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69-02
術前、術中心理干預對病人的心理健康、生命體征影響已有報道。為研究手術室心理護理對手術病人心理效應的反應(血清去甲腎上腺素值的變化),筆者進行了臨床觀察分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將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120例子宮切病人隨機分成對照、實驗兩組,每組60例(排除其他器質病態)。對照組病人年齡42~50歲,平均46歲;實驗組病人年齡39~55歲,平均47歲。兩組病人的麻醉方法,平均手術時間,平均輸液量無顯著性差異。詳見表1。
2護理與觀察方法
2.1術前訪視。
2.1.1目的。糾正患者認知不足,消除對手術的陌生感和無助感,使其夜間得到充分的休息,以良好的精神狀態迎接次日手術。
2.1.2收集資料。巡回護士術前一天到病區查閱病歷,了解患者一般情況、診斷、手術名稱、麻醉方式、現病史、既往史、藥物過敏史以及術前相關檢查是否齊全。
2.1.3訪視患者。①自我介紹;②介紹術前注意事項:禁飲食,保證充足睡眠,術前更衣,不化妝,不帶貴重物品進入手術室;③介紹大概的手術時間、手術體位、麻醉方式;④了解患者的血管情況、身材胖瘦,是否在月經期;⑤解答患者關心的問題,并做好解釋,如疼痛情況、手術效果、醫生情況、疾病性質及預后情況、室溫等;⑥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況,盡量使用鼓勵、安慰語言,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術中護理。由于患者處于即將手術的緊張狀態,術中心理支持顯得尤為重要,其目的可減少不良刺激,使患者處于良好的應激狀態。通過前一天的訪視,患者于護士再次見面時會倍感親切,減輕進入手術室后的陌生無助感。在進行每一項操作時,首先向患者解釋清楚,說明目的及可能出現的不適,為術后減少感染和并發癥做好宣傳工作。手術間保持安靜,不說與手術無關的話。在討論病情時,對有可能引起的不良結果和不便讓患者知道的病情,要注意講話的方式、方法、場合,以免加重患者的精神負擔。正確使用非語言交流方法,如良好的面部表情、關懷的目光、恰當的撫摸,以示對患者的關愛和心理安撫,穩定情緒,利于手術順利進行。
腰硬聯合麻醉時,護士可一手扶患者頭部,一手扶患者腿部,增加身體接觸和肢體語言,使患者產生依賴感。并與患者交談,分散注意力,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得變化,保持靜脈輸液通暢,備好搶救藥品及物品。
對照組不予術前訪視,接受所在科室的一般心理護理、常規手術室護理。
兩組病人分別于麻醉成功后(平臥時)、手術至1小時、手術結束時,抽2ml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檢測去甲腎上腺素濃度。
3結果
兩組病人麻醉成功后、術中、術畢血清甲腎上腺素濃度,由表2可見:兩組病人相抵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4討論
心理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極為重要,要術后病人身體康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2。手術對機體是一種創傷,對病人的精神也是一種刺激,過度的刺激可產生嚴重的心理反應。根據現代應激學之父汗斯塞利的應激原理,手術事件、手術室的陌生環境、孤獨,都會成為一種應激源繼發引起病人心率加快,血壓上升,呼吸急促及精神緊張等非特異性生理心理反應,甚至產生應激綜合癥而加重病情。而女性患者因膽怯心理較重,感受性強,激情較多,尤其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至焦慮程度加重2。因此對婦科手術患者一定要多關心體貼,做好心理護理,幫助患者盡快適應環境,未定情緒。術前護理干預是圍手術期護理的重要環節,是實現患者獲得高質量護理及順利康復的關鍵4。美國文獻近期報道,手術病人術后30天以后的死亡率同護理人員的職業水平、教育水平及經驗有關5。筆者在實施圍術期護理干預過程中,高度注意運用交流技巧,通過與患者的交流溝通,使患者有安全感。另外根據患者對手麻醉知識了解不足的特點,筆者在術前護理干預中提供了大量相關信息支持,也使患者減輕了焦慮不安的情緒。
表2中所見,對照組病人其焦慮程序度及心理壓力較實驗組重,在入手術室后3次血清去甲腎上腺素濃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實驗組3次血清去甲腎上腺素值接近正常或略偏高,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提示其焦慮程度及心理壓力不斷增加。研究表明,手術室心理護理對減輕病人焦慮心理,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江.醫藥雜志[J],2003,3(6):572-573
[2]李文博.心理治療手冊[M].第2版.長春:長春吉林出版社,2000,709
[3]楊麗,李玉瓊,郭瑞敏.術前患者焦慮心理的評估方法與護理對策[J].醫藥世界,2005,7(7):725-726
[4]范江華.術前訪視患者緩解應激焦慮心理的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04.39(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