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老年高血壓的臨床治療特點及治療方法。
方法:70例老年高血壓病例作回顧性總結分析。
結果: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特點是發病率高,病程長,波動性較大,且預后較差,但通過針對性的預防及治療措施,血壓控制較為滿意。
結論:要根據老年高血壓的臨床特點,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法,建議聯合用藥,有效地平穩血壓,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臨床治療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235-01
在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壓發病率達到50%以上,降低血壓至達標水平和維持血壓的相對穩定,對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進一步探討老年高血壓的臨床特征,做到及早防治,現對我院70例老年人高血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科住院60歲以上臨床資料較為完善的高血壓病患者70例,男34例,女36例,年齡最大99歲,平均(80±4)歲。以75~85歲最多。
1.2診斷標準。患者年齡≥60歲,在未服用任何藥物的情況下,連續3次非同日測量血壓,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為老年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為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本組中高血壓1級2例,高血壓2級5例,高血壓3級63例。
1.3臨床表現。全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頭痛、頭暈不適,心悸10例,氣促9例,心前區隱30例,無明顯癥狀者21例;平均收縮壓(178±16)mmHg,平均舒張壓(102±10.2)mmHg,本組70例中有并發癥及伴發病者60例。
1.4治療方法。用藥原則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隨病情靈活選藥,采用個體化原則。主要降壓藥物:利尿劑:氫氯噻嗪;鈣通道阻滯劑:苯磺酸氨氯地平;β受體阻滯劑:倍他樂克;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福辛普利鈉;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氯沙坦鉀、替米沙坦。
1.5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癥狀或體征消失或明顯減輕,收縮壓下降>20mmHg,舒張壓下降>15mmHg,均達到正常范圍。有效:癥狀或體征減輕,收縮壓下降<20mmHg,舒張壓下降<15mmHg。無效:血壓下降數值未達到上述標準。
2結果
本組患者經過4周左右的治療后,血壓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顯效56例,有效11例,無效3例;治療過程中,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3討論
3.1老年高血壓的特點。
3.1.1常見血壓晝夜節律異常,血壓波動大,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晝夜節律異常的發生率高,表現為夜間血壓下降幅度不足10%或超過20%,因而使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危險性大幅增加。較年輕患者,老年人靶器官損害程度與血壓的晝夜節律更為密切。隨著年齡增長,老年患者的壓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而動脈壁僵硬度增加,順應性降低,隨情緒、體位和季節的變化血壓易出現較明顯的波動。
3.1.2常與多種疾病并存,并發癥多老年高血壓患者常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尿酸血癥、高脂血癥、肥胖癥等,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和復發率明顯增加。這些疾病的存在降低了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耐受性,疾病之間的藥物相互作用極大地影響高血壓治療效果。老年高血壓患者若血壓長期控制不理想,更容易發生靶器官損害,心腦血管病死亡率以及總死亡率顯著高于同齡的正常人。
3.1.3收縮壓增高為主,脈壓增大,老年高血壓常見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老年人群中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所占比例達60%以上;老年人動脈順應性,特別是大動脈的順應性降低,動脈硬度增高導致的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并且舒張壓在60歲之后開始逐漸降低,然而收縮壓卻隨著年齡逐漸升高,因而脈壓逐漸增大。脈壓是反映動脈彈性的指標,老年人脈壓增大是重要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因子。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和臨床研究證明,收縮壓與腦卒中、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比舒張壓有更強的相關性。
3.1.4老年高血壓控制率低,60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的發病率是40~59歲之間人群發病率的2倍。雖然近年來老年高血壓的知曉率有所改善,但是血壓的控制率仍不理想(僅僅50%得到治療)。
3.2老年高血壓治療基本原則。高血壓降壓目標為收縮壓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還可以進一步降低。但降壓幅度不宜過大,降速不宜過快,應平穩降低血壓。如果并發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應將血壓降至<130/80mmHg。老年高血壓患者,在進行降壓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將采取積極有效的改善生活方式視為老年人降壓治療的基礎。同時,還應注意綜合控制多重危險因素,控制好血糖、血脂,積極治療并存疾病。老年人高血壓的治療大多需要2種或2種以上藥物聯合應用才能使血壓達標。聯合用藥在增強降壓療效的同時,通過降低用藥劑量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更由于兩藥互補的作用機制,使各自的不良反應得到抵消。對于難治性高血壓可選用3~6種藥物聯合治療,一般來說都能取得良好療效,如仍降壓效果較差,應進一步排除其他繼發性高血壓可能。本文患者聯合用藥占85.42%。首選長效鈣拮抗劑控制,其次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類。治療原則是應從小劑量開始,1周后再緩慢增加劑量,主張聯合用藥。切勿降壓太快太猛,易致血管破裂及嚴重的心腦血管并發癥而危及生命。另外,非藥物療法有助于減少降壓藥物的用量,減輕藥物的不良反應。①生活方式改變,保持有規律的生活按時作息,保證充足睡眠,糾正熬夜等不良習慣。②參加力所能及的有氧運動,每天堅持散步1~2h或其他輕中度體育活動如打太極等。③飲食習慣的改變,戒煙限酒,低糖,低脂,低鹽(每天少于5g,多吃蔬菜,多吃高蛋白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④保持情緒穩定,心態平和,避免精神刺激,什么事都要看的開,豁達的情緒是長壽的根本。
總之,老年高血壓作為一種常見的臨床綜合病,隨著老年人年齡的不斷增長,發病的機率也越來越大,這些極大的影響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導致病死率和其他病狀的發生。因此,探討老年高血壓病臨床治療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國樹.老年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11):880
[2]孫寧玲,杜曙光,趙連友,等.老年高血壓防治新進展.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0:218
[3]唐景華,馬光仁.老年高血壓藥物治療的新進展.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6,12(13):1811
[4]王紅,李力,王漢斌.老年高血壓的藥物治療[J].中國刊,2009,44(1):67~78
[5]鄭榮華.高血壓病綜述[J].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7,13(1):112~113
[6]秦玉珍,王昌河.老年病高血壓的治療[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3.16(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