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首先介紹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即基于項目的學習)及其理論優勢,然后將PBL模式應用在新視野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揭示其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PBL;大學英語;應用實踐;指導意義
PBL ( project-based learning ),基于項目的學習,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西方廣為流行,近些年也受到了國內學者極大的關注。它不同于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或者填鴨式教學,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團隊協作的一種模式。它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品質。主張探究式的學習問題背后關聯的科學知識,運用所有資源,來解決實際問題。
一、PBL模式下《新視野大學英語》教學的理論優勢
在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一味地背誦,記憶,練習等,被動地接受,完全地依賴老師,不能自主思考,也缺乏與同學的共同研究,相互合作。 《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的出版,體現了新的大學英語設計理念,以高科技的網絡技術為支撐,使得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開放式,自主式的學習方向發展,體現了教學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而PBL 教學模式正好符合《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的設計理念,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和要求設置真實的,有意思的問題,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去解決問題,以學生為主導,改變以往課堂教學死板單一的現象,促進學生批判性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積極思考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
二、PBL在新視野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筆者將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冊unit 2 section A 為例,探討PBL 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1、圍繞單元主題預習及討論
課前預習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用心鉆研,課前準備越充分,課堂效果就越好。PBL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導,注重培養自學能力的新型教學法,而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需要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教師可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以及重點難點,設計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也可在班級群共享里提前上傳跟本單元相關的多媒體資料,或者關于運動與鐵的復合式聽寫填空,提高學生的興趣及主動性,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努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運用多媒體優化課堂環境
上課時,充分利用音響、電腦、及投影等設施,為學生播放多媒體課件,以及與背景知識相關的音頻視頻資料。例如,在學習Unit 2 Section A時,通過討論the positive effects of exerci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on and exercise, the ways to remedy or prevent iron deficiency等問題展開這一話題,通過形象生動的課件,使他們了解富含鐵的食物,什么情況下容易缺鐵,如果缺鐵應該如何補充等,向學生展示運動與鐵的關系,激發他們對于課文的興趣,刺激其求知欲。
3、課后鞏固練習
課后給學生布置一些相關的任務或者練習,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知識。例如,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句子翻譯練習,并且要求使用本單元新出現的詞組和表達,或者要求做本篇課文的內容小結,以團隊為單位,選出一名代表進行口語陳述,等等形式。促使學生增強團隊協作的能力,共同努力,解決問題。這樣可以使他們避免產生做作業的煩惱,反而認為是一件有樂趣的任務。
4、評估檢查學習效果
以往的教學體系非常重視筆試這樣一種測試形式,只關注分數而不關注能力。在PBL模式下,除了筆試的形式,還可運用其他很多種方式來評估學生對于所學內容掌握的程度,例如,搶答比賽,口頭匯報,專題報告,小論文等,這些都需要每個團隊共同完成。這樣一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就完整地呈現出來。
三、結語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就是激發學生的潛力,能自主靈活地運用語言,真正做到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通過自己以及團隊的努力去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和經驗。讓英語真的能為人所用,而不只是紙上談兵。PBL教學新模式極大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升他們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李芒,徐承龍,胡薇. PBL的課程開發與教學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01, 173(6):8-11.
[2]梁瑞儀.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的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 2001(6).
[3]孫鳴.英語學習與教學設計[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4]鄭樹棠. 新視野大學英語系列教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申艷星,陜西中醫學院,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