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工程施工實例,對市政工程管道施工中深溝槽開挖進行分析,并總結出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關鍵詞:排水施工 溝槽開挖施工 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U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1
1.工程概況
該工程沿線地形較為平緩,地下水位較淺。地質主要為第四系全新沖積層,從上至下依次為耕植土、粉土、砂卵石層。地下水位年變幅為1.5m~2.0m。
考慮到沿線污水管道埋設在地面以下5~6m處,雨、污水管線同槽,溝槽開挖深度>5m,且地下水位較淺,為確保安全,將對開挖后易形成塌方的溝槽段進行布置支護→支護拆除→布置支護的短進尺移動式支護保護方式。
2.溝槽臨時排水施工
2.1 井點排水 由于地下水位范圍在1.5m~2m,地下水位出露較淺,為滿足施工要求,確保溝槽能夠正常開挖及防止溝槽邊坡塌方,開挖前通過井點降水來降低地下水位,在道路邊線外布置降水井,井深10.0m,間距40m沿道路邊線兩邊按“梅花型”布設。
2.2 經常性排水 溝槽形成后,滲水還將存在,需經常性排水,可在溝槽底兩側設置排水溝,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設置集水坑,將滲水排至集水坑中,然后通過污水泵抽排防止溝槽因滲水浸泡而造成塌方。
2.3地面排水 施工期間設置臨時排水設施。臨時排水通道設置在靠道路紅線兩側。
3.溝槽施工
3.1 深溝槽開挖 測放溝槽開挖中心線,并標明開挖邊線,開挖過程中如遇有土質較差的地段應加大開槽坡度,開挖口線15米以內,不得堆放重物。該地段下為卵石層,由于紅線內地下管網、高壓電桿限制施工作業面,所以邊坡暫按05放坡系數進行放坡,開挖后根據實際狀況適當調整放坡系數。基礎的底層土不能有淤泥和碎土,如有超挖選用砂礫石或舊料填實,不得用土回填。
3.2 溝槽邊坡支護 擬定溝槽開挖邊坡為1:05,采用分層開挖的方式進行開挖。溝槽開挖完成后,設置紅色警示牌警戒,禁止無關人員誤入。安全員對易形成塌方的溝槽段做好警示標記。溝槽邊緣10 m范圍內,嚴禁堆放材料和土方,溝槽邊緣10m之外范圍的堆土高度不應超過15m,施工車輛進出場,設專人監督指揮,按規定路線行駛。對需要進行支護的地段,采用木板進行橫向固定連接,然后順溝槽方向在坡腳100cm間距通過插鋼管樁進行穩固,再通過與木板樁進行綁扎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的防護網。在溝槽回填之前將支護進行拆除,在進行別處的支護布置,移動式連續進行。對局部易出現塌方現象的地段,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大開挖坡度,除用木板、鋼管支護外,還將采用鋼板進行輔助聯合支護,必要時可對邊坡進行錨固加固。
3.3管道安裝 用25噸吊車下管,用16t手拉葫蘆牽引管,用5t手拉葫蘆穩管和安管方法施工。
3.3.1 承插式鋼筋混凝土管敷設前應逐根進行檢查,確保無空鼓、承插口無裂紋和缺口,保護層無脫落。密封橡膠圈不能有破損、油類侵蝕現象。
3.3.2 對于粗造的工作面使用砂輪磨光承口和插口工作面,以免損壞膠圈。套在插口上的橡膠圈應平直、無扭曲。
3.3.3 為使插口和膠圈能進入承口,對口的承插口間的間距必須均勻一致,否則膠圈受壓不均,易造成回彈。牽引管選用10t手拉葫蘆,穩管適用5t手拉葫蘆。
3.3.4 裝管作業是循環交替進行,為了防止已裝到位的管道回彈,還必須采用葫蘆穩管,使之隨后安裝的管道能阻止回彈,如此循環。
