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充填式腹股溝斜疝術后復發的原因,針對原因提出可行的降低復發的措施。
方法:回顧性分析2005年6月——2011年9月在我院進行充填式腹股溝斜疝術后復發的3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對復發的37例患者重新進行疝環充填式修補術,并在術中探查復發的原因。
結果:充填式腹股溝斜疝術后復發的原因主要是手術時內環口較大,而只用了一個網塞;遺漏了直疝;手術行疝囊高位結扎時網塞沒有正確放入內環口達壁腹膜前。
結論:手術技術問題及腹內壓增高的并發癥是引起充填式腹股溝斜疝術后復發的主要原因,所以要降低復發率就要熟練、正確地掌握手術技巧,并有效控制引起腹內壓增高的并發癥。
關鍵詞:充填式腹股溝斜疝復發進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55-01
腹股溝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是最常見的腹外疝,是腹內組織或臟器經腹股溝管突出的疝,其最重要的發病原因就是腹股溝管生理閉合機制存在缺陷1。隨著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雖然腹股溝斜疝術后復發不斷降低,但復發率仍不可避免。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試圖分析充填式腹股溝斜疝術后復發的原因,尋找針對性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05年6月—2011年9月在我院進行充填式腹股溝斜疝術后復發的3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37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59.3歲;其中單側28例(左側11例,右側17例),雙側9例;復發時間最短兩個月,最長3年,平均為1.3年;其中25例伴有并發癥,慢性便秘7例,慢性支氣管炎9例,前列腺增生9例。所有的患者均為第一次復發。
1.2方法。對復發的37例患者重新進行疝環充填式修補術,并在術中探查復發的原因。
2結果
2.1復發原因分析。11例因首次手術時內環口較大,而只用了一個網塞所致;13例因遺漏了直疝所導致;13例因首次手術行疝囊高位結扎時網塞沒有正確放入內環口達壁腹膜前所致。
2.2手術結果。針對環口較大,而只用了一個網塞及遺漏直疝問題采取保留原來網塞,只取出原有平片,再放入第2個網塞,然后植入新平片;對首次手術行疝囊高位結扎時網塞沒有正確放入內環口達壁腹膜前者,采取取出原有的網塞和平片,在內環口放入1個新網塞達膜外脂肪層,固定好網塞,然后放入新平片。術后37患者均痊愈出院,術后隨訪時間5個月—4年,均無復發。
3討論
腹股溝斜疝是指疝囊從腹壁下動脈外側的內環突出,向下、向內進入腹股溝管,再穿出腹股溝管皮下環,可突入大陰唇前端或陰囊內的疝。腹股溝斜疝分為先天性腹股溝斜疝和后天性腹股溝斜疝。先天性腹股溝斜疝與胚胎發育有關,是由于腹膜鞘突閉鎖不全或未閉鎖導致的。后天性腹股溝斜疝與腹股溝部位的解剖缺陷有關,是由于腹橫肌或腹橫筋膜發育不良,再加上如排便、排尿障咳嗽等礙及腹內壓力增高因素,可促使深處的腹膜向外突出形成疝囊,腸管等組織也隨之進入疝囊,形成后天性腹股溝斜疝。
疝環充填式修補術雖然相比較傳統的修補術可以顯著降低腹股溝斜疝的復發率2,但報道其復發率仍可達0.5%—1.0%3。分析本組病例,其復發的重要原因主要為:①并發癥的存在:慢性便秘、慢性支氣管炎、前列腺增生等引起腹內壓增高的并發癥的存在容易導致復發4。本組病例中存在以上并發癥的有25例,占所有復發病例的67.6%(25/37)。②技術因素:術前內環處較松弛,內環口較大,而手術中只用了一個網塞充填,致使其周圍仍有間隙存在導致復發,在本組研究中存在11例,占29.7%(11/37)。手術操作細心不夠,只找到了腹股溝斜疝疝囊,未再進一步探查,遺漏了直疝,在本組研究中存在13例,占35.1%(13/37)。未能正確掌握疝環充填式修補術操作的手術方法,導致復發,在本組研究中存在13例,占35.1%(13/37)。所以要防止及降低充填式腹股溝斜疝術后復發就要有效控制引起腹內壓增高的并發癥,同時還要提高手術技巧,做到術前明確診斷,術中仔細探查,細心操作。
參考文獻
[1]廖恒江,宋在如,王家林.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4):180-181
[2]韓光宏,蔣林哲,王愛光.兩種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斜疝的比較[J].現代醫學,2010(02):89-90
[3]Nordin P,Bartelmess P,Jansson C,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llichtenstein versus shouldice hernia repair in general surgical practice[J].Br J Surg,2002,89:45-49
[4]段小彪.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后復發疝的原因及再手術探討[J].醫藥論壇雜志,2009(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