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病原學特點、臨床特征及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提高對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認識及診療水平。
方法:對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110例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進行分析。
結果:110例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臨床表現及體征不典型,多數有基礎疾病,易誤診、漏診,治療難度大,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高。
結論:對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關鍵詞: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250-01
社區獲得性肺炎(CAP)是指在醫院外所患的感染性肺實質(含肺泡壁即廣義上的肺間質)炎癥,包括具有明確潛伏期的病原體感染,而在入院后潛伏期內發病的肺炎。CAP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性疾病之一1。我們對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10例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110例患者均符合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診斷標準1。其中男70例,女40例,男女之比1.75:1,65~70歲25例,71~80歲50例,80歲以上35例。發病季節:冬春季節發病79例(71.8%),其他季節31例(28.2%)。發病誘因:上呼吸道感染75例(68.2%),吸煙、勞累、酗酒、進食嗆咳25例(22.7%),無明顯誘因10例(9.1%)。伴有基礎疾病者78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40例,糖尿病22例,高血壓28例,冠心病18例,腦血管疾病20例,帕金森病3例,腫瘤4例,肺結核2例,部分患者還存在有2種或2種以上的多個基礎疾病。
1.2臨床表現。110例患者中發熱44例(40%),咳嗽、咳痰85例(77.3%),呼吸困難或氣促71例(64.5%),肺部啰音95例(86.4%),胸疼28例(25.5%),心悸35例(31.8%),心率增快60例(54.5%),心率不齊23例(20.9%),精神障礙47例(42.7%),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腹瀉37例(33.6%),心功能不全12例(10.9%),休克5例(4.5%)。
1.3胸部X線檢查。110例患者均行胸部X線檢查,56例加行胸部CT檢查。其中肺紋理增多、模糊、散在小斑點狀或小片條索狀陰影者64例(58.2%),大片狀陰影者33例(30%),間質性改變者13例(11.8%);單側發病者96例(87.3%),雙側發病者14例(12.7%)。
1.4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10×109/L者55例(50%),<4×109/L者42例(38.2%),正常者13例(11.8%);中性粒細胞比例>70%者91例(82.7%)。110例患者中行痰細菌培養加藥敏實驗者102例,64例陽性,陽性率62.7%。其中革蘭陰性菌41例(64.1%);革蘭陽性菌19例(29.7%);真菌4例(6.2%),均為白色念珠菌。
1.5診斷情況。本組病例診斷根據臨床癥狀、X線檢查及實驗檢查,入院時確診93例(84.5%),其中17例在入院后2~5天確診,早期誤診為胃腸炎、腦血管疾病、心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肺結核等。
1.6治療方法。入院后先給予經驗性用藥,選用的抗生素主要有第三代頭孢菌素、第3代氟喹諾酮類及大環內酯類藥物,然后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及時調整用藥,療程2~3周,同時給予吸氧、解痙、平喘、化痰、止咳、抗休克、糾正酸堿平衡及電解質紊亂等對癥治療,部分患者必要時給予機械通氣輔助治療。另外,積極治療并發癥及營養支持等綜合治療措施。
1.7療效評定標準。痊愈:癥狀體征消失,體溫、血常規恢復正常,X線復查肺部炎癥完全吸收。好轉:癥狀體征大部分消失,體溫、血常規基本恢復正常,X線復查肺部炎癥部分吸收。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以痊愈﹢好轉計算總有效率。
2結果
治愈78例(70.9%),好轉26例(23.6%),總有效率94.5%;無效6例(5.5%),均死亡,主要原因為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及休克。
3討論
老年人由于機體老化,免疫功能衰退,呼吸道分泌功能減退,黏膜纖毛運動減弱,氣管壁及肺組織的彈性減弱,影響分泌物排出。老年人免疫功能隨年齡增大而衰退,免疫衰退是老年人肺炎發病率和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2。同時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腺體萎縮,分泌物減少,病原體易在呼吸道停留繁殖,故易導致感染3。老年人感染一旦發生,其發展多較迅速,病情可急劇惡化,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應盡早、正確、合理選用抗生素,及時控制感染4。
通過對本組110例患者的分析,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有如下特點:①發病多見于冬春季節(71.8%),與上呼吸道感染、受涼、吸煙、勞累、酗酒、進食嗆咳等因素有關,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誘因(68.2%)。②臨床癥狀不典型,體征缺乏特異性。很多病人僅有低熱,咳嗽、咳痰較輕,無胸痛及高熱等肺炎的典型癥狀。部分病人以消化道、心血管系統、神經及精神癥狀為首發表現,或者原有基礎疾病不明原因加重。③感染程度與實驗結果不一致。大多數患者白細胞總數不高,僅有中性粒細胞增高。④痰細菌培養陽性率不高,陽性結果中多數為革蘭陰性菌(64.1%)。⑤有基礎疾病的多,許多患者多種基礎疾病并存,常見基礎疾病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及腦血管疾病。⑥并發癥多,病死率高。由于老年人器官功能減退,免疫功能低下,基礎疾病的存在,一旦發生感染,易出現感染性休克、心功能不全、昏迷、消化道出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療中癥狀改善慢,難度大,時間長,病死率高。
正確使用抗感染藥物是治療的關鍵,初始治療一定要包括所有病原菌,以后可以根據痰細菌培養和藥敏實驗結果選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成功治療老年人肺炎特別是重癥肺炎的關鍵5。老年人由于肝腎功能減退,對藥物代謝和排泄減慢,易發生藥物中毒,抗生素使用量應少于中青年人,盡量選用作用快、排泄快、毒性小的藥物。老年人肺炎多為混合感染和重癥感染,常需聯合使用抗生素,而且由于病灶吸收緩慢,抗生素應用時應適當延長,一般要求在體溫正常5~7天后停藥5。在實際應用中,我們一般應用2~3周。
總之,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癥狀不典型,基礎疾病多,并發癥多,致病菌復雜,病情重,愈后差,病死率高。所以,臨床醫師要高度重視,應詳細詢問病史及檢查,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一旦確診應盡早、足量應用抗生素及早期綜合治療,以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命。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及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6,29(10):651-655
[2]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672-1674
[3]馬壯,陳萍.老年肺炎的特點及其診斷與治療[J].中國醫刊,2000,35(1):15
[4]殷凱生.實用抗感染藥物治療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448-449
[5]朱迎鋼,瞿介明.老年人重癥肺炎的難點和臨床對策[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8,2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