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英語教學 教學做合一 理論 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2A-0014-01
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是南京曉莊學院的校訓,它主要的思想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這與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的“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以學生‘能做某事’為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的思想不謀而合,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使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從而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嘗試著運用“教學做合一”這一教學理論,通過“教學做三部曲”為學生營造良好、寬松的語言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做中學”。
一、導入
陶行知有一個經典的教學論就是“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方法的原理是“為教而學”,可以把它簡稱為“教中學”,即“教也是一種做”。一般課堂導入時,教師是主導者,引領學生進行各種操練,教師與學生處在相互對立而又不能互相取代的主客體關系上。陶行知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在勞力上勞心,以教人者教己”,在方法上提出了“教學做合一”。所以,在課堂導入環節,可以讓學生充當小老師。以《牛津小學英語》4A “A Purse(A)”部分教學為例,在Greetings之后,我通過看圖片“lets talk”復習舊知“Whats this?Is this a…?”快節奏的談話讓學生迅速進入英語學習氛圍。做了示范之后,我讓學生來做“小老師”,向其他學生詢問,“Is that a…?Whats that?”并引出本課的新句型“Whats that over there?”教師在一旁糾正、指引,并不時表揚和激勵學生,從而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參與者。這樣,學生“既當學生,也當先生”,教師“既當先生,也當學生”,學中有教,教中有學,互學互教,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把講臺讓給學生,讓學生當“小老師”,不僅在形式上給學生以新奇之感,而且把過去教師一人的講臺變成了眾多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呈現
“教學做”有一個共同的中心——實際生活。其本質就是要根據生活的需要而教,根據生活的需要而學,通過生活實踐去教學,從而使學生獲得生活實踐所需要的創造力。課上設計符合生活實際的情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完成任務,當學生親自實踐任務時,便會構成對所學知識的需要,而有需要的學習才是更有效的學習,當學生順利完成情境中要求的任務以后,成功感和自豪感又反過來會促進其下一步的學習,形成良性循環。
如6A“Bens Birthday”一課,重點單詞是月份和序數詞,句型是詢問日期“What date is it today?Whens your birthday?What would you like as your birthday pre-sent?”每個學生都喜歡過生日,所以在這課的呈現部分,我做了一頂壽星帽,讓同桌間討論后,借助PPT上的日期圖片和桌上的實物book,pencil,rubber,bookmark,VCD,cake等創設對話,并呈現。學生如果能用“Id like a…”回答“What would you like?”就真的可以將禮物拿走。這樣的課堂學習氛圍非常活躍,學生踴躍發言,都想把單詞、句子讀準。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還學習了重點詞組a VCD of Japanese cartoons,a VCD of American car-toons,a VCD of Chinese cartoons.再通過提問“Do you usually have a birthday party?Bens birthday is coming,does he usually have a birthday party?Lets watch the cartoon and find the answer.”很自然過渡到本課課文的學習。
三、鞏固
通過模仿、角色扮演的方式也可以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A Purse這一課的鞏固環節我設計了兩個場景,其中一個就是讓學生戴上頭飾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親身體驗和感受故事情景。為了激發學生表演的積極性,我采取了星級制度:三顆星:看書朗讀對話。要求組內分工明確,每人扮演不同角色。看書朗讀時盡可能做到正確、流利。四顆星:不看書,表演對話。要求組內成員基本能復述對話,并形象生動地表演出來。五顆星:自編劇本,創編對話。選擇一幅或幾幅圖片,讓學生發揮想象,自編有趣的對話,再表演出來。在星級制度的激勵之下,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學習效果很明顯。在此之后,我又組織了男女生比賽。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我只在一旁認真聽、給予指導。
小學英語課程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教學做”中享受英語的學習過程,以便踐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