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不良事件康復治療腦癱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229-01
小兒腦癱是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導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可伴有智能低下、語言障礙、聽視覺障礙、癲癇、行為及情緒異常等1。其治療貴在早期干預,主要是抓住腦發育及智能發育的關鍵時期,利用感覺和運動刺激的方法減輕或修復腦組織病變,阻斷神經細胞凋亡,減輕或防止神經系統后遺癥。其目的和意義是:促進腦細胞的發育和髓鞘形成;發展正常姿勢反射和抗重力肌的肌張力,促進正常運動功能的形成和發育,防止異常姿勢反射和異常肌張力的發展;預防由于姿勢及運動異常引發的繼發性損害。如關節攣縮,肌肉萎縮,肢體變形等2。其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藥物治療干預、功能訓練、運動療法、推拿按摩、高壓氧療法、針灸治療、穴位注射、物理治療、中藥浴式水療等。以上方法均相對安全、有效,但仍不乏發生一些不良事件。就小兒腦癱康復治療中發生的一些不良事件進行歸納總結,以防以后盡少發生。
1藥物過敏反應
在輸注腦細胞活化劑或擴張血管藥物時由于患兒的個體差異而對此藥物出現過敏反應,輕度表現為皮疹、水腫,嚴重時異??摁[,甚至出現過敏性休克。出現藥物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對癥處理,更換藥物,并上報藥物不良反應。
2肌肉、韌帶拉傷或骨折
腦損傷患兒肌張力增高,姿勢異常,在被動訓練時由于訓練師或治療師手法過重,力量過大,或急于求成,可造成肌肉、韌帶拉傷,甚至骨折。若出現此種情況應停止訓練一周左右,或視情況酌情處理。這就要求治療師或訓練師手法輕柔,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3癲癇發作
腦癱患兒合并癲癇在做功能訓練或電療(物理治療)時可誘發癲癇發作。此時應停止訓練或電療,應用抗癇治療。合并癲癇時盡量不做電療或針灸,避免刺激誘發癲癇發作。
4屏氣發作
此類是出現較多的嚴重事件。在功能訓練時由于患兒哭鬧劇烈,造成過度換氣或屏氣發作,此時患兒哭鬧停止,呼吸微弱,意識喪失,四肢松軟,面色蒼白,心跳微弱或停止。發現此情況立即停止訓練,給予心肺復蘇:胸外按壓,吸氧,必要時注射血管活性物質(一般為1∶10000的腎上腺素皮下注射或多巴胺泵入),一般1-3個小時即能恢復正常。此類患兒發生此種情況多考慮心腦肺功能異常有關。故在功能訓練時避免患兒過分哭鬧、長時間哭鬧或過度疲勞。喉軟骨發育不全時要謹慎,肺炎時禁止功能訓練。
5藥浴水療時嗆咳
患兒做藥浴水療時要有責任心,做好防護工作。
6高壓氧治療時嘔吐窒息
行高壓氧治療時半小時內不要喂奶,肺炎咳嗽時禁止做高壓氧治療,一旦發生嘔吐窒息時,立即關閉供氧閥,停止供氧,將排氣閥及排氣閥流量計調至最大位置,使氧艙卸壓,當艙壓下降至0.04MPA時,即可漸漸開啟艙門,即漸漸松開艙門的擰緊手柄,注視艙壓表指針下移,實現有控卸壓,艙壓為零值時打開艙門,抱嬰兒出艙實施搶救。
盡管小兒腦癱康復治療不良事件發生率低,可一旦出現,造成嚴重人為事件,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所以我們把此類事件列出,以便同仁警示。
參考文獻
[1]陳秀潔,李樹春.小兒腦性癱腦性癱的定義,分型和診斷條件[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7,29(5):309
[2]劉振寰,腦癱高危兒的早期診斷與早期干預[J].全國小兒腦性癱瘓新技術新理論培訓講義(2011年9月.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