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風病是一種對患者危害較大的疾病,出現此種疾病的患者會發生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現象,嚴重的還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危害,由于此種疾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都非常的高,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著較大的阻礙作用,因此,對于此種疾病,臨床醫生要給予患者及時的診斷和治療,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當前,臨床上采用中醫藥防治中風病的效果較為顯著,對于預防和治療中風疾病都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本文就中醫藥防治中風病的臨床切入點與優勢進行分析探討,以期有效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中風病中醫藥防治臨床切入點優勢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82-02
中風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對于患者的影響較大,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則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因此,在治療此種疾病的過程中,臨床醫生要對患者進行準確的診斷和治療,以有效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臨床上治療中風病的方法越來越多,對于患者有較大的幫助,其中,采用中醫藥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更為顯著。通過對中風疾病的分析和探討,從中找出采用中醫藥防治此種疾病的臨床切入點及采用中醫藥預防和治療的優勢,希望可以對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起到有力的作用。
1中風病的概述
中風又被稱為腦卒中,在中醫學中,中風是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總稱,在臨床上,此種疾病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出血性腦卒中,二是缺血性腦卒中,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猝然昏倒、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等,對于患者的影響較大1。此種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復發率、致殘率都相當的高,而且還有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對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起到了較大的阻礙作用。當前,醫學界已經將中風病與癌癥和冠心病列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預防和治療中風病已經成為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的首要問題。
2中風的危險因素
2.1高血壓。臨床醫學表明,血壓與中風的發病率是呈正方向發展的,血壓越高,中風的發病率則越高,高血壓會導致血管的張力不斷增加,隨著時間的延長,就會導致血管壁的纖維出現斷裂現象,從而引發血管出現損傷情況。當血管病損傷后,就會很容易導致脂質滲透到血管壁的內膜中,致使腦動脈逐步的失去彈性,從而導致動脈內膜出現硬化現象。當患者出現腦動脈病變后,如果出現血壓突然升高現象,就會很容易引發中風,從而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產生影響,不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2.2高血脂。血脂是人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人體的正常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血脂的量要維持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如果超出這個范圍,就會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血稠現象,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對血管形成堵塞,導致血流變慢,如果繼續發展,就會導致血流中斷,如果此種疾病發生在腦部,就會導致患者出現缺血性腦中風,從而對患者產生較大的影響。
2.3糖尿病。糖尿病是臨床上一種較為難治的疾病,對于患者也有較大的影響,而且此種疾病也是導致患者出現中風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分泌胰島素不足,容易引起脂肪、糖等出現代謝紊亂現象,尤其是糖代謝紊亂最為嚴重,從而容易導致患者出現高脂血病癥,加速患者動脈硬化疾病的發展,從而對患者的影響不斷加大。
3中醫藥治療中風病的切入點
當前,臨床醫學實驗表明,治療中風病,首先要對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對于導致中風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對癥及抗栓治療,以促進患者各項身體指標的改善,并維持生命體征處于穩定狀態2。在此基礎上,從中醫學的思維出發,運用中醫理論對患者進行綜合治療,則可以進一步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殘率,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在患者出現中風疾病后,首先,臨床醫生要給予患者常規治療,以有效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處于穩定狀態,在此基礎上,臨床醫生可采用中醫對患者進行治療,如活血化瘀法、清涼止血法、通腑泄熱法,通經活絡法、豁痰化濁法等3,以對患者起到通經活絡、活血化瘀止血通氣的作用,從而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同時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4中醫藥預防中風病的切入點
中風的危險因素主要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對于患者的影響較大,而這些影響因素自身對于患者也有較大的影響。因此,要想保證預防中風疾病的有效性,就必須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對癥治療,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處于穩定狀態,從而降低患者出現中風疾病的機率。
中醫上在預防中風疾病的過程中,主要是針對導致患者容易出現中風的危險因素進行對癥治療,如高血壓,臨床醫生要給予患者降壓藥治療,以使患者維持正常的血壓,避免出現血管壁損傷現象,高血脂,臨床醫生要給予患者降血脂藥物治療,以使血脂恢復正常,從而保證患者機體的血液循環流暢,以促進患者的新陳代謝和機體微循環,糖尿病,臨床醫生要給予患者降糖藥治療,以維持患者的血糖處于正常范圍,從而保證患者降低出現中風的幾率4。在對上述危險因素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不僅要靠藥物的調節,同時還要飲食調整、加強運動等對患者進行治療,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飲食調整對于患者是非常重要的,臨床醫生要指導患者盡量食用一些高營養、低脂肪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以補充充足的營養和能量,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減少并發癥發生的幾率。適當的運動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促進患者機體各項功能的逐步恢復,從而降低患者的病殘率。因此,臨床醫生要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并針對患部進行功能恢復,以逐步的促進患者各項機體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5中醫藥防治中風病的優勢
中醫藥是我國醫學發展過程中的精髓和瑰寶,對于弘揚祖國醫學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在治療中風疾病的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中醫學中認為,防治中風病應當遵守未發先防,即發防變的原則,以保證從根源上對疾病進行控制,以降低有此種疾病所導致的并發癥5,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患者的痛苦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在對中風疾病進行防治的過程中,主要是采用中藥對患者進行疾病的治療,中藥治療中風疾病,主要是通過多味藥材混合煎服從而對患者起到治療作用,其作用的機理不如化學類藥物的機理明確,但通過大量的研究表明,采用中藥對患者進行疾病的治療,可以大大降低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機率,與單一的化學藥物相比較,采用中藥治療具有更大的潛力,同時還可以對患者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6,從而有效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6討論
中風疾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此種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病殘率等都非常的高,對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有著較大的影響,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的診斷和治療,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采用中藥對患者進行預防和治療的效果顯著,對于促進患者的康復起到了較大的作用,因此,采用中醫藥對中風疾病進行預防和治療的方法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許玉皎.中風病名分析及現代中風病診斷[J].中醫藥導報,2011(5):6-8
[2]劉新勝,崔書克.缺血性中風的中醫藥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2012(1):129-131
[3]張秀勝,吳明華.中風的中醫藥治療探析[J].陜西中醫,2011(10):1354-1355
[4]李永清.中醫藥治療出血性中風急性期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7)
[5]楊云芳,白雪.中風病的中醫藥防治優勢[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6):85-87
[6]趙文博,趙瑞成,張崇泉,等.中醫藥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臨床進展[J].中醫藥導報,2012(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