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干預與臨床護理,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方法:對我院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163例糖尿病患者進行飲食干預與臨床護理,對患者的血糖、血紅蛋白與血清白蛋白的變化進行研究分析。
結果:在飲食干預與臨床護理之后患者的血糖明顯降低(P<0.05),血紅蛋白與血清白蛋白明顯提高(P<0.05)。
結論:糖尿病患者經過合理的飲食干預與臨床護理,對保持患者優良的營養情況和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糖尿病飲食控制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27-01
糖尿病是很常見的一種慢性代謝疾病,迄今為止其發病機理尚不清楚,還沒有根治的醫療辦法。糖尿病的發生與醫治都和飲食是否合理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1。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在糖尿病的臨床治療當中十分重要,不但能夠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還可以實現患者的營養均衡,對機體的營養狀態進行改善,將體重控制在標準范圍之內,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有效的防治糖尿病的并發癥2。筆者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干預與臨床護理進行研究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63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85例,年齡52-86歲,平均年齡65.2歲,糖尿病平均病史6.3年,對患者病史進行詳細詢問并記錄,對肝腎功能、血糖與進行檢測,排除肝腎功能障礙、出血性疾病與血液系統疾病者。
1.2方法。所有糖尿病患者在入院第二天晨進行空腹抽血,對血糖、血常規與肝腎功能進行檢查,在患者出院6個月之后檢測相同的內容,比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判斷標準:由臨床檢驗參考值確定為當血紅蛋白男性小于120g/L,女性小于110g/L時為異常,空腹血糖大于7.22mmol/L時為異常,血清蛋白小于40g/L時為異常。
1.3飲食干預與護理方法。要依據患者所需的熱量對食品進行合理搭配,按照食品交換法對飲食結構進行調節,要設定符合實際并符合患者日常飲食習慣的食譜。要求患者飲食做到定量、定餐、定時,在進食之后如果仍然饑餓感顯著,可以進食低熱量高纖維的蔬菜。應實施稱重治療飲食,對一切食物,都將皮、根、骨等一些無法食用的部分去掉之后先稱重再進行制作。糖尿病飲食的原則是不加糖,不使用糖醋的烹調法,蔥、姜、蒜等調料可以不受限制。糖尿病的患者要依照規定的質量進行飲食,不能隨意增添食物3。假如患者饑餓難忍,并且病情允許時,在得到醫護人員同意之后可以增加些熱能低、體積大的食物。糖尿病患者應進行適當的運動,不但能夠減輕患者體重,還可以提升胰島素的敏感性,對心血管功能進行改善,改善血脂狀況4,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品質。糖尿病患者要在醫生的指導與協助之下用藥,不能私自停藥、改藥,以免耽誤正常的治療,耽誤病情。
2結果
依據糖尿病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了飲食干預與護理,對6個月前后的變化進行研究分析(見表1)。患者在飲食干預與護理之后患者的血糖明顯降低(P<0.05),血紅蛋白與血清白蛋白明顯提高(P<0.05)。
3討論
筆者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飲食干預與護理后發現患者的血糖顯著降低,血紅蛋白與血清白蛋白和干預前也有顯著差異。飲食治療是對糖尿病進行治療的一項重要方法,通過科學地對膳食結構進行調整,能夠減輕胰島負荷,對代謝紊亂進行糾正,不但可以控制總熱量,還保證了機體的營養平衡5。血糖的控制與使用藥物進行治療有一定關系,但是通過飲食進行調控更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辦法,能夠有效的對血糖進行控制。糖尿病的治療著重于早期、長期的進行綜合治療,治療措施具有個體化的特性,最終目標是:在保證患者足夠均衡營養的基礎上,使血糖降至或者接近人體正常標準,消除或減弱疾病癥狀,減少并發癥的產生,使患者保持健康的活力,減弱對藥物的依賴,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焦廣宇,蔣卓勤.臨床營養學[M]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04
[2]王秀玲,吳紅梅.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4,4(14):85-86
[3]高偉,楊敏.2型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的調查與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7,1:44-45
[4]Henry RR. Protein content of the diabetic diet . Diabetes Care,2000,17:1502-1513
[5]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10th.Washintng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1,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