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華東醫院推拿科的“朱氏一指禪推拿”,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年來,承擔了上海中醫藥大學和復旦大學等院校推拿學專業的臨床帶教工作。在帶教中,結合推拿學科的特色,總結了三“Ⅰ”特點,三“Ⅰ”即為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大寫的簡稱,即“interest”(興趣)“individual”(個體)“industrious”(勤奮),重視其在同學們學習過程中的應用。由于中醫推拿教學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還有很多工作在以后的帶教中需要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中醫推拿朱氏一指禪三“Ⅰ”帶教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217-01
作為中醫推拿學三大流派之一的一指禪推拿,在骨傷科疾患、內、婦、五官科等各科中廣泛運用。其中,華東醫院推拿科的“朱氏一指禪推拿”,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多年來,華東醫院推拿科成立了中醫推拿教研室,承擔了上海中醫藥大學和復旦大學等院校推拿學專業的臨床帶教工作。
在中醫推拿臨床帶教工作中,結合推拿學科的特色,我們總結了三“Ⅰ”特點,重視其在同學們學習過程中的應用。
三“Ⅰ”即為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大寫的簡稱,即“interest”(興趣)“individual”(個體)“industrious”(勤奮)。具體而言,在帶教過程中,我們重視其特點,盡可能讓同學們學到更多的推拿專業知識。
1興趣(interest)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力量,是同學們學習的強大動力。北宋教育家程頤曰:“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因此,注意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每當一批新同學到科室時,除了交代實習的注意事項和教學大綱要求外,主要是介紹了推拿科的歷史和朱氏一指禪推拿的特點。特別是朱氏一指禪推拿手法柔和,剛柔相濟的特點,同學們很難一下子把握,有的同學稍一用力,則手法顯得生硬,柔和性不足。這時我們要求他們手法先做到“形似”,進而逐步體會到“神似”。
由于學習興趣大體上可以分為直接學習興趣與間接學習興趣兩種。前者是由所學材料或學習活動——學習過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因此,首先注意培養其直接學習的興趣。
在教材上,主要是科室朱鼎成主任編著的兩本,一是《推拿名家朱春霆先生學術經驗集》,二是《海派中醫》。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學術經驗方面,主要是側重介紹一指禪推拿的特點和其在教學大綱上常見疾病的治療方法應用。
由于一指禪推法在手法學習過程中較難掌握,同學們普遍感覺難以操作。但一指禪推法具有“手法柔和,剛柔相濟;取穴準確,以指代針;注重練功”的特點,因此,學習好一指禪推法對于掌握其他手法的發力技巧很有益處。
對一指禪推法操作來說,醫者必須思想集中,兩目凝視,舌抵上腭,鼻息調勻,氣沉丹田,將全身功力運至拇指之尖。爾后,輕緩慢慢地落指于施治的穴位上,和患者息息相通,融為一體。其次,要求醫者百節放松,百脈開通,四肢八骸無一僵硬,達到柔和的境地,強調自然著力于指端,不要刻意向下按壓和使用蠻力。1
因此我們在帶教之中主要是結合一指禪推拿的特點,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這里,主要是克服他們學習方面畏難的思想。
由于一指禪推拿的吸定和熟練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普遍感到困難,這種畏難的負面情緒不利他們興趣、自信和自身潛能的發揮。通過帶教老師的手法操作,使他們體會到掌握一指禪推法并非高不可攀,理解和掌握正確的動作操作要領是十分重要的,并及時在具體疾病治療中給以展示。
另一方面,間接學習興趣具有明顯的自覺性,是由學習活動的結果引起的。當一個人意識到學習的社會意義或與自己的關系時,學習興趣就隨之產生。在培養同學們的間接學習興趣方面,主要是結合《海派中醫》上各位名中醫治病的案例和他們成為大醫家的典范,這里有朱氏一指禪推拿,也有石氏傷科等中醫大家,這些名醫大家成功的典范和其社會意義,深深地激勵著同學們,提高他們學習的熱情。
2個體(individual)
個體就是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由于推拿專業的手法操作,每個學生的生理條件,如手掌和手指的大小、長短、臂力等方面不同,因此在強化手法訓練時就要因個體指導。
《靈樞官能篇》曰:“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疾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癰咒病。爪苦手毒,為事善傷者,可使按積抑痹。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師無名。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傳,此之謂也。手毒者,可使試按龜,置免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復生如故也。”在臨床推拿帶教中根據上述《內經》的原則,我們十分注意因人施教,提高他們的手法技巧。
由于一指禪推法的操作要領是:沉肩、垂肘、懸腕、指實掌虛。用拇指指端螺紋面或偏峰著力,并以腕關節左右擺動,帶動拇指關節行伸屈活動,速度每分鐘在120~160次左右。在帶教時,根據每個學生拇指粗細,長短的不同,一般要求拇指著力,其余四指不接觸被推的穴位,但也根據每個學生個體不同靈活變化,同時在一指禪推法時拇指間關節可屈伸或否。
在練習時著重強化他們的米袋功,指導他們在米袋上訓練,要求他們應用意念,即在心里默念動作要領,并讓他們仔細體會肢體放松與用力之間的關系。既做到肢體放松,又能持久,從而為其他手法操作打下扎實基礎,正如一指禪推法的“萬法歸一”。
操作時可根據需要,隨腕關節的擺動使拇指端緩慢地沿經絡移動,緊推慢移,壓力、頻率及擺動幅度要均勻,使力量持續地作用于經絡穴位,做到推穴位而走經絡。在人體操作時先在背腰部用拇指指端螺紋面推,在腹部訓練“朱氏一指禪推摩法”。
3勤奮(industrious)
狄更斯曾說:“我決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無需堅定的長期苦干的品質而得到成功的。”為了盡快提高他們的手法技巧,以一指禪推法為突破口,“授之于漁”,使他們體會到推拿手法訓練所用的方法,因勢利導地要求他們勤奮學習,刻苦訓練。
在手法訓練同時要求同學們結合臨床實踐。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學記》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在臨床上以一些教學大綱要求的典型病例為契機,以推拿名家朱春霆學術思想為指導,用一指禪推拿法治療常見病種如失眠、腰痛、落枕一療程,并隨時注意患者的病情變化而調整手法力量的輕重和選取經絡穴位,使他們耳聞目染,體會到只有嫻熟的手法技巧才能扎實提高臨床療效,并看到自己手法和帶教老師的差距,只有刻苦訓練,才有可能迎頭趕上,青勝于藍。
在科室學習結束時,注意對同學們考核,“一份付出,一份成績。”除了在患者身上在帶教老師指導下手法實際操作外,要求同學們在老師身上操作,根據是否柔和,均勻,有力,深透等手法要求考核,注意不僅手法要求形似,更要求神似。
中醫推拿專業帶教對于推拿醫生的培養十分重要,不積圭步無以致千里,在中醫推拿專業帶教過程中,雖然總結了三“Ⅰ”特點,但教學工作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還有很多工作在以后的帶教中需要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朱鼎成,顧宏平編寫。推拿名家朱春霆先生學術經驗集。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2006年11月第3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