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評價自擬中藥配方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療效。
方法: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治療組采用自擬中藥配方加減治療;對照組采用六味地黃湯加減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的變化。
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兩者具有顯著差異(P<0.05)。
結論:自擬中藥配方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療效不錯。
關鍵詞:自擬中藥配方圍絕經期綜合征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87-01
圍絕經期綜合征是指婦女在絕經期前后,由于性激素減少所致眩暈耳鳴,烘熱汗出,心悸氣短,煩躁易怒,潮熱,月經紊亂,情志不寧等一系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癥狀。中醫稱之為絕經前后諸癥1。這些癥候輕重不一,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對女性的生活與工作具有一定的影響。目前,西醫常用激素替代治療,但對患者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筆者采用自擬中藥配方加減治療本病30例,并與30例采用六味地黃湯加減治療進行對照觀察,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60例均為我院門診病人,按入院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診斷依據:①發病年齡一般在45-55歲絕經前后;②月經紊亂,半數以上出現月經不規律,持續時間延長及月經量增多;③潮熱面紅,伴有烘熱,繼之出汗。持續時間短者30秒,長者5分鐘。④激動易怒、焦慮不安或情緒低落、抑郁寡歡、不能自我控制。⑤盆底松弛,乳房萎縮、下垂。尿道縮短,貓膜變薄,括約肌松弛,常尿失禁。⑥皮膚皺紋增多加深,皮膚變薄、干燥,色素沉著,出現斑點。
1.2治療方法。治療組采用自擬中藥配方加減治療,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1次,連續1個月。對照組采用六味地黃湯加減治療,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1次,連續1個月。
1.3觀察指標。治愈:治療1個月后癥狀消失。好轉:癥狀部分消失或改善。未愈:癥狀無改變或加重1。
2結果
治療一個月后,通過癥狀觀察發現,治療組總有效率(96.7%)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5.0%),兩者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更年期是婦女人生中“一道坎”,進入更年期后,婦女的身體發生一系列變化,比如卵巢功能衰退,孕激素缺少,卵泡發育停止,月經停止來潮,下丘腦和垂體功能退化,逐漸進人老年期。這些癥狀是圍絕經期的表現。圍絕經期是婦科常見疾病2。國內外醫學研究者對此病研究較多,提出了比較多的治療方法。目前,在臨床廣泛應用于治療此病的方法是激素替代治療。臨床證明,這種激素替代治療具有緩解圍絕經期癥狀、保護心臟與保留鈣質等優點。但是,在臨床應用過程中,也發現激素也給患者帶來子宮內膜增厚、陰道流血、乳房脹痛、白帶多、頭痛、水腫、色素沉著,抑郁易怒、高血脂、動脈硬化等副作用。為此,筆者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嘗試地采用自擬中藥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
《黃帝內經》中記載:“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中醫認為腎虛是圍絕經期到來的根本所在,且“婦人陽常不足”,圍絕經期總屬陰陽失調,腎陰腎陽都不足,但以腎陽不足為主3。因此,臨床若善用“陰中求陽”之法,重用補腎溫陽的中藥,往往可以達到與補充激素同樣的療效。本文自擬中藥配方中熟地、枸杞、山茱萸、女貞子滋養肝腎,補精血以滋養先天;莬絲子、杜仲、補骨脂溫補腎陽;生地養陰生津;知母滋陰潤燥,可緩解潮熱、汗出、心煩等癥狀;茯苓寧心安神;牛膝引血下行,并同時以此方為基礎,隨癥加減。臨床中,筆者采用自擬中藥配方的治療組26例治愈、3例好轉,總有效率為96.7%,取得較好的療效,且無明顯副作用。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第六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2]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絕經學組,性激素補充療法應用指南,2004(11)
[3]孫越.中藥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學院學報.200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