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綜合治療面癱方法,提出相應的護理措施。
方法:分析收治50例面癱的患者,根據面癱的不同種類給予針灸等綜合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護理。
結果:經住院治療后,50例面癱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95.5%。
結論:中西醫綜合治療面癱效果滿意,通過相應的護理能夠減少疾病的復發及并發癥,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關鍵詞:面癱針灸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07-02
面癱好發于冬秋季節,現在醫學所指的面癱包括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和周圍性面神經炎,是以口眼歪斜為主要癥狀的疾病,面神經麻痹病因病機主要為正氣不足,營衛俱虛,絡脈空虛,風邪入經絡所致。面癱發病突然,往往是患者早上洗臉照鏡子時發現,主要表現為閉不上眼睛,嘴歪,流口水等。現就我院今年來收治的50例面癱患者以針灸為首選的綜合治療及護理,使其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取得滿意效果。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治療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是我院近年來收治的50例面癱患者,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齡28-52歲,病程最短1周,最長三個月。
1.2治療方法。
1.2.1藥物治療。
1.2.1.1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可以緩解和減輕神經水腫,防止變性;給予地塞米松10-15mg每天一次,靜脈滴注,連續3天后減量至5mg,兩天。
1.2.1.2神經營養代謝藥物。為促進受損的面神經末梢神經再生,給予維生素B1100mg+維生素B12500mg肌肉注射,每天一次1。
1.2.1.3低分子右旋糖酐。可以擴充血容量的作用,還可以降低血液粘滯性,改善微循環,予每天一次,每次500ml。
1.2.2物理治療。針灸治療。現在醫學認為,針灸是操作簡便、見效快、無毒副作用的治療方法,通過燒灼加溫的方式促進了體表血管的循環和吸收,從而收到良好效果。針灸取穴以陽明穴為主,少陽經為輔2,在針刺治療的同時,配合相應的穴位,用疏密波或斷續波持續刺激,10-15分鐘,以癱瘓的肌肉出現收縮及患者燒熱感,局部微紅為度,每天一次,7次為一療程。
1.3療效標準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面肌功能完全恢復;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但有部分面肌功能未完全恢復;好轉:臨床癥狀減輕,面容較治療前有所恢復;面肌功能恢復不夠滿意;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1.4治療效果。經住院治療,治愈37例,好轉10例子,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5.5%。
2護理措施
2.1心理護理。面癱多為突然起病,加上對疾病的認識不足,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情緒,有的擔心面容改變而羞于見人及治療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遺癥,這時要根據面癱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慰疏導工作,緩解其緊張情緒,使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
2.2飲食護理。患者面神經麻痹致咀嚼不便,進食量減少,應加強飲食調護,指導患者將食物放在健側舌后方,細嚼慢咽,少量多餐,以滿足機體需要,合理調配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避免辛辣,酸,干,硬,粗糙食物。
2.3生活護理。面癱患者同時應注意勿用冷水洗臉,避免直接吹風,注意天氣變化,防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期患側面部用濕熱毛巾外敷,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鐘,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側,按摩時力度要適宜、部位準確。平時只要患側面肌能運動就可自行對鏡子做皺額、閉眼、吹口哨、示齒等動作,每個動作做2個八拍或4個八拍,每天2—3次,對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縮及促進康復是非常重要的。
3結論
由于生活節奏加快,造成精神緊張,過度疲勞,使神經功能混亂,以至氣血阻滯,筋脈失養,筋肌縱緩不收而發病,所以青壯年發病率高,面神經疾病若不及時有效醫治,容易引起多種并發癥及面癱徹底癱瘓,嚴重影響正常交往,給患者和家庭帶來痛苦。臨床上采用中西醫綜合治療面癱的療程短、療效顯著、方法簡便,運用中醫特有的護理技術,各項護理措施得當,積極宣教,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使病情得到滿意的康復,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常永霞,等.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綜合康復治療效果分析.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12-2.28.1
[2]潘曉鈴,秦大平,程光萬.中國實用醫藥,2012-1.7.2,230-231
[3]鐘玉菊,肖榮.吉林醫學,2012-2.33.4,86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