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孫鳳娟(1987- ),女,漢族,山東泰安人,蘭州大學民族學研究院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碩士,主要從事伊斯蘭文化研究。
(蘭州大學 甘肅 蘭州 730000)
摘 要:女寺、女學的興起和發展是中國穆斯林的一大創舉,是伊斯蘭中國本土化的一種產物,也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文章擬對臨夏中阿女校發展現狀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可供參考的合理性建議,希望能夠對中阿女校的未來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中阿女校;發展現狀;對策;前景
中圖分類號:B9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1
中阿女校位于今臨夏市祁家莊35號,占地面積為4360平方米,建筑面積3200平方米。馬志信先生于1977年創辦“中阿業余學習班”, 2008年正式更名為“臨夏外國語學校分校”,并確立民辦公助的辦學體制。現在校學生有300多人,來自全國各地,專門聘任大專以上學歷的老師任教。雖然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但是由于受資金和教育模式等限制,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急待采取相應的可行性措施來應對。
一、中阿女校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經過多年的努力,中阿女校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對促進當地的經濟、教育和文化事業的發展都具有積極作用。然而,筆者在走訪和調查過程中發現,中阿女校在發展過程中還是面臨不少現實性的問題。
(一)學生流失嚴重,教學不規范,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普遍較低。
綜觀中阿女校的辦學條件和課程設置,我們不難發現,其中宗教信仰知識的學習占了很大比例,在阿語的學習中也完全是借助宗教知識的教材,這相對于普通高校阿語專業設置而言,顯得比較單一,過多的宗教文化類課程使學生接收不到當今足夠的科學文化知識。相較于普通學校的學生,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存在欠缺,不能適應社會的整體發展需要,這也是學校學生流失嚴重的原因之一。這對于原本文化知識水平不高的阿校學生來說,無法真正滿足他們對其他方面知識的更多需求。
(二)學校封閉式的教學管理體制,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與社會的隔離,使二者無法有效銜接。
人首先是一個社會中的人,要與社會進行緊密的聯系,才能夠發展自身。在我們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學生的活動范圍僅僅局限于學校內,每個學生的外出時間有著嚴格的規定。學生每月只能請假兩次,每次外出四個小時,學生告訴我們說:“我們出去也只是買點生活用品,改善下伙食。”由于時間緊張,外出活動很少,導致很多學生不愿出去,只好呆在宿舍休息,這樣使得學生與社會之間的銜接和接觸變少,學生視野變得狹窄,缺乏與社會溝通交際的基本能力,為以后學生走向社會埋下了潛在的隱患。
(三)中阿女校的教育目標不明確。
誠如馬明良先生所說,經堂教育的局限性,“最突出的方面是培養出來的人知識結構不合理,重視宗教知識,輕社會知識和自然知識。”①中阿女校也存在這種現象,她們認真學習宗教知識,而對于漢語知識和其他一些課程的學習則很懈怠,雖然學校中也開設了計算機和英語課程,但是師資方面卻很缺乏,這使得學生不能及時接觸到更深和最新的知識。另一方面,筆者在調查中發現,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上大學比她們現在在中阿女校學習要好,她們不知道自己畢業以后干什么。她們只是注重宗教方面的知識學習,沒有更好地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學習方法單一,沒有知識創新。這些都是在校學生很難跨越的難題,也是畢業后最擔心的問題,在調查過程中,筆者問及她們畢業以后的去向的時候,大部分學生直言畢業以后找個好人家嫁人。
二、針對中阿女校發展問題的可行性建議
面對上述存在的問題與困惑,我們應該“對癥下藥”,采取積極有效的策略去應對并解決,從而促進中阿女校協調穩定的發展。
(一)積極爭取政府支持,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同。
從中阿女校這些年的發展來看,學校并沒有對當地社會的穩定產生不良影響,相反,女性通過在中阿女校的學習,在宗教方面的知識有了很大的提高,為培養下一代和傳承民族文化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時也培養了一些阿拉伯語翻譯人才,解決了一些待業青年的就業問題,如很多學生通過阿語學習被選派到國外去繼續深造,取得學士或碩士學位,回國后從事教師這一職業。中阿女校的發展存在資金不足的難題,同時需要提高自身的信任度和公眾支持度,積極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持,為阿校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這樣阿校資金難的局面才能得以改善,進而促進更多的待業青年到學校讀書學習,這樣既培養了人才又為社會的穩定做出一定的貢獻。
(二)加強與我國現行教育體制的聯系,努力實現學校的教育目標。
中阿女校中部分學生有機會出國學習,在就業壓力方面得以緩解。從這一層面來講,中阿女校所承擔的責任不只是回族穆斯林群眾自身發展教育的問題,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而言,它也是對于我國現行教育體制的補充,因此在具備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的同時還要加強自身建設:
第一,在學校教學體制上做出調整。應該注重阿拉伯語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步教學,在注重宗教知識培養的同時,也要保證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基本社會技能的培養,這樣既能做到民族文化知識的傳承,又能為學生最后走向社會提供必要的生存技能。
第二,在教師結構上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可以根據不同資質的教師進行分類教學,聘用不同學科的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充分發揮不同教師在專業教學方面的優勢,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第三,在培養目標上,阿校領導要積極思考并制定出適當的發展規劃。對于在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避免盲目教學,明確對阿校學生的培養目標,堅持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相適應,不失民族特色。作為專業的阿語培養學校,要努力為社會培養出有文化、有能力、高素質的阿拉伯語翻譯人才。
(三)加強與社會的聯系,跟上社會發展步伐,不斷接受新知識。
一方面,教師要充分發揮引領作用。教師自身的思想意識和學習觀念要有所轉變,如何在自身觀念中很好地把宗教觀念融入到現實生活中,讓宗教觀念更好地為日常工作和生活服務,這是需要思考的。同時學校也可以嘗試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諸如多媒體、遠程教育等來向學生授業解惑,使學生能夠足不出戶,卻能知道天下事。
另一方面,學生也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意識。在調查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更傾向于學習宗教方面的知識,而相較于其他方面的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性不高。這樣就要求學生改變傳統學習方法,主動強化學習,方能最終實現自身價值。
三、結語:
中阿女校自1977年創辦至今,為當地的穆斯林女性學習宗教知識,繼續 接受教育提供了固定的場所,女性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好一個女孩子實則是教育好了一位母親,民族的興衰與婦女所受教育密不可分,這也是弘揚伊斯蘭文化的必經之路。在此就需要女性有自覺的學習意識,女學要有合理的管理方式,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不斷改進教育和管理方式,我們真誠期待中阿女學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注解
① 馬明良:《簡明伊斯蘭史》,經濟日報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537頁。
參考文獻:
[1] 馬明良.簡明伊斯蘭史[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1年10月.
[2] 馬強.都市化進程中的清真女寺和女學[J].回族研究,2011年第2 期.
[3] 高源.都市生境中清真女學淺議——以蘭州中阿女校為例[J].中國穆斯林,2009年第1期.
[4] 馬強.20世紀回族伊斯蘭文化教育歷史反思[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