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回顧性分析和總結微泡型多囊肝的聲像圖特點,探討微泡型多囊肝用超聲診斷與超聲分型的價值,并與MR影像進行對照印證。
方法:分析我院自2006年~2011年間的24例微泡型多囊肝患者的超聲診斷表現及相關臨床資料進行觀察和分析。
結果:24例微泡型多囊肝超聲診斷符合17例,診斷符合率70.83%(17/24);誤診7例,占29.16%(7/24)。MR診斷符合率100%(24/24)。而依據異常回聲的肝實質內有否超聲可顯示的典型囊腫,而將其分為Ⅰ型(經典型)和Ⅱ型(非經典型)兩類。其中本組診斷Ⅰ型患者為:10例;Ⅱ型患者為14例。
結論:超聲對微泡型多囊肝的準確診斷雖不及MR敏感、可靠,但微泡型多囊肝的聲像圖仍具有特征性,因此,仍是微泡型多囊肝診斷與鑒別診斷臨床實踐最重要和首選的檢查方法。
關鍵詞:微泡型多囊肝超聲診斷超聲分型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09-01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對我院回顧性總結分析我院自2006年~2011年間的超聲診斷確診為微泡型多囊肝2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比例:17例/70.83%,女性患者比例:7例/29.16;年齡:39~71歲,平均為:57歲。本組所有患者均通過超聲首次診斷就確認檢出,其中,7例通過進行超聲健康體驗時查出;9例通過進行超聲檢查其他疾病時發現;8例為別院診斷:彌漫性肝實質病變(慢性肝病3例、肝硬化3例、彌漫性肝癌1例)而轉來我院就診。以上24例患者同期均進行了MR、肝臟酶譜以及各項實驗室的相關性檢查。本組24例患者中:5例微泡型多囊肝合并多囊腎;其他19例患者均無肝病史以及AFP檢查的異常表現。本組所有患者確診過程中:除5例患者出現了腹脹、消化不良的癥狀外,1例患者出現肝酶譜輕微異常;其它19例患者均無明顯臨床病理特征。
1.2儀器、方法。本組24例患者2006年~2011年間使用過Aloka 5000、5500、a10及GE Logiq 9三種超聲診斷儀。具體方法:采用2~5MHz腹部凸振探頭進行掃查之后,再取7~13MHz高頻線振探頭進行觀察肝臟前緣以及實質的前半部分;進行掃查時,常規取仰臥位和右前斜位,診斷個別患者時采取半坐位;所有患者均進行多切面、多方位的反復仔細掃查;所有資料存檔。
2結果
本組24例所有患者同期均采用了超聲、MR及肝酶譜檢查。并連續6個月進行了跟蹤隨訪和觀察。24例微泡型多囊肝超聲診斷符合17例,診斷符合率70.83%(17/24);誤診7例,占29.16%(7/24)。MR診斷符合率100%(24/24)。
2.1超聲表現。通過超聲進行掃查,一般來說肝臟體積多會顯示出不同程度的增大,或者表現為實質部位形態飽滿,肝臟邊緣包膜粗厚或者呈鋸齒狀;肝內血管紋理紊亂,實質整體普遍回聲非均勻性增強,呈等號狀、短棒狀、斑片狀強回聲非均勻分布。典型超聲表現:為肝腫大,肝包膜不光整,其內正常實質少,被大小不等囊性病變占據,囊腫直徑小的僅數毫米,大的可達10cm左右。也可發現部分患者合并多囊腎、多囊脾或多囊胰。根據這些典型超聲表現,診斷不難。但對于囊泡很小的多囊肝,即微泡型多囊肝,但聲像圖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臨床上很少見,容易誤診為肝硬化。我們可利用目前全數字化彩超高分辨率功能,觀察肝包膜光整,肝內小囊腫,肝內短棒狀等號狀高回聲,其兩側邊緣不封閉,為小囊腫側;建議:超聲同時對門脈、膽囊、脾臟等部位掃查。生化檢查肝功及兩對半。必要時CT掃描(其征象如下:肝大小形態正常,肝實質內密集分布大小不等的圓形低密度灶,小的為點狀;增強掃描無強化)。
2.2MR表現。根據不同程度增大的肝實質內會布滿密集大小不等的點狀、圓形及類圓形異常信號灶,T1WI呈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病變在T2WI顯示更為明顯;增強掃描異常信號灶均無強化。
3討論
3.1病理。多囊肝的囊腫多數呈多發性,少數為單發性,也有因多發性融合成單發性。囊腫一般隨年齡增加而緩慢增大,但肝體積可數年保持不變。當囊腫間隔破裂時,它可融合成較大的囊腫。組織學示肝小葉結構無改變,肝細胞正常,囊腫有纖維被膜包圍,其囊壁是由膠原結締組織組成,內襯柱狀上皮或扁平膽管上皮,外層為膠原樣組織。如囊內積液多,上皮可轉扁平甚或缺如。
3.2診斷與鑒別診斷。微泡型多囊肝其真正的發病率目前臨床上的病理有增多的趨勢,其原因與B超、CT等影象學診斷方法普及有關。多囊肝如果同時又有多囊腎等,屬于多囊臟器,往往與遺傳因素有關。對于較大的肝臟囊腫,如果病人有癥狀,可以考慮行超聲引導下穿刺抽液治療,但效果來說一般臨床不太滿意。如果嚴重影響肝功,則需考慮進一步治療。
4超聲診斷與分型的價值
盡管MR對微泡型多囊肝的敏感性更高、特異性更強其診斷精度目前而言最高;但MR設備昂貴單詞檢查費用仍舊較高,對于實現群體健康檢查和患者常規以及多次進行復查而言,檢查費用高的特征使其難以獲取普及推廣;盡管超生進行診斷I型仍有一定的困難,但與MR進行對照和引證檢查,將會在臨床上進一步提高其準確性和可靠性;通過本院24例微泡型多囊肝患者的超聲分型對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及預后,尤其對于鑒別診斷和患者經濟性原則的普及推廣而言,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5結論
微泡型多囊肝通過超聲進行診斷,雖然特異性不強,但臨床實踐中,如患者無任何肝病史或通過聲像圖得出:Ⅰ型、Ⅱ型異常者,建議輔助以MR進一步進行引證;微泡型多囊肝的診斷盡管超聲表現稍遜于MR,但鑒于儀器普及,動態實時,經濟便捷,易反復追蹤觀察等優勢,因此,超聲仍可成為本病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參考文獻
[1]楊煒.改良一次性輸液器配合腰椎穿刺針在肝腎囊腫穿刺術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0,12(8):57-58
[2]黃瑛,呂夕明,孫海燕,等.微泡型多囊肝的超聲診斷[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5,6(4):263-266
[3]尚飛,陳芳曉.注射用超聲顯影微泡(囊)的研究進展[J].西北藥學雜志,2005,20(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