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PU)內科治療的療效。
方法: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鉍劑四聯療法。
結果:十二指腸潰瘍愈合51例,愈合率94%,有效2例,總有效率98%;胃潰瘍愈合18例,愈合率86%,有效2例,總有效率95%,復合性潰瘍愈合9例,有效1例,總有效率90%。86例潰瘍中總有效率96.5%。86例中Hp轉陰82例,故Hp根除率95%。
結論:四聯療法療效確切,癥狀緩解迅速,不良反應少而輕,依從性良好。
關鍵詞:四聯療法幽門螺桿菌消化性潰瘍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213-02
十二指腸潰瘍(DU)多見于青壯年,胃潰瘍(GU)多見于中老年,男性患病多于女性;十二指腸潰瘍多于胃潰瘍,在胃癌高發區胃潰瘍多于十二指腸潰瘍。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和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消化性潰瘍最重要的發病因素,抑制胃酸分泌和根除Hp是治療消化性潰瘍和預防復發的主要措施。
1臨床資料
1.1病例選擇。患者均具備以下條件:納入標準:年齡≥18歲,內鏡證實為活動性潰瘍,快速尿素酶試驗及病理組織學檢查Hp陽性,Giemsa染色陽性、抗HP-IgG或13C或14C標記的尿素呼氣試驗陽性。排除標準:年齡<18歲;合并幽門梗阻,嚴重心肺肝腎疾病,正在服用非甾體類藥物,青霉素過敏,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就診前1個月內使用過抗生素的患者;有食管、胃、十二指腸手術史,惡性腫瘤及酗酒者。
1.2一般資料。符合上述條件患者86例均系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門診及住院患者。有消化性潰瘍癥狀,病史在1~5年者71例,6~10年者15例。就診24~48小時內經胃鏡診斷為活動性消化性潰瘍。其中男58例,女28例,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40.5歲。其中十二指腸潰瘍54例,胃潰瘍21例,復合性潰瘍11例。后兩者均排除了惡性疾病。
1.3檢查。胃鏡下取胃竇及胃體黏膜各2塊進行檢查。①快速尿素酶試驗。②以改良的Giemsa染色做病理組織學檢查或13C或14C標記的尿素呼氣試驗。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停藥4周后各檢查1次。
1.4治療方法。奧美拉唑20mg,每天2次,口服;阿莫西林100mg,每天2次,口服;左氧氟沙星200mg,每天2次,口服,果膠鉍150mg,每天3次,口服,若有上腹飽脹伴惡心者口服多潘立酮,以助胃排空。噯氣者可給予氣滯胃痛顆粒口服等,所有患者治療療程為4周。服藥期間每周門診隨訪1次,記錄病情變化、不良反應及查體,包括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停藥4周后做胃鏡及檢測Hp。
1.5療效觀察。停藥4周后,經胃鏡檢查和檢測Hp。痊愈:潰瘍消失或瘢痕形成、沒有炎癥;有效:潰瘍面較原來縮小50%以上,仍有炎癥;無效:潰瘍面縮小<50%或潰瘍無變化或反而增大。二項Hp檢查均陰性者,為幽門螺桿菌已清除;6個月后復查Hp仍為陰性,則屬胃內HP根除。
2結果
2.1Hp陽性率胃黏膜活檢組織快速尿素酶試驗、改良Giemsa染色及培養檢查Hp、13C或14C標記的尿素呼氣試驗陽性者分別為93%(80例)、100%(86例)、100%(86例)、70%(70例)。
2.2四聯療法HP根除率。86例中Hp轉陰82例,故HP根除率95%。
2.3四聯療法治療DU的療效。胃鏡檢查,十二指腸潰瘍愈合51例,愈合率94%,有效2例,總有效率98%;胃潰瘍愈合18例,愈合率86%,有效2例,總有效率95%,復合性潰瘍愈合9例,有效1例,總有效率90%。86例潰瘍中總有效率96.5%。
2.4不良反應三例,有胃納差、乏力、腹脹、口苦給予對癥治療后癥狀基本消失。
3討論
消化性潰瘍病程長、復發率高,且難徹底治愈,自從Marshall和Warren成功地從人胃黏膜活檢標本中分離培養出幽門螺桿菌以來,大量的研究資料已證明Hp是引起消化性潰瘍的重要因素,幽門螺桿菌的發現和相關研究顯示,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密切相關。而根除幽門螺桿菌之后經過長期隨訪觀察,潰瘍復發率下降至10%以下。近年來我國醫務科技工作者通過刻苦鉆研,對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如何做到科學合理、價廉有效地配伍用藥,仍是醫務工作者需要長期探討的問題。
筆者通過86例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深有感悟,從中體會到優化組方,能達到標本兼治,科學有效。但消化性潰瘍的形成有多種因素,三聯療法能提高Hp的根除和潰瘍的愈合率已成為共識。但近年來Hp耐藥率迅速上升,常導致根除Hp治療失敗。四聯方案,是較為理想的根治Hp、治愈潰瘍的方法。目前國內外多主張四聯療法,三聯療法逐漸被四聯療法所取代。PPI通過抑酸提高聯合應用抗生素的殺菌能力,鉍劑則能預防和克服耐藥性的產生。再加上兩種抗生素聯合應用,使Hp根除率達95%,潰瘍總有效率96.5%。隨著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學及藥學研究的進展,如何選擇組合藥物,尚無統一規范,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盡管聯合療法有很多的優點,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是既有內因又有外因,既有病理生理改變又有生化學參與的過程。因此不斷研究探索消化性潰瘍治療和預防方案,是臨床醫生面臨的一個非常迫切而又棘手的問題。本文提到的方法療效確切,癥狀緩解迅速,不良反應少而輕,目前基層醫療機構實行的藥品零差價,價格很低,患者依從性良好,值得臨床進一步使用。
參考文獻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866-1877
[2]李巖.消化性潰瘍的藥物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1):24
[3]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Hp若干問題的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00,22(2):117-118
[4]成紅,胡伏蓮,王蔚紅.108株幽門螺桿菌(Hp)菌株的耐藥分析及其對Hp根除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01,17:415-418
[5]陳靜,曹澤偉.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的回顧性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31):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