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正在面臨著新的人口增長高峰期。新生兒的降生,為每個家庭帶來了歡聲笑語,但是,由于嬰幼兒特殊的生理,身體的防疫機制尚不完善,以及幼兒尚不能用言語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態,導致幼兒身體經常出現病癥。筆者根據自身的護理經驗,結合在兒科護理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結合中國傳統中醫治療中望聞方法,提出了做好護理工作的一些有效建議。
關鍵詞:兒科護理護患關系護理現狀望聞方法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60-02
嬰幼兒在生病時,既無法完整的表達自身的狀況,又極易脾氣暴躁,吵鬧不休,影響正確的診治,有時甚至會造成誤診現象。因此,醫院對兒科的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護理人員在加強護理技術的同時,根據護理對象的特點,做好對患兒的病癥監督及治療護理工作。為了提高護理的質量,現代兒科護理普遍的從中國的傳統治療方法中吸取有效的方法,以提高護理的服務質量,維護嬰幼兒的身體健康。論文筆者結合所學的中醫基礎理論,提出了望聞的護理方法,為提高兒科護理水平提供了有益的方向指導。
1兒科護理的要點
1.1嬰幼兒的生理特點。
1.1.1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嬰兒出生后,身體器官比較脆弱,身體柔軟,器官發育不完善,自身的病毒預防機制尚未發展,無法抵抗病毒的侵入,由此導致嬰幼兒的抗病力低,極易生病。我國中醫則認為幼兒身體主要表現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需要小心的呵護,尤其是生病期間,更是不可大意。不僅要求醫問藥,更要做好看護工作,保證病情的好轉。
1.1.2生機勃勃,發育迅速。嬰幼兒的生長很快,環境適宜的話,我們甚至能看到他們每天的變化。隨著各種身體器官的生長發育,自身的技能也漸漸地開始發揮作用。
1.2嬰幼兒的病理特點。小兒的身體防御體系尚未發育完善,自身系統十分脆弱,極易生病。概括來看,主要的特點有:
1.2.1抵抗力弱,易生病。嬰幼兒由于年齡較小,寒暖不自知,飲食不自節,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生病。若護理不當,治療不及時,容易使病情惡化,加劇偏于寒熱,邪氣由表而入,侵襲于肺,則易出現咳嗽、哮喘、肺炎等。小兒發育迅速,所需水谷較成人迫切,但又脾虛不運,則易導致嘔吐,泄瀉的癥狀。
1.2.2病情易變化,不穩定。小兒不僅發病容易,且變化迅速,易虛易實,易寒易熱。患病之后,調治護理不當,容易輕病變重,重病轉危。
1.2.3恢復速度快,易康復。由于小兒生機蓬勃,處于蒸蒸日上,不斷生長的階段,臟氣清靈,活力充沛,患病后得到及時治療和正確護理,疾病恢復較為迅速,早晚變化十分明顯。
總之,小兒處于不斷生長發育過程之中,各個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機體特點,其身體的各種組織器官、各種生理功能都處于尚未成熟的狀態,隨年齡增長,才逐漸趨于完善。而且這種不成熟,年齡越小,表現越顯著,因此不能簡單地把小兒看成是成人的縮影。中醫對小兒生理病理特點歸納起來,生理特點主要表現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蓬勃,發育迅速。病理特點,主要表現為易于發病,易于變化,易于康復。故而,兒科護理應當以這種生理病理特點為基礎,并運用至實際臨床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
2兒科護理的現狀
2.1護理人員的身心狀態。兒科護士在進行兒童患者的護理工作時,市場處于一種緊張的壓力狀況下,尤其是在需要給患兒進行頭皮靜脈穿刺時,患者哭鬧、家長訓斥,都會影響護士正常水平的發揮。在這種情況下,護士經常被家屬訓斥,感情易受到傷害,有時候甚至連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嚴重的影響了護理質量。與此相應的是護士自身的素質亟待提高,不僅要堅強自身的護理技術,更要能夠承受壓力,有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高度的責任心。
2.2護理人員的工作狀態。嬰幼兒患者極易患病,因而醫院的兒科護理工作經常是患者多、周轉快、工作忙亂瑣碎,護士超負荷工作,經常加班加點,這些都會打擊兒科護士的工作情緒,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及技術水平的發揮,影響護理質量。
這些狀況都影響著兒科護理的實際水平,但是,這些都是護理工作中的主觀因素,是可以人為控制的。針對護理中的技術要求,即及時的貫徹患者的病情發展,及時的予以藥理治療,就需要護理人員切實提高自身的護理技術。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以及傳統的中醫理論,提出了護理工作中的望聞方法。
3望聞在兒科護理中的實際應用
3.1望診。望診,顧名思義,就是要仔細觀察,觀察兒童的生病特征,以及治療過程的具體治療情況。主要包括觀察患者的面容氣色、舌苔顏色、嗅覺器官以及呼吸狀況。觀面色可知氣血盛衰,及時發現病情的輕重變化。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小兒的面色,以便發現時能夠及時采取措施。護士也可以根據患兒的舌苔顏色來觀察患兒的病情輕重緩急,以及應該忌口的食物,制定合理的食譜。
3.2聞診。所謂聞診,主要是根據患者的氣息和動作來觀察患兒的病情。護理人員在獨自進行護理時,一定要注意保持患兒的個人衛生,及時做好嬰幼兒的衛生清理工作,保證患者的治療環境清新舒適。同時要注意耳聽患者的情況,尤其是夜間值班時,更要提高警惕,注意傾聽患者的呼吸變化,以便及時發現不正常的狀況,采取措施緊急處理,保證護理的質量。
兒科的護理與其他科室明顯不同,護理人員除了面對患兒外,父母甚至祖父母都是病房中的主要人員,因而要求兒科護理表現人文關懷精神,避免各種矛盾的產生,提高護理質量。護理時,護士要注易使用文明用語,微笑面對;工作時要主動,要采取積極的態度引導患兒,理解、安慰患兒及患者家屬。同時要采用靈活的工作方式,如拍背、貼敷時,要輕柔等。
小兒的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各個年齡階段的差別比較大。但是總體看來,小兒身體的各種組織器官、各種生理功能都處于尚未成熟的狀態,而且年齡越小,表現越顯著。中醫對小兒的生理特點概括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蓬勃,發育迅速”。并且生病時病情易變。故而,兒科護理應當以這種生理病理特點為基礎,將有效的護理方法運用到實際臨床工作的各個環節,才能提高兒科的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汪受傳.中醫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
[2]張麗華.淺談中醫望診在護理中的作用[J].工企醫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