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記得還是在兒時,父親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顆種子,一顆對“教師”這一職業無限憧憬的種子。我就懷著這樣的一份崇敬和向往走進了教師隊伍。
當我穿過它金色的光環,走進它,踐行它,我才深知,教師是平凡的、是普通的。猶如一顆小小的鋪路石,沒有驚人的事跡;沒有輝煌的成就。我曾經苦惱過、迷茫過,甚至動搖過。但是,父親的諄諄教誨激勵著我;老師的敬業精神感化著我;教師的道德力量震撼著我。注重學生道德成長的魏書生,關注平民教育的李鎮西,汶川大地震中涌現出的那一個個感天動地的老師代表,讓我看到了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明天,找到了指引我前行的那一縷標桿,是它在泥濘中為我鋪上了堅定的基石,伴我腳踏實地、辛勤耕耘走過傷痕累累的昨天。 如今,心中少了名利功勛,我知足著;身邊少了虛無縹緲,我充實著;頭上少了金色光環,我快樂著。乘著規范的東風我常樂著一路走來。
師德規范要求我活到老、學到老。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讓自己學習、為自己充電。我不僅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學習,而且還自費參加各種培訓、學習。教研室里,常有我請教同行的孜孜不倦的身影;電腦里,永遠有我還未最后定稿的專業論文;校園內,總會留下我學習“三新一德”的匆忙腳步……
樂于奉獻,甘為人梯。師德規范引領著我堅決拒絕有償補課,把真誠的師愛奉獻給孩子。李果,那是我平生最難忘的一名留守學生。父母雖然在外掙錢不少,但是孩子卻因疏于管理傷透了父母的心。不僅成績差,而且經常打架斗毆,吸煙,逃學,甚至還公然在街上打劫。分班時,誰也不愿意讓這樣的學生影響并帶壞了自己的班集體。步履蹣跚的老奶奶把他帶到了我的面前,用哀求的語氣對我說:“老師,我求求您一定得收下他。”隨后,她用顫抖的雙手從口袋里摸出了幾百元錢,硬塞到我的手中,我握住她布滿老繭的雙手,把錢放回到她的手中。轉回頭望著這個誰也不愿意接手的孩子,我從他的眼里讀到了失望與無奈,也讀到了他眼里的那一絲期盼,期盼著老師能再給他一次機會。于是,我沒有理由拒絕那雙渴求知識的目光,再不忍心去傷害那顆本已受傷的心靈。我握著老奶奶的手說:“不愿意接收調皮的學生是人之常情,但教育學生是老師的職責,我決定還是收下他,一定把他的成績補上去,一定把他的自信找回來,但錢我是絕對不會要的。”從此,我便少了一份清閑更多了一份責任。我對他耐心細致,和風細雨。我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他的每一次錯誤;用真誠的愛心感化他;用我規范的言行為他扶危定傾。一學期結束,他居然考了七十多分。他激動地對我說:“老師,謝謝您,這是我讀書以來第一次考試及格。您是我今生永遠的恩人。”
曾記得,葡萄熟透的時節,我班的一個小女孩竟然趁人午睡時,偷吃了鄰居家的葡萄,而且還不知珍惜的撒落了一地。沖動的主人要拉著孩子去見領導,失去理智的父親掄起他粗壯的拳頭沖向弱小的孩子,我見狀,立刻沖上去護住了孩子,孩子安全了,但我卻被家長來不及收回的拳頭打得血流滿面,孩子躲在我的身后,緊緊的抱著我,早以泣不成聲,此時,我是孩子最好的庇護神;還曾記得,那是一個大雨傾盆的日子,我班的一個孩子上廁所時,赤裸的小腳不小心踩到了玻璃上,鮮血直流。我聞訊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背上他立刻跑向醫院。一路上,我告訴他一定要堅強,勇敢的孩子不哭,他強忍著劇痛沒有哼過一聲。當醫生為他處理傷口時,我才發現,那傷口足足有五六厘米長,還血流不止。我的腦子頓時一陣眩暈,倒在了地上……醫院里頓時傳來孩子的哭喊聲:“老師,您醒醒,您醒醒啦,老師……”這個在劇痛面前都沒哼過一聲的小男子漢,卻在老師倒在地上的那一瞬間哭了,那哭喊聲,那傷心的淚水不是對老師最高的獎賞嗎?
或許,青春流逝;或許,紅顏易老。然而,教師毅然而決然地耕耘著“半畝方塘”,播撒著愛,也收獲著幸福。看著孩子們一天天逐漸成長,看著他們揚起風帆駛向未來的理想海岸,我幸福并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