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小兒頭部靜脈留置針壓瘡的護理效果。
方法:選擇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頭部靜脈留置針輸液患兒400例,上述患兒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兒均實施靜脈留置針輸液。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靜脈留置針輸液護理,觀察組同時給予預防靜脈留置針壓瘡護理措施。根據美國壓瘡協會制定壓瘡評估標準對壓瘡進行評定。
結果:兩組患兒均無Ⅲ期及Ⅳ期壓瘡發生,均為Ⅰ期或Ⅱ期壓瘡。觀察組Ⅰ期和Ⅱ期壓瘡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顯著降低小兒頭部靜脈留置針壓瘡發生率,護理效果顯著,值得借鑒。
關鍵詞:靜脈留置針小兒壓瘡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29-02
壓瘡是由于身體局部被長時間壓迫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局部發生缺血缺氧而壞死。小兒頭部靜脈留置針輸液時,由于固定過緊等原因,可導致留置針處出現壓瘡。本文觀察護理干預對癥小兒頭部靜脈留置針所致壓瘡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頭部靜脈留置針輸液患兒400例,上述患兒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00例,男112例,女88例,年齡最小為3個月,最大為28個月,平均年齡為11.2±6.5個月。其中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兒101例,腹瀉患兒67例,其他疾病患兒32例。對照組患兒200例,男109例,女91例,年齡最小為2個月,最大為29個月,平均年齡為10.7±5.9個月。其中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兒110例,腹瀉患兒60例,其他疾病患兒30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種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兒均實施靜脈留置針輸液。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靜脈留置針輸液護理,觀察組同時給予預防靜脈留置針壓瘡護理措施:①穿刺前要對局部皮膚情況進行正確評估,了解患兒過敏情況,觀察穿刺靜脈,避免漏液、靜脈炎發生。②穿刺操作要正確。穿刺過程要嚴格無菌,對穿刺部位做好消毒,嚴格按照操作步驟進行。③密切觀察局部皮膚。特別是輸液前后皮膚是否發紅、腫脹、液體滲出等情況,如遇上述情況,可及時拔除留置針。④護理人員要掌握壓瘡知識。對護理人員進行壓瘡知識培訓,提高護理人員防治壓瘡意識。⑤注意患兒營養情況。指導患兒飲食,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等食物,提高機體抵抗力。⑥加強患兒家屬健康教育。讓患兒家長了解壓瘡,讓患兒家長也參與壓瘡護理。
1.3壓瘡評估標準。根據美國壓瘡協會制定壓瘡評估標準對壓瘡進行評定。皮膚完整,受壓區顏色變紅,手指按壓受壓區皮膚不變白,為壓瘡Ⅰ期;皮膚有損傷,損傷及表皮或者真皮,潰瘍表淺,為Ⅱ期;壓瘡處有傷口,傷口侵及皮下組織,但未見傷及淺筋膜,為壓瘡Ⅲ期;壓瘡處組織破壞,或者壞死到肌肉層、骨骼等結構,為壓瘡Ⅳ期。
1.4統計學處理。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統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兒均無Ⅲ期及Ⅳ期壓瘡發生,均為Ⅰ期或Ⅱ期壓瘡。觀察組Ⅰ期和Ⅱ期壓瘡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靜脈留置針輸液可以免去多次針刺血管,利用輸液進行,特別是小兒輸液時采用靜脈留置針輸液更為便利。但對于小兒頭部靜脈留置針輸液時,由于小兒頭皮較為嬌嫩,患兒易哭鬧,患兒容易出汗,而靜脈留置針時采用彈性繃帶固定后影響局部皮膚散熱,容易導致受壓處皮膚發紅,增加壓瘡發生可能性1,2。同時彈力繃帶的壓迫,壓力存在下容易在局部發生壓瘡。有研究認為,小兒營養不良時,皮膚彈性較差,皮膚的抵抗力下降,這也是導致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在護理方面,由于護理人員對壓瘡知識了解較少,不能很好評估壓瘡及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發生了壓瘡而沒有針對性措施實施防治。所以,在小兒頭靜脈靜脈留置針輸液護理過程中,要針對上述因素采用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來降低壓瘡發生。為了預防壓瘡發生,要做好以下護理干預:穿刺前要正確評定局部皮膚情況、穿刺操作要正確、密切觀察局部皮膚情況、護理人員要掌握壓瘡知識、注意患兒營養情況、做好患兒家長的健康教育等2,3。
本文結果顯示,雖然兩組患兒均無Ⅲ期及Ⅳ期壓瘡發生,但觀察組Ⅰ期和Ⅱ期壓瘡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顯著降低小兒頭部靜脈留置針壓瘡發生率,護理效果顯著,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林子.兒科靜脈輸液室護理投訴原因分析及預防[J].吉林醫學,2011,32(7):1399
[2]湯京云.康復護理程序對68例壓瘡患者的療效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01-102
[3]張祥美,吳慶風,施秋萍.院內壓瘡產生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10,14:64-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