 、堅不可摧的內涵意義。再如我國的故宮,其建筑布局的中軸對稱,層層的院落組合,黃色的琉璃瓦,廡殿屋頂等形式因素,表現出雄偉莊嚴的建筑形態,而其更深層建筑意義則是體現了封建帝王的威嚴和至高無上的皇權思想。
3.風格意義
風格意義是指建筑具有的某種屬于某個社會環境、國家或民族的特色的意義。例如,古羅馬建筑、哥特式建筑、古希臘建筑等都有其特有的建筑風格。
4.感情意義
感情意義是指建筑可以用來表達人們的感情或態度。比如說人民英雄紀念碑就是用來傳達出一種人們對為新中國成立而陣亡的英雄們的崇敬和懷念之情.類似的還有中山陵、孔廟、布達拉宮等。
5.聯想意義
聯想意義是由建筑符號引起的心理聯想而產生的意義。心理聯想是人類思維的本質特征,是人的記憶和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它反映存在于人的意識中和記憶中的事物、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如提到長城會聯想到中國或秦始皇,提及盧浮宮會想到法國或巴黎,說到自由女神像會聯想到美國等。
6.搭配意義
這里所謂的搭配不是建筑符號之間的搭配,而是建筑符號與民族文化的文脈及地方特點的語境的搭配。只有它們之間和諧完美的搭配,建筑符號的意義才能完全體現出來并為人們所理解。因此,建筑師必須重視民族文化的文脈和地方特點的語境。正如詹克斯在《后現代建筑語言·語義學》中所言:“如果建筑師不顧心理上和社會意義上有關風格的種種問題,只是正面回答美學上的得失、結果,沒有人能懂得一座建筑物”。比如說重慶烈士墓的紅巖魂廣場,如果將其置入非中國的任何一個國家,那么它將完全失去其現有的意義;而若將希臘帕提農神廟置于中國,也會失去其原有的意義。
7.主題意義
每一個建筑作品除了其實用功能之外都有建筑設計師賦予它的主題意義。建筑符號的主題可以是紀念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或意義重大的事件、活動,也可以表達人們的美好祝愿等等。比如貝聿銘設計的香港中國銀行就是將其外形設計成竹子的節節高的挺拔的抽象形式,以此象征事業的興旺發達,具有強烈的表現力。
三、現代建筑設計中符號的應用
深圳萬科第五園的設計是一次對于民族傳統風格和符號的探索,它從中國傳統園林中提取了“村、墻、院、素、冷、靜”的概念。規劃上,半環路連接兩個“村落”,村落問形成富有人情味的鄰里空間,其內部空間也特別強調了各種開敞、半開敞、下沉院落和連郎的組合。在單體建筑上,承襲著十分突出的外部形式,那就是墻的形象。沿襲江南民居建筑,各種高低長短、虛實不一的墻體通過不同的組合來符合“禮制”的形式,在整體上一般來說是內虛外實、內簡外繁的。色彩方面以“素”色的黑白灰三種顏色來營造寧靜的氣氛。別墅的內部庭院的“前庭后院中天井”以及通過組合形成的“六合院”和“四合院”的疊院住宅的“立體”小院,合院的圍合所形成的“立體”。種種院落形式無不著力體現中國傳統民居中內向的空問特點。例如:萬科第五園的庭院設計小區景觀上的處理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以竹子作為營造氣氛的最主要手段。有竹者自清,竹子的點綴使得整個環境的品位得到提整個萬科第五園的設計,使傳統建筑符號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一次再現,是中國建筑市場對于民族文化的呼喚。傳統建筑是基于本土民居風俗而生的。江南的鄰里單元,是有助于人們交流的空間,很和諧地組織了公共空間,半開敞空間和私密空間,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舒適,而且這種符號也是根植于人的傳統觀念里的,很容易被接受。設計中對于傳統建筑風格的借用,也是十分成功的。白墻青瓦,在符號組合上給人營造了復古的氛圍。傳統符號與現代技術的結合,使得施工也有了可行性。內部空間的處理,蘊含了古典園林的“迎、轉、折、回”空間于其中,人口的設計、內部大空間的運用和走道頂部拐角樓梯都是園林處理手法的縮影。萬科第五園的設計,體現了傳統設計手法的重新運用。
四、結束語
建筑符號學的建立為建筑師解決“意義危機”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在建筑師與使用者之間架起 了一座有效的、溝通的橋,體現了一種對人的關懷。同時,對于事物度的把握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走向任何一個極端都會使其發展違背人們的初衷 ,這在符 號學理論的實踐中已表現出來。因此,新的時代要求建筑師以一種更全面更系統的觀點來嚴肅對待建筑創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在具體實踐的基礎上對已有理論進行不斷的批判、補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