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同時,探索并建立有利于學生價值提升、潛能發揮、個性發展的發展性作文評價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點評學生的習作
教學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老師的批改應當重視、理解、尊重、欣賞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個性體驗,努力發現作文的閃光點,對學生多加鼓勵,努力發現作文的閃光點,激發其習作的積極性。如真誠的贊許。對于優秀作文我總是極力贊揚,夸張鼓勵,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我班李麗娟同學的《奇妙的音響世界》,把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想象成人類生活中的各種奇妙音樂,它們交織在一起又成了“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奇妙的大自然交響曲。我對她這篇文章的評語是:“你的想象力豐富,想象奇特,有些語言很有個性,這說明了你平時能留心觀察,熱愛生活。”
當然,老師的鼓勵贊揚應是發自內心的,要不吝贊美之辭,同時也要注意批語中與學生交流的話語,讓學生既感受到老師對他作文的關注,又感受到對他本人的關愛,從而增強他們繼續超越自我的信心。
又如委婉的提醒。作文,是智慧與語言表達的結晶,盡管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在學生眼里,就像一個完美的藝術品,期待得到他人的肯定。隨意揮舞的“狼牙棒”會讓學生的心靈留下永遠也抹不去的傷痕,無情地澆滅創作的火花。如,一學生的《家鄉美景》條理比較雜亂,我是這樣評的:“你寫了許多吸引人的景物,如能按一定的順序寫,別人就可以更快、更省力地分享你家鄉的快樂,試試吧,你肯定行。”我們要求學生的作文寫出真情實感,那么評語也應讓學生聽到教師心聲。委婉的提醒為學生澄清模糊性認識,使評價語言成為甜口良藥,由此激勵學生向更高的目標沖刺。
二、讓學生在自我欣賞中品嘗成功獲得自信
目前,很多學生都依賴于教師的評定來判斷一篇文章的好壞,不懂得如何自己欣賞文章,如何欣賞自己的文章,這也是一種能力的缺失,作文教學不能忽視培養學生學會評價的目標,而這也正是教師評價的目標之一。從學生的生涯發展來看,學生不能永遠依靠教師來評價自己的作品,實際上不會評價自己的人也很難寫出出色的作品。就像畫家不懂得欣賞自己的作品又如何能畫出讓別人欣賞的作品呢?
為此,我提倡作文寫好后,由學生自己先對習作欣賞一番,讓學生從不同方面欣賞自己的習作,如語言表達、文章結構、材料選擇等。教師批改作文時,可參照學生自己欣賞的觀點,給予鼓勵,寫上贊美之詞,作出最后的評價。學生看到教師肯定了他們的自我欣賞能力,就更能產生成就感,激發他們在作文的天空自我展翅、自由翱翔。
三、讓學生在相互欣賞中暢所欲言激活思維
對于同一作品,“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就要求評價主體的豐富性,要努力使更多的評價對象成為評價主體。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給學生創造機會,利用群體的力量,探討作文評改的策略。讓學生在相互的探討中找到作文評改的真諦——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作文,用真誠地態度對待作文,用合作的態度幫助人……在現實中,我發現學生很會評價別人,很會說,但說得服人,說得悅人,說得催人,這都需要教師在與學生探討評價策略時的積極引導。我們班在一段時間的學生互評后,有了幾條“約定”:(1)評語語言要婉轉,不要傷及同學的自尊心。(2)評價語言要簡明,通順。盡量做到幽默,討人喜歡。(3)要仔細閱讀文章后,再評,評點時要注意策略,注意先“甜”后“苦”。(4)要盡量多用筆墨,鼓勵同學,使其增強寫作的信心和動力。有了這些“約定”,同學們的賞評開始步入正規,評價在規范中得到了質的飛越。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只要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習作、用發展性評價去面對孩子、衡量孩子,才能還孩子作文一片公正、合理的天空,給孩子作文足夠的前進動力,真正拱破傳統的“繭縛”,激活學生習作的源頭,讓其如流水般在作文的海洋中奔騰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