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師資培訓 問題 分析 思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2A-0094-02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都將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事業作為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紛紛出臺了多項推進政策,除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幼兒園的硬件建設之外,還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師資培訓工作,使一大批幼兒園骨干教師迅速成長起來。但是,隨著幼兒園師資培訓工作如火如荼、多層次、大面積的開展,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影響到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
一、當前幼兒園師資培訓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培訓的針對性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當前,幼兒園師資培訓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1.由于訓前調研工作不夠深入、系統,因而主辦方設計的培訓課程方案難以“對癥下藥”,往往體現的是培訓者單方面的意志。2.在我國公辦幼兒園占全部幼兒園總數不到20%的情況下,目前所開展的培訓大多是針對公辦幼兒園(特別是鄉鎮中心幼兒園及以上)師資,占絕大多數的民辦幼兒園師資的培訓需求難以得到滿足。3.培訓機構多為高校。盡管高校有充足的研究力量,但是對幼兒園一線的實踐與指導能力仍略顯不足,難以對幼兒園師資培訓工作產生實際的指導效應。4.有的培訓機構把各種不同類型的培訓混雜在一起,實行“大鍋飯”式的培訓。如有的院校在“國培計劃”園長培訓中,把園長資格培訓混于其中,想“一舉多得”。還有的把幼兒園的骨干教師也作為園長培訓的對象,這就使得培訓對象的類型、層次、需求各不相同,難以實施有效教學。因此,在需求不明、對象不清、層次混雜的情況下,培訓的針對性就大打折扣。
(二)培訓的實效性有待于進一步提升
主要體現在:1.培訓以理論學習為主,關注理論引導,基于實踐的反思與嘗試創新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2.培訓關注方向引領,實際問題的解決等未引起足夠關注。3.培訓以講授為主,學員主動參與和實踐演練不足(基地考察基本是走馬觀花)。4.錯位培訓現象突出。如對城市幼兒園教師介紹農村幼兒園的情況,對農村幼兒園教師介紹城市幼兒園的發展趨勢,使得培訓出現“得非所愿”“想而不得”的狀況。
(三)培訓的主要矛盾有待于進一步解決
一方面,幼兒園師資培訓“供不應求”,廣大的幼兒園教師尤其是鄉鎮以下的農村幼兒園迫切希望參加培訓;另一方面,又出現了培訓“供大于求”的現象,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幼兒園派不出人員參加培訓,使得培訓機構經常要去“求”教育局和幼兒園派教師出來參加培訓。由此,出現了培訓的“專業戶”,使一些有條件的幼兒園中出現反復多次參加相同或相近的各種培訓內容的現象,造成培訓“過剩”,而有些迫切需要培訓的人員因為沒辦法離開崗位而失去了培訓的機會。這個現象在農村民辦幼兒園中更明顯。這就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
二、對幼兒園師資培訓存在問題的分析
(一)幼兒園辦學的現狀
由于幼兒園在數量上還不能滿足適齡兒童入學的需要(特別是在城市,望子成龍的家長想盡辦法都要將子女“擠”進優質幼兒園),因而造成班級兒童的數量遠遠超過標準的師生比,大大增加了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量,迫使每一位教職員工滿負荷甚至是超負荷運轉。特別是,農村民辦幼兒園師資短缺的現象尤為突出。這也在客觀上造成了農村幼兒園教師能夠參加培訓提升的機會遠遠少于城市幼兒園。這就是造成城市幼兒園教師培訓“過剩”的客觀因素。即便當今在政策上對農村幼兒園教師參加培訓有一定的傾斜,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
(二)培訓機構的局限
目前,包括“國培計劃”在內的培訓項目大多是通過招標產生培訓機構。但事實上,不少地方的培訓機構主要還是通過“邀標”以及“平衡產生”等特殊的方式產生。從當前的情況看,參與“國培計劃”幼兒園師資培訓的機構主要是高校(另外也有少數民辦培訓機構)。高校的優勢在于理論研究和教學專家人才儲備豐厚,但弱勢在于比較缺乏真正對一線幼兒園有實踐或研究的人員。這就容易導致培訓內容和方式脫離幼兒園教師的實際需求。
(三)培訓者的選聘受限
由于培訓機構大多是高校,所以參與培訓的培訓者多數是高校的專家或者與高校有密切聯系的專業人員。按照“國培計劃”的要求,省(區)外專家必須占到一定的比例。由于種種原因,這些外省(區)專家大多也是高校的專家學者,真正的幼教工作者只能是以“點綴者”的身份出現。這樣的培訓師隊伍結構也難以達到讓學員滿意的培訓效果。
(四)培訓模式的低效
盡管各個培訓機構在實施培訓時都強調啟發式、師生互動以及到基地開展研修活動,要求學員主動參與,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仍然以“灌輸式”“講解式”為主,“研討式”等培訓模式依然少見。當然,高效的培訓模式難以有效實施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各個學員的水平參差不齊,他們在課堂上礙于“面子”而不敢主動“開口”和參與。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學員普遍喜歡坐在教室的后排位置。再有,由于培訓者授課水平有限,參與聽課的學員逐日減少。或者是培訓者的講課毫無吸引力,很多學員在上課時心不在焉。
