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年段 教材定位 名家名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2A-0016-01
蘇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選取了很多名家名篇,其定位準確,意蘊深遠。正因為文章十分精妙,需要教師把握好教學策略,掌握好名篇的整體構造,深入剖析其中的精思妙語,引導學生品味文中的情感。
一、教材定位
(一)語言文字典范
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基本理念進行了新的詮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主要是塑造學生的人文素養,培育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指導學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培養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梢?,小學的語文課程要更加注重語言文字的工具性特征。教材中的名家名篇則恰恰是語言文字運用中的典范。
經典的文學作品是語言文字運用的代表,但小學生以現有閱歷,對經典不容易理解和內化。蘇教版高年段的名家名篇的選擇特別注重這點,堅持從學生的語言學習規律出發,收錄了學生最喜歡讀、讀了最有收獲的篇目,其文字的通俗易懂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倍感精彩和親切。
(二)融合東西方文化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文化體現和民族精神風貌的象征,新課程標準也規定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特征。蘇教版的語文教材就有對語言文字的精美論述,如在講漢字的時候說“漢字不是無生命的僵硬符號,而是蘊含著中華民族性格的精靈”,而漢語則是“有色彩,人文味道很濃,極富魅力”,收錄的名家名篇賞心悅目,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究力。如《廣玉蘭》《夾竹桃》《師恩難忘》都是名家大師寫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物,但是對于個人情緒的書寫都是言近旨遠,將傳統中國文化中的審美觀念傳遞給學生。另外,蘇教版教材也將中國的文化和世界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將西方的審美觀念引入到小學教材中,如選取了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船長》《愛之鏈》等。
二、教學策略
蘇教版教材的名家名篇,為語文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如何詮釋這些精心挑選、定位準確、意蘊深遠的文章,就要進行多方面教學策略的探索。
(一)整體把握名篇
小學高年段的學生基本上已經具備了概括文章要點、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但是這都需要建立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而名家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字字珠璣的經典,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創設多種閱讀情境,引導學生反復讀,將名家名篇的文本讀透,在整體上對文章形成一個感性認識。
(二)品味精思妙語
蘇教版教材中的篇章可以說是語言文字的典范,無論是布局謀篇,還是寫作手法,都具有獨特的風格。教師在課堂上如果只是泛泛而談,學生對主旨的把握也只能停留在表面,所以教師在整體把握文章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對經典語句進行品讀??梢韵茸寣W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句子,進行全班討論,然后教師將意蘊深厚的語句標注出來,引導學生進行體會。
(三)認識名家
蘇教版名家名篇文章之后有專門的“作家卡片”欄目,簡單介紹名家的人生和文學創作道路,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作者。如在學習巴金的文章前,讀一讀小卡片上的文字,其中的“時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愛,深情深意。大智大悟,舉重若輕。大作大家,淡泊寧靜”將這位大作家的形象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內心樹立起對巴金作品的向往和敬佩。學完《對家鄉孩子的信》之后,再引導學生讀卡片,學生就能更深層次地體會到老人蘊含在樸實文字中的深深愛意。作家卡片將對文章的評價和作者的生平相結合,實現了知識講授和文化傳播的結合。
(四)真情對話
名家名篇將豐富的感情蘊藏在靜態的文字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閱讀就是與作者對話的過程,通過閱讀達到與作者的共鳴,體會文章的主旨,提升人文素養。但是,對話的過程不單單是與作者的對話,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在閱讀中與教師、同學、朋友對話,將自己的感受與旁人交流,最后總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真正實現與作者精神世界的交融。
蘇教版的名家名篇選材較為廣泛,教師除了做好以上幾個基本的教學環節,還可以根據具體的文章內容,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責編 黃鴻業)