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中藥針劑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并提出針對性預防措施。
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2011年9月發生的中藥針劑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提出針對性預防措施。
結果:中藥針劑不良反應住往與中藥針劑內在質量不穩定、組方復雜、成分復雜、標準不完善、制備工藝不合理、使用不規范有關系。
結論:為降低中藥針劑不良反應發生率應加強中藥注射劑研發管理、加強中藥注射劑的合理應用,以保證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
關鍵詞: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原因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92-01
中藥注射劑是采用現代科學技術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從中藥或者復方藥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注射劑,目前隨著中藥注射劑品種的不斷增加,其所產生的不良反應也增多,入胃腸道反應、神經系統反應、過敏反應及肝腎功能損害等1,嚴重者可以導致患者死亡,中藥注射劑所導致不良反應的原因比較復雜,因此加強中藥注射劑的監督和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本文介紹我院在應用中藥針劑時所遇到的不良反應,并提出預防措施,現報告如下。
1中藥注射劑常見不良反應
1.1中藥注射劑內在質量不穩定。中藥材受到產地、季節、時間。加工炮制的影響,其質量直接影響中藥針劑的質量,因產地不同、采摘時間不同,加工炮制方法的差異,藥物的有效成分和毒性也不相同2,因此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發生與中藥質量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1.2中藥成分的復雜性。中藥注射劑比較復雜,大多數為大分子有機化合物,如淀粉、色素、蛋白質等成分,均以膠體形式存在于藥液中,在與0.9%氯化鈉溶液配伍時可因為鹽析作用產生大量的不溶性微粒,增加了輸液反應的發生率,此外中藥注射劑含有綠原酸成分,綠原酸具有較強的致敏性3,在清熱解毒藥物金銀花、茵陳、魚腥草中含量較高,還有一些藥物具有刺激性,如黃芩中含有黃芩素可以對患者局部產生刺激作用而引起疼痛,有時候藥液中鉀離子含量過高也可以引起疼痛,清開靈注射液中水牛角等成分含有異型蛋白,易引起過敏反應。
1.3標準不完善。1993年以前我國對中藥注射劑沒有明確的技術指導原則,1993年國家規定了中藥注射劑研發要求,其中一條是以凈藥材投料制成的中藥注射液中歐能夠可測成分必須達到總固體物的20%,以有效部位投料制成的中藥制劑4,可測成分達到總固體成分的70%,這些規定對于成分復雜的中藥,其內涵不明的物質是什么,是否與不良反應有關均不得而知。
1.4配伍不當。中藥制劑的配伍比較復雜,在與西藥聯合應用時可以發生配伍禁忌,在出現配伍禁忌后,容易產生色澤加深、PH值變化、出現泡沫、沉淀等,如穿琥寧注射液在與慶大霉素、氧氟沙星等喹諾酮類抗生素聯合應用時就可以產生沉淀,因此在臨床用藥過程中,盡量不要與該類藥物聯合使用,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1.5中藥制劑使用不規范。中藥注射劑目前多是西醫在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往往不是辯證施治,在與其他西藥聯合應用時,增加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同時由于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降低了藥物的有效成分的作用,辯證施治的中醫治療的精髓,在用藥過程中,要嚴格遵守。
2預防措施
在應用中藥注射劑時應注意對所用中藥進行對光檢查,仔細檢查藥品性狀與說明書是否一致,在藥液出現變色、渾濁、沉淀等情況時應停止使用。劑型選擇要有充分的合理性,如果口服制劑能達到很好的療效,就沒必要制成注射劑,同時建立藥材和制劑的圖譜標準,建立半成品質量標準,制定國家統一的重要注射劑生產規范,使中藥注射劑的生產有標準可遵循,加大對中藥橫紋圖譜的研究和應用力度,有效控制產品質量。醫生在使用中藥注射劑應該辯證施治,嚴格區分中醫藥學中的功能與主治范圍,根據患者病情來合理選擇用藥。
參考文獻
[1]陳中玉.中藥注射液在輸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觀察[J].中成藥,2009,24(12):U010
[2]李新旺.十二種中藥注射液與輸液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測定[J].中國實用醫刊,2008,29(7):44
[3]王玉榮.100例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分析[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8,6(1):50
[4]朱立勤.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分析[J].中國藥房,2007.18(3):215
[5]王榮,劉靜,黃祥.100例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分析[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9,7(1):50
[6]徐敏.中國針劑不良反應原因處置和預防[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8,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