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25-01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內科的常見急癥之一,臨床傳統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止血、三腔二囊管止血、外科手術治療等。近年來胃鏡下止血技術在臨床上應用較廣泛。其中內鏡下金屬鈦夾止血技術針對小動脈破裂出血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將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16例胃鏡下金屬鈦夾止血的護理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16例,男12例,女4例;年齡22-81歲。其中嘔血伴解黑便7例,柏油樣便9例。
方法:采用Olympus GIS-260電子胃鏡和Olympus金屬鈦夾。經確診為上消化道出血后,在胃鏡下用金屬鈦夾結扎裸露的血管止血。
2結果
16例患者中,15例上鈦夾后出血停止,1例因潰瘍面積較大而轉外科手術治療。
3護理
3.1術前護理。
3.1.1心理護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都有恐懼心理,加之對胃鏡檢查認識不足,檢查時易精神緊張以致不能順利進行。應耐心向患者講明治療的目的和方法,講解該方法的有效性和一些成功的病例,以消除患者顧慮、增強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3.1.2術前準備。為了保證鈦夾止血成功,就要使出血灶清晰地暴露在胃鏡視野下,因此術前給予患者胃腸減壓,待胃內血液和食物殘渣引流干凈,再用冰鹽水通過胃管反復沖洗,直到胃液清亮,再行胃鏡檢查。
3.2術中護理。協助病人取左側臥位,常規插入胃鏡檢查。找到出血灶后,通過胃鏡活檢通道送入鈦夾止血裝置,張大鈦夾住出血血管以阻斷血流。可根據病灶大小應用多枚止血夾。鏡下沖洗創面,觀察無活動性出血后退鏡。在治療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病情較重者使用監護儀監測心率、血壓、氧飽和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3術后護理。
3.3.1病情觀察。密切觀察病人的神志、面色、嘔血、便血情況。每2小時測脈搏、血壓各一次,持續2~3天。觀察紅細胞計數和壓積、血紅蛋白濃度及有無并發癥。
3.3.2一般護理。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待病情好轉逐漸增加活動量和范圍。保持情緒穩定,消除不良刺激,保證睡眠充足,以利病情恢復。
3.3.3飲食指導。術后6小時內禁食。24小時后,觀察無出血情況,進食溫涼流質飲食,2~3天后觀察無出血可給予半流質飲食,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待病情穩定后,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
3.3.4觀察鈦夾脫落情況。由于病灶局部肉芽在術后1~2周形成,鈦夾會自然脫落,經腸道隨糞便排出體外。要確定鈦夾有無脫落,可在病人大便中尋找,必要時行X光腹部透視,腹部平片。如無不適可不予處理。
3.4出院指導。幫助病人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些基本醫學知識。避免酸辣刺激及過硬食物。保持情緒穩定,生活規律,適量運動,堅持按療程服藥,定期回院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