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幽門螺桿菌(HP)與消化系統多種疾病密切相關,是胃病致病“元兇”,是胃癌第一類致病因子,根除幽門螺桿菌(HP),提高胃癌檢測率,預防降低胃癌的死亡率是當務之急,而尿素[14C]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桿菌其特點是無痛苦,無創傷,簡便快捷,安全準確,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敏感性達到95%,特異性100%。
關鍵詞:幽門螺桿菌胃癌尿素[14C]呼氣試驗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60-02
幽門螺桿菌(HP)與胃,十二指腸等多種疾病密切相關,是消化性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疾病的致病因素,特別是胃癌的第一類致病因子,而胃癌是死亡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位居全球腫瘤死亡的第二位,在我國則位居首位,根據其臨床分期不同,其預后有很大差異,早期胃癌(EGC)預后較好,其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而進展期胃癌預后較差,平均五年生存率僅15%左右,因此,胃癌早期診斷成為決定患者預后的關鍵。目前胃癌的診斷主要依靠胃鏡下活檢組織,病理檢查,而早期胃癌在胃鏡下有時僅表現為粘膜色澤改變,有些病灶甚至與周圍正常粘膜色澤相同,普通胃鏡下較容易漏診。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胃癌第一類致病因子是幽門螺桿菌(HP),及早檢測幽門螺桿菌(HP),根治幽門螺桿菌(HP)的感染能有效避免胃癌的發生。
1幽門螺桿菌的致病源及途徑
幽門螺桿菌主要途徑是糞—口或口—口的傳播,感染有家族聚集現象,飲用受污染的水,感染HP的人與家人的密切接觸,共餐,學校以及不潔食物等均可引起HP的傳播,人體受到HP的感染后,病菌會常年潛伏在胃內,給患者的健康帶來長期的威脅,因此全國幽門螺桿菌疾病防治研討會呼吁全社會都能高度關注幽門螺桿菌的預防和治療。
2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
2.1侵入性診斷。進行此類診斷需首先使用胃鏡取得胃活檢組織之后才能進行HP檢測,給病人帶來痛苦比較大,屬創傷性檢查。
2.2非侵入性診斷。進行此類診斷不需要使用胃鏡,屬無痛苦無創傷性檢查,這就是尿素[14C]呼氣試驗(14C-UBT),其特點無創傷,無痛苦,無交叉感染,安全快速。
3尿素[14C]呼氣試驗
3.1適應癥。適應于消化道初診者,復診者,胃,球部潰瘍,慢性活動性胃炎以及預防胃癌,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通過尿素[14C]呼氣試驗檢測已達到早診斷早治療,杜絕或減少胃癌的發病率。
3.2檢測的方法。
3.2.1受檢者應空腹或餐后兩小時以及完全停藥30天以后測試;
3.2.2用20ml的涼飲用水送服尿素[14C]膠囊一粒后,靜坐15分鐘;
3.2.3取出集氣卡,受試者對準吹氣口吹氣,力度適中,可以換氣,嚴禁倒吸。當集氣卡指示窗口內指示劑由橙紅色變成黃色時停止吹氣(約3分鐘),若超過3分鐘變色不全,亦停止吹氣,此時集氣劑吸收飽和,并不影響測試結果。
3.2.4將吹好的集氣卡插入隨即配備的空白卡測量儀器的本底(CPM)中,250秒后測得結果,CPM≥100為陽性,CPM<100為陰性,遵其結果選擇治療,切忌自己盲目用藥,否則不但不能治病反而會導致菌株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增加治愈的難度。
3.2.5注意事項。
(1)孕婦,哺乳期婦女不宜作此試驗;
(2)如下因素可能影響該試驗的診斷結果:①一個月以內使用過抗生素,鉍制劑,質子汞抑制劑等HP敏感藥物;②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期可使HP受抑制,有可能造成試驗假陰性,應予注意。消化道出血一周以上,不影響診斷;③部分胃切除手術可能造成同位素從胃中快速排空或患者胃酸缺乏。
(3)CO2集氣卡在使用前不得開啟,以免因吸收空氣中CO2而影響測量結果。
(4)每次取膠囊后應隨即蓋緊蓋子,避免造成膠囊潮解粘連。
(5)膠囊如有破損,不得使用。
(6)集氣卡密封包裝如有破損,漏氣,不得使用。
(7)集氣卡指示劑變為黃色,不得使用。
4小結
尿素[14C]呼氣試驗是幽門螺桿菌檢測的金標準,診斷HP不需做胃鏡,無創傷無痛苦,無交叉感染,安全準確,簡便快速,檢測幽門螺桿菌敏感性達到95%,特異性達到100%。若HP陽性者表明患者存在幽門螺桿菌(HP)感染,此類患者需接受正規治療,并在治療結束一個月后再次進行尿素[14C]呼氣試驗(14C-UBT),看幽門螺桿菌(HP)是否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