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索VSD負壓封閉引流在皮膚軟組織缺損應用中的護理。
方法:42例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應用VSD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后的觀察和護理。
結果:皮膚缺損創面無感染,無并發癥,行游離植皮術或者皮瓣轉移術,護理效果滿意。
結論:VSD負壓閉式引流既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又提高了治愈率,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方法。
關鍵詞:皮膚缺損VSD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51-01
隨著工業和交通的高速發展,工傷和交通意外導致的四肢損傷愈來愈多,創面大,污染重,治療時間長,費用高,易感染都給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創傷,為能更好的進行二期游離植皮和皮瓣轉移術,我科在2010年9月開始將VSD負壓封閉引流廣泛應用于臨床,結果發現VSD不但能減輕或者預防感染,還快速促進肉芽組織的生長,大大提高了二期手術的成功率,為此現將我科近來42例此類患者的臨床觀察和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齡33歲,車禍傷19例,機器傷23例,上肢16例,下肢26例。
1.2方法。首先要對創面進行徹底清創,清除異物及壞死失活組織,修剪泡沫材料與創面大小形狀一致,置入創面后與創面充分接觸,不留死腔,泡沫邊緣與周圍皮膚縫合固定,消毒創面周圍皮膚待干,再利用半透性粘貼膜封閉整個被引流區,使其與外界隔絕,接通負壓源,調節負壓在125-450mmmhg之間,形成有效負壓系統,持續5-10天后根據肉芽生長情況行換藥或者植皮和皮瓣轉移術。
2護理
2.1體位。術后抬高患肢10-20cm絕對臥床休息,避免過度抬高患肢,以免影響血供,引流管的出口需處于低位,妥善固定導管,防止脫落,折疊,卡壓,牽拉,引流瓶需低于傷口60cm,密切觀察患肢末梢的血供,膚色,皮溫,感覺,活動,如有夾板或者石膏,需松緊適宜,每班床邊交接,防止壓瘡的發生。
2.2創面須維持有效的負壓。一般在125-450之間持續吸引1,負壓不可過高或者過低,負壓過低會導致引流管的堵塞,過高可引起傷口的出血,還可出現張力性水泡,定時監測負壓,如果填塞于創面的敷料塌陷,干癟,可見引流管管形,薄膜下無滲出液積聚,提示密封好,負壓有效,反之則需檢查失敗原因,及時通知醫生妥善處理,重新進行密封。持續負壓引流維持的時間根據損傷的范圍和滲出量的多少來決定,大面積,滲出多的創面持續負壓治療時間在5-10天左右,創面小,滲出少的創面可間斷吸引。
2.3引流管的護理。一般情況下引流瓶和引流管需每日更換一次,如引流液超過三分之二需及時更換,更換時為了避免引流管中的引流物重新回到創面敷料內,需要用血管鉗夾住引流管,關閉負壓,更換引流瓶,準確記錄引流量,安裝引流瓶,打開負壓源,松開血管鉗,檢查各個管道連接是否緊密,有無漏氣,維持恒定負壓。有時引流管內有干結的引流物堵塞管腔阻斷負壓,出現類似情況,可在管腔內逆行注入無菌生理鹽水20ml2,使其軟化后接通負壓。操作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引流管始終低于創面。
2.4引流液的觀察。引流液的多少與創面的大小,深淺,感染的嚴重程度有關,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顏色,一般為暗紅色血性液體,引流量約在每日20-250ml,如出現大量鮮紅色液體,提示傷口有活動性出血,及時通知醫生妥善處理,及時準確記錄引流量。
2.5飲食的護理。患者創面大,大量蛋白質流失,指導其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禁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長期臥床腸蠕動減慢,易發生便秘,要注意觀察患者排便情況,指導其增加粗纖維的攝入,多飲水,如已發生便秘及時通知醫生給予緩瀉劑。
2.6加強心理護理。向患者介紹成功病例,緩解其緊張焦慮的情緒,使其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3結果
統計顯示,該42例接受VSD負壓封閉引流治療5-10天,均沒有發生創面感染,肉芽生長迅速,都成功進行了二期游離植皮或者轉移皮瓣修復創面術,無并發癥的發生。
4討論
VSD是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鹽泡沫來覆蓋缺損創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封閉的一種新型引流治療方法。其引流管接負壓源,能使VSD敷料緊貼創面,通過持續負壓吸引,吸盡創面滲液,使壞死組織及時排出體外,保持創面干燥,促進創面愈合。負壓封閉引流可以增加創面局部的血液供應,改善血液循環,刺激局部肉芽組織增生,加速組織腫脹的消退,提高創面愈合的速度。
護理要點:①良好的封閉是保證引流效果的關鍵,應定期檢查半透膜是否封閉良好,管道是否有扭曲,折疊,是否有血塊堵塞,要防止因翻身,活動導致的引流管脫落。②保持有效的負壓,一般為125-450之間,負壓過低達不到引流效果,易導致管道堵塞,過高可引起創面出血等并發癥。③定期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引流量,如有大量血性液體引出,應及時匯報醫生,如管腔堵塞,需緩慢注入生理鹽水軟化后吸出,必要時可反復進行。④觀察患肢血液循環,感覺,運動等情況。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體位,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肢體腫脹,防止關節僵硬,肌肉萎縮,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羅莉.VSD治療皮膚軟組織缺損的護理,內蒙古醫學雜志2011年,第43卷,第九期
[2]陳世云.負壓封閉引流在下肢開放性骨折合并軟組織缺損創面的護理,中國醫藥指南,2012年1月,第10卷,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