3.4溝槽回填 管頂50cm以下人工素土回填夯實,管頂50cm以上采用人工配合機械回填夯實。分層回填,回填厚度每層不得超過30cm,分層碾壓。胸腔部位:兩側同時等高回填,每層虛鋪厚度15cm,用沖擊夯進行夯實。采用環刀法、灌砂法按照規范所要求的檢驗頻率,對回填土的壓實度進行測試。每層回填土經測試必須達到設計及規范要求的壓實度后,才進行下一層的回填。
3.5構筑物施工 管基開挖好以后,井底鋪碎石,厚10cm。澆注井基采用C15混凝土不小于20 cm;矩形井及跌水井基礎采用B4抗滲C20砼。在上、下游干管就位以后,澆筑井墻或砌筑磚墻,井體嚴格按圖施工,設置鋼筋砼爬梯。砌筑時,應先將磚充分濕潤,應上下錯縫,內外搭接,砂漿應飽滿,灰縫不得有豎向通縫。當砌筑完畢后,應進行抹面,抹面前應將砌體表面清除干凈,然后用水將表面濕潤。
3.6閉水試驗 污水管道應及時進行閉水試驗。閉水試驗在管道裝滿水24小時后進行,閉水水頭高4m,滲水量按1小時閉水桶(標準面積為01m2)降水高(h)計算。
滲水量=hχ01χ1000÷t÷l(L/hm)≤125√d
式中:h-水桶降水高度(m) l-管段長度(m) d-管道直徑 t-測量時間(h)
4.質量控制
進場時由測量人員校核水準點及坐標點,并建立施工控制網。開挖中隨時控制高程、挖后及時校核槽底高程。
溝槽開挖時,槽底的寬度應為管外徑+05m,嚴格控制溝槽寬度和基底高程,不得超挖或擾動基面。挖至距設計高程20cm位置停止機械挖掘,同時采用人工撿底,保證槽底坡度。
開挖溝槽的質量標準:槽底松散土、淤泥、大石塊等雜物必須清除,保持槽底不浸水。
管材、橡膠圈等材料,應符合產品標準,具有質檢部門的產品合格證和產品性能說明書,并應表明生產廠家、規格和生產日期。
承插接口密封橡膠圈,必須與管材規格配套。 管材質量要求:管材要求外觀顏色一致,內壁光滑平整。管身不得有裂縫,管口不得有破損、變形等缺陷。管材的端面應平整,與管中心軸線垂直,軸向不得有明顯的彎曲。管材插口外徑、承口內徑的尺寸及圓度必須符合產品標準的規定。管材內壓強度及剛度應滿足設計要求。橡膠圈性能、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外觀應光滑平整,不得有氣孔、裂縫等現象。管材、管件在裝卸、運輸和堆放時,應避免撞擊,嚴禁拋投。管材成批運輸時,承口、插口應分層交錯排列。管材堆放應遮陽,承口與插口應間隔整齊排列,兩端用木楔塊塞穩妥。
排管時,管材應將插口順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安裝,安裝一般由下游往上游進行。管材可按需要長度,用手鋸截取,斷口應修邊。
橡膠圈接口的位置放置在管道插口的槽內。接口時,先將承口的內壁清理干凈,并在承口內壁及插口橡膠圈上涂上潤滑劑。
接口方法:一人用棉紗繩吊住 B 管的插口,另一人用長撬棒插入基礎,并抵住管端端部中心位置的橫檔板,然后用力將 B 管插口緩緩插入 A 管的承口至預定位置。
鋪管和接口的質量標準:管道應順直,管底坡度符合設計要求。管道與窨井的連接采用短管,窨井磚墻短管外露部分宜小于600mm,管筋位于磚墻部分砂漿應飽滿,以防接縫處滲水。溝槽覆土應在管道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進行。溝槽覆土應及時,防止管道長時間暴露。溝槽覆土應遵循以下原則:管頂 50cm 范圍內,必須用人工回填。回填先從管底與基礎結合部位開始,沿胸腔兩側同時對稱分層回填并夯實,每層回填高度不超過 20cm,直至管頂以上50cm。若采用推土機或碾壓機碾壓,管頂以上的覆土厚度不得小于70cm。管材覆土密實度的質量標準,管材回填粗砂檢驗方法如下:順序項目允許密實度檢驗頻率檢驗方法范圍點數 1 胸腔部分=16KN/m3 ,兩井之間每層一組(3 點)用Φ16 鋼筋 07m 高處自落檢測 。
5.結束語
深溝槽施工是管網施工中的一道關鍵工序,也是管網施工過程中最容易出現安全質量事故的工序,我們務必做好安全防護,嚴格按照施工工藝進行施工,確保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