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總結捏脊復合脈沖治療小兒秋季腹瀉有效護理對策。
方法:選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6例秋季腹瀉患兒,均采用捏脊復合脈沖治療,總結其護理方法。
結果:在治療過程中,給予綜合護理后,總有效率為94.44%(34/36),相關癥狀平均改善時間為(2.0±0.5)d。
結論:捏脊復合脈沖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給予有效的護理后,可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治療時間,減輕患兒病痛及家庭精神及經濟負擔。
關鍵詞:小兒秋季腹瀉捏脊脈沖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34-02
秋季腹瀉是小兒臨床常見的一種胃腸道疾病,發病率高,是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甚至導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由于小兒各項功能尚未發育成熟,長期服用抗生素容易引起抗生素性腹瀉,加重其病情,不利于小兒的健康。對此,我院采用捏脊復合脈沖治療小兒秋季腹瀉,同時加強了治療中的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臨床資料。本組所選的36例病例均符合小兒腹瀉診斷標準。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3月—2歲,平均14.5月,病程1-4d,平均2.2d。
1.2方法。治療方法:所有的患兒給予捏脊復合脈沖治療,捏脊的部位為脊背的正中線,從尾骨部起至第七頸椎,沿著督脈的循行路線,從長強穴直至大椎穴。脈沖治療均獲得家長同意后實施,將藥貼貼于脈沖電極兩極,分別置于患兒神闕(即肚臍中央)和命門(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同時進行,并根據患兒年齡及承受度調節頻率。
護理方法:
(1)心理護理:由于現在的家庭多為一個子女,小孩是父母的掌中寶,在面對小兒病痛的時候,父母往往焦慮萬分。加之長期的腹瀉導致小兒精神不佳、煩躁不安,更讓父母著急,容易引起家長的不良情緒2。大量研究表明,家長的不良情緒對治療有較大的影響,而容易引發糾紛,因此護士首先要撫平患兒家長的心理。在患兒入院時,給予就診引導,情況危急時給予“綠色通道”,減少其等待診斷過程中產生的焦慮情緒,讓其感受醫院的人性化。向其了解發病時間、大便次數、發病表現等,從而為醫生診斷提供依據,縮短確診時間,讓患兒能夠更快的獲取治療,讓家長安心。待其情緒穩定或改善后,向其詳細解釋疾病的發病原因、發展過程、注意事項等,并站在其立場給予安慰,獲取其配合。
(2)治療過程中的護理:由于小兒主訴能力比較弱,因此護士要結合臨床經驗,在捏脊過程中給予舒適的體位,一般選擇俯臥位或半俯臥位,便于操作。在實施前,向家長說明此種方法的作用、意義及優勢,提高家長的配合力度。捏脊前,實施者先在患兒背部自上而下給予按摩,促使肌肉放松,氣血通暢。用雙手的拇指指腹沿脊柱兩旁,由下而上連續地挾提肌膚,邊捏邊向前推進,自尾骶部開始,一直捏到項枕部為止,重復3~5遍后,再按揉腎俞穴2~3次,每天或隔幾天進行1次,在捏脊過程中力度要適中,每捏3次提一下,對于承受能力弱的患兒,也可單捏不提,減少刺激3。由于多數家長對脈沖治療缺乏了解,在面對儀器治療時總是心存顧慮,擔心有副作用。因此護士要告之家長脈沖是根據中醫中藥理論設計的現代療法,讓其充分了解,再給予高度配合。
(3)飲食指導:小兒發病后,小腸黏膜壁的絨毛細胞被破壞,導致鈉氯運轉失調,電解質繼而容易發生代謝紊亂,基于此,飲食在小兒秋季腹瀉治療過程中十分關鍵。指導家長給予患兒進食易消化的食物,減輕消化道負擔;仍在喂養母乳的患兒繼續給予喂養,勿突然斷奶;人工喂養者,將牛奶改為脫脂奶或米湯,勿加太多糖,以免發酵脹氣;腹瀉改善后給予半流質或易消化食物,同時可加入藕粉、菜汁和果汁,不僅可以促進消化,還可以補充維生素,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4)病情觀察:在治療過程中,嚴密觀察并記錄患兒病情,為醫生積累第一手資料,以便調整治療方法,避免延誤病情。對于有脫水現象的患兒,要根據其脫水程度給予補液,我們的經驗是輕度脫水者給予口服ORS補液;中度者給予飲水的同時口服ORS補液,若有眼瞼水腫現象發生,停用ORS補液;重度者可根據醫囑給予補液。
1.3療效標準。參照《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4,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治療3d內大便性狀、次數恢復正常,其他癥狀消失;有效:治療3d內大便性狀、次數、其他癥狀改善明顯;無效:治療3d內大便性狀、次數、其他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2結果
2.1治療效果。本組36例患兒中顯效24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44%。
2.2癥狀改善時間。本組患兒腹瀉、嘔吐、發熱改善平均時間為(2.0±0.5)d。
3心得
小兒秋季腹瀉是一種由輪狀病毒引起的急性腸炎,以起病急、病情重,發熱、上呼吸道癥狀重,嘔吐多、腹瀉頻,排洗米水樣或蛋花湯樣水便,常伴失水酸中毒等全身癥狀為其特征。由于小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較差,但營養需要相對又高,腸道負擔重。如果喂養不當,如過多地加喂淀粉類、脂肪類食物,導致成分改變,或者一次進食過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亂,導致腹瀉。同時嬰幼兒時期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以及肝、腎功能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免疫功能也不夠成熟,當有病原菌隨受污染的食物進入體內后,易造成腹瀉。捏脊療法常用于治療小兒脾胃系統之類病癥,能提高病兒的血紅蛋白、血漿蛋白、血清淀粉酶指數,加強小腸的吸收功能等,對于防治嬰幼兒秋季腹瀉療效明確。而脈沖療法同樣通過計算機自動處理,通過磁療、熱療、炙療、電療等,直接作用于皮膚,使電極上藥物發揮作用,從而達到消炎、鎮痛、收斂止瀉等效果。而在治療過程中,加強護理是確保治療的基礎,通過護理能夠讓家長充分了解疾病,緩解焦慮情緒,并給予極大的配合,促進療法作用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294
[2]年紅艷.小兒秋季腹瀉的護理體會.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2(30):125
[3]姚維玲.捏脊結合綜合護理干預對嬰幼兒秋季腹瀉療效的影響.內蒙古中醫藥,2011,30(8):158-159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8,13(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