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42-02
MDS是一組獲得性的、造血功能嚴重紊亂的造血干細胞疾病,其特點為髓系中一系或多系血細胞發育異常和無效造血,具有轉化為急性白血病的危險。近年來,我們采用沙利度胺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20例患者,獲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20例均為住院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齡39-83歲,平均58.6歲。其中,RAEB-Ⅰ14例,RAEB-Ⅱ6例。外周血常規:白細胞(2.09±0.68)×109/L、血紅蛋白(51.2±14.18)g/L,早轅蘊、血小板(50.37±0.57)×109/L。骨髓增生活躍12例,增生極度活躍6例,增生減低2例,骨髓原始細胞數7-19%,中位數12%。
1.2診斷標準1。建議參照維也納診斷標準。MDS診斷需要滿足2個必要條件和1個確定標準。
1.2.1必要條件。①持續(≥6個月)一系或多系血細胞減少:紅細胞(HGB<110g/L)、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計數(ANC)<1.5×109/L]、血小板(PLT<100×109/L);②排除其他可以導致血細胞減少和病態造血的造血及非造血系統疾患。
1.2.2確定標準。①骨髓涂片中紅細胞系、中性粒細胞系、巨核細胞系中任一系至少10%有發育異常;②環狀鐵粒幼紅細胞占有核紅細胞比例≥15%;③原始細胞:骨髓涂片中達5%~19%;④染色體異常。
1.3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常規對癥支持治療,均應用沙利度胺口服,起始劑量為每天50mg,每周遞增50~100mg,2~3周后至恒定量200mg/d,持續服用3周~2年余,其中完成3個月以上治療12例。每周復查血象2次,檢查心肝腎功能1次2。
1.4療效標準。按照張之南主編的《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來評定治療效果,分為基本緩解、部分緩解、無效3。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處理數據,測定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而等級計數資料采用Ridit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0例MDS患者中,基本緩解6例,占30%;部分緩解6例,占30%;無效8例,總有效率60%。
3討論
MDS的主要特征是骨髓祖細胞分化、增殖和成熟障礙。體外骨髓祖細胞、粒.紅、巨祖細胞培養生成率的研究支持MDS是多能造血干細胞克隆性疾病。另外,發生MDS時骨髓基質也有異常。因此,當骨髓細胞既不進一步發育也不釋放到外周血時則導致MDS的發生。
沙利度胺作為抗血管新生藥物現已常規用于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單藥用于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由于其療效尚不明顯,因此國內報道不多。國外對83例接受沙利度胺治療的MDS患者研究顯示(其起始劑量為100mg/d、最大劑量為400mg/d),有41例完成3個月以上的治療,總有效率為19%;15例出現紅細胞增生反應,10例不再依賴于定期輸血,療效維持中位時間為306天。近期研究發現,沙利度胺能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促血管生成作用,還能抑制TNF-α的合成,減少細胞凋亡,降低無效造血4。
本研究顯示,采用沙利度胺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20例患者,基本緩解6例,占30%;部分緩解6例,占30%;無效8例,總有效率60%,因其療效滿意,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中華血液學雜志.2012.33.4:347
[2]徐志.沙利度胺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髓系白血病21例.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2.5:387
[3]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S].第3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07:131
[4]曹海武.沙利度胺聯合阿糖胞苷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療效觀察.中外醫學研究,2011.9.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