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結了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后并發癥的護理經驗。主要包括膽漏、膽道損傷、術后出血、皮下氣腫、肩部及雙下腳酸痛、惡心嘔吐等,認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有創傷小、痛苦輕,對腹腔干擾小,住院時間短和瘢瘡小等優點,重視圍手術期護理,密切觀察及預防并發癥,可提高手術成功率。
關鍵詞:腹腔鏡膽囊切除并發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01-01
膽囊炎,膽囊結石是常見病、多發癥,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趨勢,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是近幾年來利用先進的電視腹腔鏡,用外科技術治療膽囊疾病的一種新方法,具有創傷小創傷小、痛苦輕,對腹腔干擾小、住院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特點,使之成為治療膽囊良性疾患的首選方法。LC雖有明顯的優點,但亦有其自身的并發癥,有些并發癥處理不當導致嚴重后果。
筆者對我院從2007年7月~2009年10月,LC的術后并發癥護理經驗,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本組共15例,其中膽道損傷、膽漏1例,術后出血2例,皮下氣腫2例,肩部及雙下肢酸痛4例,惡心嘔吐4例,合并以上2種以上者2例。
1.2護理方法。
1.2.1確定問題。護士應全面了解LC麻醉方法,手術經過以及患者身體狀況、生理特點,加強病情觀察和術后并發癥觀察。針對患者不同情況制定護理計劃,對癥施護。通過15例患者確定的問題是:膽道損傷膽汁漏、術后出血、皮下氣腫、肩部及雙下肢疼痛、惡心嘔吐等。
1.2.2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1)膽道損傷,膽汁漏:發生率達0.32%~1.1%。主要原因大致為肝外膽管損傷、膽囊管殘端鈦夾脫落,膽囊管殘端破電凝灼燒傷,膽囊管壁被電凝灼至壞死穿孔、副肝管損傷,迷走膽管損傷,膽管床主細胞管滲漏,醫源性膽管損傷等。LC膽漏中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早期判斷,明確膽漏發生,若術后發生腹腔內出血的原因多為術中鈦夾位置不妥或脫落、膽囊床滲血、穿刺性出血等。應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觀察患者面色、末梢循環情況,有無四肢發冷、出冷汗等休克癥狀及有無腹脹、腹痛、肌緊張、壓痛、反跳痛等表現;有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應嚴密觀察引流液,正確記錄引流液的顏色、量、性質。若患者出現血壓下降、面色蒼白、脈搏細數等現象及一旦短時間內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大量鮮紅色液或傷口有大量滲血、出血等應考慮腹腔內出血的可能,應立即告知醫生進行相應的治療。
(2)術后出血:術后出血為LC的另一嚴重并發癥,發生率為0.1%。常見出血部位有:膽囊動脈出血、Calot血管出血,膽囊床出血、膽囊床邊緣出血、膽囊周圍粘連組織出血。
(3)皮下氣腫:LC需用CO2建立人工氣腹,如果穿刺未刺穿腹膜就注意術后氣壓過大,速度過快,氣體可以針孔處彌散至皮下,就有可能形成下氣腫,主要表現為腹部皮膚腫脹,按之有捻發音,可擴散至陰囊。術后在觀察腹部癥狀時,應密切觀察體征,同時用手輕按腹部皮膚是否有捻發音。
術畢腹腔內CO2氣體未放盡及早關腹,氣體經切口彌散至皮下引起氣腫,引過熱敷,引后吸收消散。
(4)肩部疼痛的觀察及護理:肩部疼痛是LC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發生原因可能是由于殘留于腹腔內的二氧化碳積聚在膈下間隙,刺激膈神經所引起。肩部酸痛一般較輕微,無需特殊治療,2~3d能自行消失。常規吸氧,以促進CO2的排上,溫水泡雙足、擦浴等措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及代謝產生排泄工作系統。
(5)惡心、嘔吐的護理:惡心、嘔吐是LC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20%~60%,主要是由于常規施行全麻期間插管刺激、牽拉膽囊、CO2氣體積聚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所致。對發生嘔吐者護士要及時清除嘔吐物。
2討論
參照最新護理科研成果,結合臨床經驗,患者愿望,制定并實施最佳護理方案,提高了護理質量,將膽囊切除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降低在最低水平,從而提高LC的手術成功率。
參考文獻
[1]黃躍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護理[J].江西醫學院學報,2003,1(43);111
[2]郭紹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患者的護理[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4,4(6);478-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