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社區康復治療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急性發作次數、生活質量以及肺功能的影響。
方法:把80例處于穩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隨機劃分為干預組(A組)和對照組(B組),每組各40例,其中B組進行常規性治療,而A組則在B組的基礎之上,增加了行為與心理干預、家庭氧療、呼吸肌鍛煉等較新的康復治療措施。6個月之后,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和肺功能情況進行統計和比較。
結果:經過6個月的各自治療之后,A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肺功能情況都明顯好于B組,患者急性發作的次數也是A組比B少。
結論:社區康復治療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使之不會出現繼續惡化的情況,同時讓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改善預后,其效果非常明顯,應得到充分的重視與臨床推廣。
關鍵詞:社區康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預后影響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21-01
慢性阻塞性肺疾?。ê唽懀篊OPD)它是一種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常見慢性疾病,由于該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且是逐漸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它成為了困擾人們的嚴重疾病之一。目前,對于COPD穩定期內的患者,通常都采用常規性治療,以致患者的治療效果不夠理想。所以,如何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情況、改善預后以及生活質量,已經成為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本次研究主要針對康復治療對于COPD患者生活質量、肺功能情況、再次住院以及急性加重頻率的影響,從而為患者的康復治療提供依據。本文把相關的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根據2007年中華醫學會在呼吸病學分會中,提出的關于COPD的診治指南標準,選擇本社區2008年1月至2009年符合入選標準的COPD穩定期已出院患者80例,所有研究對象均是出于自愿。兩組患者無論是性別與年齡,還是病程、肺功能等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都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完全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A、B兩組均通過復診、上門隨訪或者電話等方式對患者進行6個月的隨訪,并且在患者出院之前以及出院半年之后,要分別對患者的肺功能情況進行檢測。在進行隨訪期間,B組進行常規性治療,而A組的患者則增加行為與心理干預、營養支持、呼吸肌鍛煉以及家庭氧療等康復治療的措施。然后記錄好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與生活質量評分。最后再利用George呼吸問卷來對A、B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
1.3觀察指標以及判定標準。采用自制的COPD患者基本情況調查表,對患者的相關資料、肺功能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此外,還對呼吸問卷的評分情況進行了相關調查和比較。
1.4數據處理。文章中的數據都是運用SPSS14.0這一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的,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使用t檢驗和X2檢驗處理,把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于80例患者在出院之后進行隨訪的6個月中,有78例患者堅持完成了隨訪,其隨訪率為97.5%。有2例患者沒有完成隨訪(A、B兩組各一例),A組沒有完成的原因是聯系地址和電話不正確,B組的原因是患者中途退出。在完成隨訪的78例患者中,有3例死亡(A組1例,B組2例)。
2.1肺功能情況比較。在實施6個月的干預之后,A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較B組患者有非常明顯的改善,兩組患者肺功能情況比較的調查結果見表1。
2.3急性發作和住院情況。在隨訪的6個月中,A組患者與B組患者在無急性發作中的例數分別是18例與9例,急性發作1次的患者例數是4例與10例,急性發作2次的例數是4例與8例,急性發作在3次及以上的例數是1例與5例。A組急性發作的次數顯然要低于B組。并且A組因急性加重而再次入院的人數也比B組要少。
3討論
COPD它是呼吸內科常見的一種病癥,其特點是長期反復發作。由于該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且是逐漸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它成為了困擾人們的嚴重疾病之一。本次研究中,干預組患者經過系統化培訓,掌握了許多與COPD有關的知識,并且進行了營養支持、肺功能訓練和家庭氧療等康復治療,通過統計和比較之后的結果表明:干預組患者的肺功能情況和呼吸問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在隨訪的6個月中,A組因急性加重而再次入院的人數也比B組要少。
COPD患者由于氣道阻塞,胸廓和肺的順應性都有所下降,以致肺泡內的氣體不能較好地排出。因此,對患者進行呼吸肌鍛煉可以有效緩解這一問題,讓患者的肺功能情況得到明顯的改善。
家庭氧療如今已經成為了臨床呼吸康復醫學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因為它能有效緩解肺動脈高壓和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進展,讓COPD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長,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死率,從而受到各方的重視與推廣。此外,營養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自身抵抗力增強了,才能減少發病率及改善呼吸功能,最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總之,要想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僅采用臨床常規治療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根據患者的各項資料,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方案,幫助患者最大程度上減少發病次數,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因此社區家庭醫生參與的康復治療在COPD患者身上有非常明顯的治療作用,值得廣泛關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廖歐飛,林松,吳華平,曾成林.社區康復治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預后的影響研究.國際呼吸雜志,2011,31(13)
[2]李曉南,張勁農.社區綜合性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3.25(2)
[3]於先貴,李佩芳.社區呼吸康復治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肺功能和運動耐力的影響.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7,29(9)
[4]張兵,鄭玉龍,閔曉紅,楊素花,徐莉.社區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的影響.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