三、若干策略與建議
(一)加強理論和實踐研究,為幼兒園師資培訓提供科學理論支撐
培訓不同于一般教學而高于教學。因此,培訓者自身要加強理論學習,特別是要強化基于實踐的研究。高校專家長于理論,但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以及辦學經驗方面普遍缺乏長期、深入的了解,因而很多東西容易泛泛而談,難以切合幼兒園實際。然而,幼兒園教師參加培訓,主要是希望能夠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在一線辦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培訓者必須對當前幼兒園特別是農村幼兒園辦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或者是已經發生的事件有全面的認識和分析,從理論上和實踐上給予學員操作性的指導。
(二)凸顯學員的主體地位,激發學員參與互動交流
從培訓過程看,學員基本上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仍然被當成是培訓者“灌輸”的“容器”。事實上,學員本身就是豐富的培訓資源,如果培訓者能夠充分利用起來,將極大豐富課堂教學,有效解決很多共性的問題。比如,在培訓開始前,可成立班委,在課前課后組織一些小活動,使學員建立融洽的伙伴關系。同時,通過調研掌握學員普遍關心的問題,組織大家交流研討,發揮集體智慧,輔之以培訓者的理論引領,形成師生互相啟發的“和諧共生”的共贏局面。
(三)立足幼兒園辦學特點,選聘更大比例的幼教專家和教師
要調整培訓者的師資結構,選聘更大比例的幼教專家和教師作為培訓者參與培訓的全過程。一方面,幼教專家和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的豐富教學實踐經驗容易引起學員的共鳴;另一方面,幼教人員的身份容易和學員打成一片,更便于實施互動教學,激發學員的主體參與。因此,在選聘培訓者時,要敢于打破常規,從偏于理論引領轉向實踐指導,以幫助學員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培訓的終極目標。
(四)以實踐指導為主,加強有針對性的可操作指導
在這里,“實踐”包括兩方面的內涵,一是圍繞問題來進行解決的研討交流;二是有一定理論指導的實際訓練操作。因此,一方面,培訓者要“教會”學員互動學習的方式方法,使得學員回去后仍然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繼續提升;另一方面,培訓者要想方設法幫助學員解決實際問題,并在基地研修中組織學員在嘗試實踐中加以檢驗和校正。
(五)將支持民辦幼兒園工作落在實處,培訓更多的民辦幼兒園師資
鑒于農村(尤其是民辦)幼兒園因師資不足的原因而難以外出參加培訓的實際,“國培計劃”已經開始通過“置換脫產”的方式來進行師資培訓(即將農村幼兒園的師資以一定比例的師范生置換出來的方式)。這是一種新的嘗試,雖然目前師范生仍然只能置換鄉鎮以上的幼兒園師資,但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惠及廣大農村民辦幼兒園。
(六)若干具體措施
1.加強訓前調研,摸清對象及其需求。必須加強訓前的調研,深入、全面了解受訓對象的基本情況。掌握受訓群體的培訓需求是開展任何有效培訓的前提,也是提高培訓針對性的重要基礎。調研可以采取“走下去,請進來”的方式,通過訪談、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值得注意的是,訓前調研應成為一種研究的慣例,而不僅僅是開展培訓前才組織的一項應急措施。
2.理論聯系實際,加強案例剖析教學。幼兒園師資培訓是一項實戰性很強的項目。培訓需要一定的理論支撐和指導,但決不能把理論和實踐分離。實事求是地說,一般幼兒園教師的理論水平還是比較有限的,他們需要的更多是實戰性強,符合幼兒園實際的辦學、保教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因此,必須在課堂上加強案例教學,剖析辦學及保教過程中的鮮活事例,以達成共鳴和共識。應盡量避免千篇一律的理論教學和蜻蜓點水的案例講解。
3.多途徑促使學員們主動參與。一方面,在基礎教育課堂師生互動已經成為常態的狀況下,高校教師的課堂依然為簡單傳授所困。目前,從我校舉辦的高校教學法教師培訓來看,高校教師主要還是采取講授法進行課堂教學。因此,培訓者應改變教學策略,采取各種措施激發學員主動參與到培訓課堂的討論、互動中來,鼓勵學員參與教學交流,在碰撞中獲得感知,學習技能。另一方面,培訓機構可以采取“影子學習”的方式,讓學員在模仿實踐中轉化、提升。基地研修是當前幼兒園師資培訓中常見的一種培訓形式。特別是置換脫產培訓對基地研修的要求更高、時間更長。由于影子學習形式容易走向“渙散”“放任自由”的極端,因此,培訓機構必須和基地幼兒園的領導、教師達成共同的實施方案,形成一套有目標、有任務、有指導、有評價的實施、管理及評價的影子培訓學習體系。
結語
幼兒園師資培訓工作特別是“國培計劃”自全面實施已來已經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效。但是,在培訓過程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特別是針對性、實效性以及有限的受益面仍然是培訓的突出問題。如果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培訓的成效將會進一步凸顯。那么,辦出更多更好的讓人民滿意的幼兒園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