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72-01
動靜脈內瘺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能進行充分有效的血液透析并長期存活的基本條件,是目前血液透析患者最能長期穩定使用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線,在臨床工作中內瘺的護理尤為重要,現將臨床護理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2009年12月至2011年5月間,在我院行直接動靜脈內瘺手術以直接動靜脈內瘺為血管通路,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男39例,女29例,每周透析2~3次,每次4~5小時。
2護理體會
2.1術前護理。告知透析患者造瘺的重要性、方法及如何進行術中配合,避免緊張,以利配合。注意保護患者造瘺側手臂血管,避免在造瘺側手臂上穿刺輸液、測血壓等。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囑患者手臂進行動靜脈穿刺,切勿抓傷。術前用肥皂水徹底清洗造瘺側手臂,并剪短指甲。保持造瘺側皮膚清潔,勿損傷皮膚,以防術后感染。帶領患者現場參觀透析,觀看病友成熟的動靜脈內瘺,講解手術方法,以解除思想顧慮,使之樹立與疾病做長期斗爭的信心,自愿接受并積極配合治療。
2.2術后護理。抬高術側肢體,包扎松緊適度,勿受壓以利于肢體血液回流,保持手術創面干燥,防止感染。告知患者嚴禁在造瘺側體肢體測量血壓、輸血、輸液采血等。躺下時保持術側肢體墊高與水平線成30°,站立或坐姿時手臂應彎曲抬高至胸前,以利靜脈回流,減少末梢腫脹。自身條件不佳,勉強建立的血管通路患者,多指導鼓勵內瘺側手臂加強運動,囑其認真捏球,待內瘺成熟后方可在使用。在開始使用時用紅外線照射30min,增加動靜脈內瘺的血容量。睡覺盡量臥于健側,使患者有保護意識。護士每天檢查動靜脈內瘺是否通暢,監測血管震顫和血管雜音,有異常及時處理。加強造瘺側肢體鍛煉,手術后第1天開始,握彈力球,做抓握動作,促進靜脈血管早日動脈化,使內瘺成熟,教會患者和家屬掌握對動靜脈內瘺的監測方法,讓他們認識到內瘺是他們的生命線從而自覺保護內瘺。內瘺血管一般術后4周~8周使用,對血管條件差的患者要延長等待時間。若2個月~3個月仍未成熟者則需重新造瘺1。
2.3動靜脈內瘺成熟后的護理,每次穿刺前護士應檢查瘺管有無感染、皮疹、動脈瘤及是否有震顫和雜音,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生,以便及時處理。
2.3.1透析中的護理。選擇正確的穿刺點,嚴格無菌操作,穿刺成功后貼上無菌創可貼,這樣既能保護針眼,又能防止滲血,回血時用無菌紗布直接按壓在無菌創可貼上,減少針眼污染機會。靜脈穿刺最好不與動靜脈穿刺在同一血管上,靜脈穿刺點與動脈穿刺點距離一般在10cm以上,以減少血液循環,提高透析質量,盡可能做到一針見血,避免穿刺反復進退。血液透析中超濾不要過度,在透析后1/3時間,由于超濾使血容量減少,周圍血管收縮,吻合口易栓塞,應及時補充血容量,提高血壓,術后一定要控制水分,一般不超過體重的5%。
2.3.2透析后的護理。透析結束后,采取定點壓迫、包扎,延長動靜脈內瘺的使用關鍵之一,透析結束以帶棉墊的輸液貼保護針眼,外加無菌棉球和彈力繃帶包扎穿刺點,棉球以成人拇指大小為宜,穿刺點不以進皮點為準,應選擇穿刺針進血管的點,松緊以可觸及近心端血管雜音為宜,包扎10分鐘~20分鐘后逐漸松解彈力繃帶,觀察有無血液外滲。透析結束后,采取定點壓迫,加壓時間過久,引起血液流通不暢,引起血栓。每次結束后當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觸到水,并用冰袋冷敷,24h以后可熱敷,并涂擦喜療妥消腫。內瘺處如有硬結,可每日用喜療妥涂抹按摩,2次/d,每次15min。造瘺側手臂不能測血壓、輸液、靜脈注射、抽血等。2
2.3.3非透析日的護理。在非透析日用溫水熱敷內瘺,并涂抹喜療妥軟膏,以預防瘢痕形成,軟化血管,每日觸摸或監聽內瘺的通暢情況,2次/d~3次/d,造瘺側枝體衣袖應肥大,或裝長拉鏈,防止壓迫內瘺。另外,預防內瘺栓塞與狹窄可以抗凝治療,應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華法令。平時勤觀察,盡早發現內瘺不暢,及時處理。如發現血流量逐漸減少,搏動減弱,局部血管曲張結節形成條索提示有狹窄的可能。內瘺雜音改變,搏動減弱,及早做多普勒檢查。發現血栓及時處理。
3體會
動靜脈內瘺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從建立內瘺的術前宣教開始,使患者樹立強烈的保護意識。護士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內瘺的保護,可大大延長內瘺的使用期限,預防并發癥,延長內瘺使用壽命,其次是要大力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做好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護理自我監測能力,是確保動靜脈內瘺良好、持久的基礎,保證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的血流量,從而實現透析治療目標。延長透析患者的生存期。
參考文獻
[1]王笑云.要重視透析血管通路創建維護和并發癥的防治[J].中國血液凈化雜志,2007,6(7):349
[2]王國英.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狹窄血栓形成的原因與護理對策[J]現代護理,2011,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