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俊成 男 (1979—) 研究生 講師 工作單位:東北電力大學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東北電力大學 吉林 吉林 132012)
摘 要:高校校園文化做為高校師生思想道德行為價值取向的源泉,它本身的價值取向就應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相一致,只有這樣,才能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將校園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等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重要內容,建設成符合社會主義精神的文化。
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價值取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1
一、高校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設的價值思考
高等院校做為人類創造知識及傳播知識的主要基地,做為孕育先進思想與文化主要場所,它應是以崇尚學術、追求真理為最基本的準繩。因此,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設應該是與社會主旋律保持一致,向著更為先進的方向發展,只有這樣也才能夠在繼承傳統教育中優秀精髓之時,吸收當今或之后出現的優秀成果。
高校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它是一種理性文化,對于它的建設是校園建設的最高目標。而做為一種理性文化,它在具有一定指導價值的同時,也必然有著價值的取向選擇。在高校精神文化部分,它包含了由校風所反映出的教師、學生間的價值觀念、道德等。對于學生而言,這種校園文化的核心具有同樣類似的作用,它能夠在學生學習方面外在的給予激勵作用,內在精神品質道德給予長遠提高。
二、高校校園文化中的物質文化建設的價值思考
高校校園文化中的物質文化指的主要就是物質環境方面所體現出的文化。相較于精神文化來說,物質文化更容易被人們感官所接觸感受到。而這種物質環境所體現出的文化包含了一系列建設出該物質環境者的價值觀、審美觀,同時也包含了使用者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具有長久的影響。相比于高校文化核心的校園精神文化部分,校園物質文化它是以下層物質基礎存在的,是具體實現精神文化的依托內容和途徑。具體而言,高校校園文化物質文化包括了幾個方面:第一,校園的地理位置等自然環境;第二,包括校園的建筑、設備等硬件方面的設施;第三,校內的總體布局等方面。作為可以觸摸到的基礎物質文化,它具有的價值也是可以更為形象的感受到的,毋庸置疑良好的物質環境能夠不僅在視覺感官上給師生們平時的學習生活帶來方便,更能夠在感觸物質文化所帶來的內涵的同時,感知到更深的校園精神文化,這也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相輔相成的一個體現,它們本不是孤立存在的部分。
而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的價值重要之處正在于此,通過對物質文化的建設,不僅僅對師生所生活的物質環境予以改善,更是在精神層面給予導向。
三、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價值取向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包括了許多方面,有精神文化建設部分、物質文化建設部分、行為文化建設部分以及制度文化建設。文中以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兩個層面在建設中的價值取向進行思考分析。
(一)精神文化建設的價值取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首先明確提出的一個科學命題。既“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四個方面內容之間是相互聯系貫通的,以辯證統一的形態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它是符合時代潮流的。做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方針,它對于高校文化建設具有重要價值。
而高校精神文化的建設在做出價值選擇之時,應以更符合時代潮流發展,更為先進性方向進行選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符合時代,代表中國最先進的理論指導,在高校精神文化建設之時,應以其為基本價值選擇導向,要以它來改善教風、學風,讓高校在改善教學方法中,以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來創造實際的課堂教育情境,通過理性的推到,實踐驗證以及情感的模式,來將課堂氣氛鮮活起來,最終能夠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思想撞出共鳴閃耀的火花,進而能夠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漸播種在教師學生心中。
(二)物質文化建設的價值取向
物質文化建設方向價值在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礎之上,應注重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
第一,加強高校校園的人文環境建設,應以代表中國最先進文化為指導的理念展開建設,構筑良好的人文環境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改善基礎生活條件,應以滿足學生不斷發展的學習需要。這就需要高校建設好符合時代學生要求的方方面面娛樂措施,同時對于輿論建設方面,同樣應以先進文化思想為導向,通過當今高速發展的各種渠道為學生、教師服務。
第二,對于網絡渠道的構筑上,高校應以和諧考量點建設新型具有實際效能的網絡溝通渠道。讓物質建設上能夠滿足在不斷發展的精神建設需要基礎之上,能夠以符合社會主義發展路線健康有序的進行發展。在網絡渠道構筑過程中,務必設立以解決學生實際反饋問題的如校長信箱、各職能部門領導的信箱,以便能及時發現實際存在于學生群體中的問題,并予以解決,能夠更符合客觀實際的進行物質文化建設工作。這種取向性的考慮,同樣是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導向而做出的,它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主流文化,引導建設的網絡渠道向著有著正確價值觀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