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影響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藥物依從性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
方法:通過與170例糖尿病患者交談,詢問病史,采集資料及隨訪等方法,進行依從性判斷,評估患者年齡、性別、月收入、糖尿病及降糖藥物相關知識掌握情況、不良心理反應、家庭支持等對依從性的影響。
結果:口服降血糖藥物依從性好110例(64.71%),依從性差60例(35.29%),依從性差組患者糖尿病及降糖藥物相關知識不掌握46.67%、不良心理反應26.67%、缺少家庭支持28.33%高于依從性好組患者18.18%、12.73%、10.91%等,月收入(1664.32±342.34)元低于依從性好組的(2432.32±543.56)元(P<0.05),是影響依從性的相關因素。
結論:糖尿病口服降血糖藥物依從性較差,影響因素復雜,應實施針對性措施提高依從性。
關鍵詞:糖尿病降糖藥物依從性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46-02
糖尿病是由遺傳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發的慢性代謝性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生活行為的改變,發病率呈快速上升的態勢,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之后重要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急慢性并發癥,尤其慢性并發癥累及多個臟器,致殘與致死率高,2型糖尿病一經確診往往需要終生治療,需要患者具有良好的依從性,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減少避免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1,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的依從性比較差2。本文對我糖尿病患者進行了調查,分析影響依從性相關因素并探討對策,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9年5月-2011年12月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病例,應用口服降血糖藥物6月以上,其中男90例,女80例;年齡最小46歲,最大82歲,平均(61.34±12.56)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31年,平均(14.78±7.45)年。
1.2依從性評判標準3。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為依從性差:有忘記服藥的經歷;自覺癥狀改善時擅自停藥;當服藥自覺癥狀改善不大時擅自停藥;服藥后有副作用或不舒服時擅自停藥;外出時忘記帶藥。
1.3方法。通過與患者交談,詢問病史,采集資料及隨訪等方法,進行依從性判斷,評估患者年齡、性別、月收入、糖尿病及降糖藥物相關知識掌握情況、不良心理反應、家庭支持等對依從性的影響。
1.4統計學處理。SPSS13.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X2檢驗。
2結果
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藥物依從性好110例(64.71%,110/170),依從性差60例(35.29%,60/170),依從性差組患者糖尿病及降糖藥物相關知識不掌握46.67%、不良心理反應26.67%、缺少家庭支持28.33%高于依從性好組患者18.18%、12.73%、10.91%等,月收入(1664.32±342.34)元低于依從性好組的(2432.32±543.56)元(P<0.05),是影響依從性的相關因素;兩組年齡(62.32±12.89)歲vs(60.96±13.03)歲、男性55.00%VS51.82%、病程(15.01±7.34)年vs(14.45±8.12)年無顯著性的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依從性是患者在求醫后其行為與臨床醫囑的符合程度,直接影響到治療效果4,雖然依從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多種因素的影響,2型糖尿病患中口服降血糖藥物依從性較差,本文為35.29%;與經濟水平差、對治療方案不理解、患病種類多、缺少家庭支持等因素有關:①月收入低是導致患者依從性差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一經確診將終身服藥,對于社會和家庭都是很大開支,目前醫療體系正處于完善時期,并未達到人人享受醫療保險導致依從性差5。②知識缺乏:患者及家屬理解困難,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及對治療的重要性理解不夠,不按時服藥,另外口服降血糖藥物,用藥復雜,用法用量難以掌握,不能準確地遵從服藥方法,漏服或服藥次數過多,劑量過大或配伍不當等。③糖尿病患者在明確診斷后,心理行為表現多樣,病情輕患者懷疑診斷的正確性,忽視其后果,不重視治療,病情重的,產生恐懼心理,喪失信心,不配合治療。④缺少家庭支持: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長期的口服降血糖藥物,在經濟、時間上花費較多,影響患者及其他家庭成員,如果缺少家庭支持,患者采取回避和屈服的應對方式,對治療失去信心,甚至不配合治療6。
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藥物措施:①個體化給藥根據個人的血糖水平、健康狀況、經濟來源等情況實行個體化給藥,避免藥物盲目使用,并減少不良反應發生,建議衛生行政部門出臺糖尿病門診診治相應的減免政策,為定期復查提供綠色通道7。②開展健康教育:通過糖尿病教育以增加患者糖尿病知識、掌握相關技能,改變行為態度,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和措施,進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尤其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加強對糖尿患者群及家屬相關健康知識的教育,讓堅持隨訪的患者現身說教,患者相互教育,使他們認識到依從性的重要性。采用一對一個體教育、小組教育、社區教育、報紙、電視臺媒體報道、咨詢等形式對糖尿患者群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健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醫行為8。指導患者掌握用藥時間、劑量、藥物的作用機理、類型、作用時間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強調嚴格遵醫囑用藥、按時用藥、嚴格按劑量服藥,餐前半小時服磺脲類藥物,餐時服降糖平,餐后服用雙胍類藥物,服降糖藥時可能發生的副作用也應向患者交待清楚,教會他們觀察低血糖反應,一方面加強患者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患者將同類口服藥物同服的錯誤9。③掌握患者各種心理變化,及時做好心理支持,根據不同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知道盡管糖尿病危害很大,但只要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內波動,則可預防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要勇敢地接受現實,充滿自信地迎接挑戰,才能正確理解自己病情,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的疾病的信心,使其學會控制感情。穩定情緒,積極配合治療,避免心理緊張或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可有效的控制血糖、尿糖,從而有利于控制病情。④家庭心理支持。患者家屬應有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家庭因素是糖尿病患者康復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和核心內容,可對患者的應激壓力進行緩沖,為糖尿病患者的療效鞏固、防止復發、身心健康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偉文.影響糖尿病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相關因素臨床分析[J].上海醫藥,2009,30(3):133-134
[2]陳孜慧,趙旭東,徐玉善.從兩種評定方法的差異看糖尿病患者的依從性特點[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0,21(4):66-68
[3]鄭秀麗.糖尿病患者不遵醫囑行為與控制對策[J].中國醫療前沿,2008,3(24):98-99
[4]陳麗斌,朱敏.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行為干預效果的調查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34):28-29
[5]張文志,于慶生.糖尿病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調查分析[J].遵義醫學院學報,2005,28(2):182-183
[6]張杰.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應用的體會[J].中華全科醫學,2009,7(1):60-61
[7]林小燕,方懿珊,林昱,等.胰島素泵在2型糖尿病強化治療中應用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08,15(5):738-739
[8]鄧曉莉,楊翠琳.賴世興.糖尿病治療藥物及其研究概況[J].海峽藥學,2009,21(6):195-197
[9]邵倩,陳福琴.糖尿病患者醫囑依從性與療效關系的分析[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2,11(5):537-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